1981年,邓小平指着一名师长表示:“此人一定要重点培养,将来势必会成为杰出的栋梁!” 这位师长是谁?他又是否真的如邓小平所言,是位栋梁之材呢?
这名师长名叫廖锡龙,因军事技术能力过硬,在部队里是小有名气的存在。不过,廖锡龙从小就没读过什么书,虽然勇猛过人,但职位一直未得到提升。
眼看着到了退伍的年纪,幸运女神却在这时眷顾了他。有次,部队里举行汇报演习,一名师首长在观看汇演时注意到了廖锡龙,于是便做主将他留在了部队,还让他做了师作训科的副科长。
凭借着优异的表现,廖锡龙后来又得到了31师的副师长汪启发的推荐,成为了步兵第91师团的副团长。
受到如此优待的廖锡龙十分感激上级的重视,在对待工作时也更加认真努力了。
1979年,越南频繁在中越边境挑起矛盾,甚至伤害我国百姓,侵犯我国主权。
在这种情况下,中越战事一触即发。为了保护我国主权和民众安全,我军立即进入战斗状态,派遣军队奔赴中越边境。
廖锡龙所在的部队也接到了上级下达的命令,带着士兵们赶到了战争前线。
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磨练,我军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作战经验,只用了短短28天,就把越军打得屁滚尿流、四散奔逃。
在这场战斗中,廖锡龙带领的部队作战英勇,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在接到撤退的命令后,他们突然发现,在边境地区还有一条越军军队的漏网之鱼,仍旧在我国边境地区游荡。
廖锡龙当机立断,带领着31师91团,冲向了敌军。
当时,廖锡龙他们对这支越军部队一无所知,廖锡龙一边小心地进行勘察,一边思考攻破敌军的最佳方案。
在他的指挥下,31师91团成功突破敌军的防线,不但打入了敌军的内部,还将他们的后路全部阻断。
紧接着,91团又进行了严密的布防和设计,直接将他们的后路堵死,一举全歼了敌军。
在廖锡龙等人的带领下,91团在此次战斗中共歼敌军67人,我军仅牺牲1人。
91团因作战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了二等功臣团的称号,廖锡龙也再一次凭借出色的指挥能力和作战战术,在军中名声大振。
不过到此为止,他还只是在自己所在的部队小有名气,真正让他在全军范围内名声大振,源于1981年邓小平组织的一次阅兵活动。
那时,邓小平刚刚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开始大力抓军事,并决定在河北地区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实兵演习。
当天,邓小平亲临阅兵现场,在气势滂沱的军人队伍里,邓小平一眼就看到了昂首挺胸、器宇不凡的廖锡龙。
当他看到廖锡龙第一眼时,就意识到此人不俗,直接对着一旁的领导赞叹道:“此人能有如此的气得和风采,一定要重点培养,将来势必会成为杰出的栋梁!”
有了邓小平这番话,廖锡龙开始不断得到重用,他也没有辜负邓小平等领导对自己的期望,凭借着优异的功绩,一路做到了陆军第十一军31师的师长。
1984年,廖锡龙接上级任务,再次奔赴中越边境,与越军展开了新一轮的对抗。
自从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越军一直对自己的战败耿耿于怀,他们又做了许多准备,侵占了云南的老山和者阴山,还在那里修筑了许多的兵壕和陷阱,妄图一步步侵占我国领土。
为了守护我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保护我国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央直接下令,一定要严厉打击越军,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想要侵犯中国的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
接到任务后,廖锡龙立即带领第11军31师,奔赴到了者阴山前线。
者阴山地势复杂,31师到达目的地时又遇上了雨天,战士们等了一夜,浑身都被浇透了,廖锡龙却迟迟不下令开战。
原来,31师还有一部分战士未到达前线,廖锡龙认为在这种形势下贸然开战对我军不利,想等到剩余部队抵达再开战。
凌晨,雨终于停了,剩余的部队也到达了者阴山。廖锡龙见战士们休整完毕,立即下令开战。
霎那间,无数发炮弹朝着越军袭去,不到六个小时,我军就成功收复了者阴山。
廖锡龙一战成名,收获了无数的赞扬,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我军将士的勇猛,以及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看人的毒辣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