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孙中山先生只活了59岁就离世了,当时黄浦军校己成立,终于有了自己的武装,马上进行北伐战争,统一中国了,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英年早逝了,如果再给他20年时间,以他的威望,号召力,革命会成功的,可是他死后,群龙无首,找不出一个威望高的,爆发国共内战十年,然后日本侵华八年,外蒙古丢失,国家损失非常大 1925年3月11日的下午,孙中山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随着生命的最后光影渐渐黯淡,他心中仍旧挂念着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他毕生奋斗的中国的未来,另一则是他深爱的夫人宋庆龄。 宋庆龄当时尚年轻,面临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孙中山内心深知,她将会面临无尽的挑战和孤独。 此时,孙中山想到了何香凝,他们相识多年,共同经历了无数政治风波。孙中山要求身边的人急忙去找何香凝,希望能在最后的时刻将宋庆龄托付给她。何香凝很快赶到孙中山的床边,见到了孙中山病重的模样,心中不禁感到一阵心痛。 孙中山对何香凝表达了对宋庆龄的深切关怀,他希望何香凝能在他离世后,继续照顾宋庆龄,不要因为宋庆龄没有财产就轻视她。 何香凝紧握着孙中山的手,泪眼婆娑地回应道:“先生,我与您同甘共苦二十余年,深知三民主义的精髓。若有不幸,我定会保护夫人和先生的遗族。” 这时,宋庆龄早已泪流满面。孙中山转头看向她,眼中满是不舍和牵挂。在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紧握何香凝手时,他艰难地吐出感激之言:“我很感谢你!” 在孙中山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时,宋庆龄按他的遗愿准备了遗嘱,并帮助他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遗嘱中并无复杂的家产分配,孙中山自革命以来,几乎将所有财产都投入了革命事业,留下的无非是些书籍与衣物。 而对于儿女,孙中山没有留下详细的嘱托,但他生前对他们说的几句话却意义非凡:“自立”、“自爱”、“继承余志”。孙中山相信即便自己不在,他的子女也能继承他的革命理想,继续为中国的未来奋斗。 至于国事,孙中山最为挂念的是革命尚未成功,中国的命运仍未明朗。他曾在生命的晚年投入大量时间撰写《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以及《三民主义》,希望通过思想的力量来引导未来的革命。 然而,孙中山逝世后不久,蒋介石的政治野心导致了一系列的政变,这与孙中山生前的意愿相去甚远。宋庆龄对此深感失望,她在多个公开场合直言不讳地批评蒋介石的行为,认为这背离了孙中山的遗愿。 1925年3月12日凌晨,孙中山先生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当时他年仅59岁,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革命,为后世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和事业基础。 孙中山先生的逝世,尤其对他的夫人宋庆龄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时年仅32岁的宋庆龄,在悲痛之中逐渐找到了前行的力量,意识到自己必须成为孙中山精神与理念的继承者。 在孙中山的遗体得到妥善的防腐处理后,被安置在北京的碧云寺,宋庆龄则返回上海居住。在那段时间,宋庆龄曾两次前往南京,为丈夫勘察合适的安息之地。 而关于孙中山先生的墓地选择,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早在1922年,即孙中山先生从大总统职位退下来后不久,他曾与胡汉民等人去南京紫金山打猎。在一次偶然的场合,孙中山击中了一只飞过的喜鹊,随即与同伴追踪到了紫金山。 在那里,他被周围的山水和气势所吸引,不禁感叹:“这里有山有水,气象雄伟,较明孝陵有过之而无不及。” 孙中山当时半开玩笑地说,若能葬在此地,自己将心满意足。不料,这番话竟成为了预言,孙中山最终确实安葬于此地,这一地点后来被称为中山陵。 毛泽东后来《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对孙中山先生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称孙中山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强调了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期间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巨大贡献,以及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重要作用。 毛泽东还指出,孙中山是一个极为谦虚的人,从他研究中国历史和当代社会情况,以及他对外国情况的关注可以看出。毛泽东赞扬孙中山全心全意为改造中国耗尽了一生,其精神令人敬佩。
可惜了,孙中山先生只活了59岁就离世了,当时黄浦军校己成立,终于有了自己的武装,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4-16 08:52:08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