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必须全员裁掉,一个不留。”1982年邓小平下达的裁军命令。 很多人对于这个

风城春史呀 2025-04-27 14:31:20

铁道兵必须全员裁掉,一个不留。”1982年邓小平下达的裁军命令。 很多人对于这个命令感到不解,甚至觉得全员裁掉有些太过绝情了,然而邓小平一句话就打消了这些人的疑虑,那么邓小平究竟说了什么?又为何要坚决裁掉铁道兵呢?

1946年5月25日,刚刚回到哈尔滨的苏进接到了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的任命通知,司令部任命他为铁道司令部司令,中国铁道兵也就由此而诞生了。

铁道兵自诞生之日起就投入到了战斗当中,抢修抢建各种设施、协调铁道运输、维护铁道附近的安全秩序,时刻保障运输路线的安全可靠。

内战之时,敌军破坏了铁路,铁道兵们二话不说冒着敌人的炮火抢修铁路,抢修设施运不上来,战士们便用手中的铁锨硬是造出一条路来!

正是这些铁道兵们的英雄无畏的牺牲精神,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有利的保障。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铁道兵更是成为了美国军队中最不愿意面对的一支部队。后来美军在回忆朝鲜战争时,很多美军将领感慨抗美援朝如果没有铁道兵,那么中国不会胜利!

这样一支军队,说是战功赫赫一点也不夸张,那么邓小平为何坚持要将铁道兵全员裁掉呢?

众所周知,在战争时期,一支庞大的军队是战争取得胜利的保障,但是进入和平年代后,数量庞大的军队却成为了国家财政的负担!1950年到1980年,这三十年间我国先后进行了5次大裁军,300万战士脱下军装走进社会。但是即便是多次大规模裁军,军费支出依然占到了全国财政的六分之一!

1978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要发展经济国际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和人力。为此,就必须要尽可能地节省开支,所以邓小平再次提出裁军精简部队,让更多的战士走向社会投入社会生产中来。

而到了1982年,随着社会的发展,铁路建造和运输的工作几乎完全交给了国民市场,那么铁道兵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几经思虑过后,邓小平决定将铁道兵全部裁掉。得知消息的铁道军司令陈再道坐不住了,他急匆匆地找到了杨得志,想要确认消息是否属实,在得到确定的答案后,陈再道瘫坐在了沙发上,严重蓄满泪水。

作为这支为祖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部队的司令,他无法接受这支部队就此解散的事实。同时其他得知消息的领导干部也纷纷找到邓小平,请求邓小平留下一部分铁道兵,但是邓小平始终没有点头。

后来陈再道在部队开会时,有人提议为了不给国家增添负担,铁道部队可以自负盈亏!陈再道一听十分赞成,于是又找到了张震,军委中很多同志也都很赞成这一提议。并就此在会议中就这个提议展开了讨论。

邓小平听后,说道“既然自负盈亏,就代表他们已经进入市场,那今后他们到底是军人还是工人呢?”

这一问题一抛出,会议室中的人们沉默了下来。自负盈亏后,铁道兵的身份就成了介于军人与工人之间的尴尬身份了,这会为国家很多工作造成巨大的不必要的麻烦。

有人又提议,一旦打起仗来,部队还需要铁道兵上战场。所以可以解散一部分,将剩余的铁道兵编入其他部队,邓小平听后直接说道“如果真的打起仗来,那么全体铁道部都是铁道兵。铁道兵必须全部解散,一个不留!”

就这样邓小平力排众议,最终决定撤销铁道兵现有番号,所有铁道兵加入铁道部生产中。1984年1月1日,铁道兵正式离开部队成为了铁道部的一员。

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是铁道兵们却依然将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投入到了中国铁道建设当中,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铁路、地铁、包括现在的高铁飞速发展。将铁路延伸到了祖国的各个角落,为祖国的建设继续做着自己的贡献。

而事实证明,邓小平当年的决定是正确的,裁掉铁道兵,不仅减少了财政支出,最重要的是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生产力,虽然他们脱离了军队,但他们的事业还在,中国的铁道建设也一直在。铁道部队解散了,但是铁道兵的精神依然在!

0 阅读:84

猜你喜欢

风城春史呀

风城春史呀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