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0月,刘伯承因病逝世,对于这位并肩作战多年的战友和搭档的离去,邓小平

风城春史呀 2025-04-27 14:19:03

1986年10月,刘伯承因病逝世,对于这位并肩作战多年的战友和搭档的离去,邓小平悲痛不已,对刘伯承元的葬礼也十分重视。他亲自检查了一遍初步草拟的治丧委员会名单,谁知看到这张名单少了个人后,邓小平竟然勃然大怒! 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为何会引得邓小平如此生气?   刘伯承这位在枪林弹雨之中浴火走出来的共和国元帅,在战场之上受伤无数!到了晚年时期,因为旧伤复发,极大地影响了他日常的工作。但是奋战一生的刘帅却不肯歇息,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新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上面。   刘伯承在南京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工作,每天超负荷的工作让他的眼疾愈加严重。很多刘帅当年的老战友和老部下一有时间就会来看望他。也唯有这个时候,刘帅可以放下手中的工作享受一下极为珍贵的轻松时光。   在前来看望的这些人中,代表着中野铁拳“铁六纵”的肖永银将军便是其中的常客。在刘伯承与邓小平并肩战斗的岁月中,这位肖永银可以说是刘邓二人都极为器重的爱将了。   肖永银生于河南新县,13岁时就参加了红军,从土地革命、长征、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战争,肖永银都参加过,是一位实打实的经过战争淬炼出来的将军。   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之时,肖永银更是在汝河战斗中英勇作战,保护了仅有十几公里的刘邓指挥部安全。后来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之上,肖永银更是凭借自己的作战才能率领部队在金城阻击战、上甘岭战役等战役中有出色的表现。作为他的老首长,刘伯承和邓小平都为此感到十分欣慰。1955年,肖永银被授予恶劣少将军衔。   此后,他便被组织上安排进入了南京军区工作,刘伯承来到南京组织安排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相关事宜之后,肖永银便常常会来看望刘伯承。在刘伯承生命中最后的岁月里,双目失明的刘帅躺在病床上,靠着声音就可以分辨出肖永银的声音。所以,说肖永银在刘帅最后的人生岁月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事实上,肖永银的存在不仅仅对刘帅十分看重,对邓小平本人也是一种安慰。自1938年开始,刘伯承和邓小平就成为了战场之上的最佳搭档和最为信任的战友,邓小平担任129师政委,刘伯承任129师师长。   自此之后的13年的时间里,刘伯承和邓小平平携手并肩走过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们所率领的军队也被称为“刘邓大军”!在这十几年时间里,刘伯承年高德劭又平易近人,果决善断,对干部严格要求又敢于批评,他们的合作常常被人称赞是天衣无缝。二人之间也建立起了身后的革命情谊。   然而,在战场上多次深受重伤的刘伯承身在建国后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这也成为邓小平格外关心的一件事。50年代初,刘伯承主动请缨来到南京投身到军事人才的培养上来,他的请求得到了党中央领导的批准。然而这一意味着并肩战斗多年的老战友从此将各奔东西。   邓小平的内心万分不舍,更对身患各种疾病的刘伯承忧心不已。是肖永银的出现和时常看望,让邓小平的内心稍感安慰。1986年10月,为革命事业为新中国贡献一生的刘伯承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作为昔日的战友、作为主持全国工作的领导人,等下平对刘伯承的葬礼安排非常重视。   为此他亲自检查了草拟好的治丧委员会名单,可是他看完整个名单却发现上面竟然没有肖永银的名字,这让邓小平感到愤怒不已!在邓小平的要求下,肖永银终于有机会能够送老首长最后一程。   当肖永银马不停蹄的赶到灵堂之时,看着刘帅的遗像,肖永银控制不住的嚎啕大哭,悲伤感染着在场的所有人,大家都为刘帅的离去默默流泪。   邓小平强忍内心的悲伤,主持了刘伯承元帅的追悼大会。亲自送走了同生共死过的战友,邓小平满怀悲痛之情写下了《悼伯承》,在这篇文章中邓小平写到“伯承久病,终于不治。我和他长期共事,相知甚深。他的辞世,使我至为悲痛......”

0 阅读:31

猜你喜欢

风城春史呀

风城春史呀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