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陈毅生命即将走到了尽头,但嘴里却在不停的念叨着,时不时往外看看,好像在等着什么。 听闻消息的叶剑英匆匆赶来,拿出毛主席写的纸条说道“我知道你在等什么……” 那么陈毅元帅究竟在等什么,毛主席的纸条上写了什么?
1919年,陈毅在国内革命的影响下,有了到法国勤工俭学的机会。留学期间,他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毅然投身于爱国革命的队伍中,同时也是他第一次“认识”毛泽东,听说了他的名字。
此时的陈毅,在蔡和森详细向他介绍过毛泽东在湖南创办的“新民学会”和《湘潭论坛》后,就让他的心里对毛泽东产生了敬佩之情。
后来,陈毅留学回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中共北京中法大学担任党团支部书记,逐渐成为一名骨干。
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陈毅与朱德会面,并和朱德一起向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险恶的情况下,陈毅保住了幸存下来的革命火种并得到了毛泽东等人的消息。
这让处于危难之中的陈毅和朱德再次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在陈毅的心中更加坚定了要见到毛泽东的想法。
于是,陈毅和朱德便踏上了前往井冈山寻找毛主席的道路,同时毛泽东也在派人寻找他们。
1928年4月,陈毅见到了一直跟在毛泽东身边的何长工,何长工将他们带到了龙江书院住下。等毛泽东完成任务回到宁冈,得知朱德和陈毅就在龙江书院,便顾不上疲惫,匆忙赶往了龙江书院。
在龙江书院,是陈毅第一次见到毛泽东。
得知毛泽东前来,陈毅和朱德便赶紧迎了出去,在何长工的介绍下,几人互相握手问候。
让陈毅没想到的是,毛泽东在南昌起义之前就已经听说过他并对他十分欣赏。
后来的工作中,陈毅一如既往的表现出色,毛泽东还特意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相见恨晚,相慰平生,希遇事相商……”
三个“相”字充分表达了毛主席对他的认可,陈毅在看到信后十分感动,认定了毛主席为自己的知己。
在漫长的抗战历程中,毛主席逐渐成为了陈毅的“领路人”,带领陈毅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了开国元帅。
但是在1970年之后,陈毅的身体开始变差,经常出现腹痛难忍的情况。面对妻子张茜的劝说,他也只是吃几颗止疼药,然后说没事。
由于他的不重视,导致他的病越来越严重,一直担心的张茜便背着他偷偷向周总理写信,希望让陈毅去北京治疗。
在收到来信后,周总理马上就安排了人将陈毅接到北京做检查,在检查出是癌症后又立马进行了治疗。
但治疗结果并不理想,癌细胞在陈毅体内扩散迅速并引起了其他病症,所以他不得不住进医院。即便如此,他依旧每天关注中央工作。
在毛主席生日时他还让女儿为他做了面条,尽管当时他已经进食困难,但依旧坚持吃上几口,以表达对毛主席的祝福。
与此同时,毛主席同样也一直记挂着这位老友,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此时的陈毅即将走到人生的尽头。
1972年,在病痛中苦苦坚持了一年时间的陈毅说话已经十分艰难了,但他每天依旧在嘴里念叨着:“党中央、毛主席、战胜敌人……”
每当清醒时,他最想见到的就是叶剑英叶帅,一直盼望着他能带来什么消息。叶剑英在得到这一消息之后便匆匆赶到了陈毅的病房,并为他带来了陈毅一直在等待着的东西:“毛主席让我带给你的,我知道你在等什么……”
随后叶剑英便将毛主席写着对陈毅的肯定的字条拿给了陈毅的女儿,让她给陈毅读了一遍又一遍,字条上的内容全部都是毛主席对他的认可。
无法开口说话的陈毅听后,浑浊的双眼噙满了泪水,他都听到了,听到了毛主席对他真真切切的认可。
同年1月6日晚11:56分,陈毅与世长辞,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悲痛万分,毛主席更是亲自为陈毅批改悼词。
1月10下午,陈毅元帅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准备就绪,而另一边的毛主席辗转不安。1950年之后,身体不好的毛主席便没有再参加过追悼会,但这一次,毛主席顾不上其他穿着睡衣就匆匆赶往了追悼会,他要送老战友最后一程。
最后,毛主席戴上黑纱站在队伍最前,听着周总理沉重的念着悼词,称赞陈毅的一生功德,所有人的心情都非常沉重。
结束后,毛主席万分不舍的又看了看陈毅的遗像才转身离开……
他们之间的情感是一起艰苦奋战的情谊,是无法忘记的革命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