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科院
衢州籍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傅向东1969年出生于龙游县溪口镇,他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自然科学...
山西高校两人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5年新当选院士名单,山西大学张靖教授、太原理工大学孙宏斌教授均在名单之列。张靖1974年1月出生,山西文水人,现任山西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光电研究所所长、光量子技术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人工智能领域迎来重量级新晋成员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人工智能领域迎来重量级新晋成员:南京大学教授周志华,正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志华1973年出生于江苏盐城,南京大学本科、硕士、博士连读,2001年留校任教,两年后破格晋升教授。他的研究方向集中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成果丰厚、影响深远。学术荣誉方面,周志华是AI领域少见的Fellow大满贯得主:-IEEE、ACM、AAAI、AAAS、IAPR、IET等国际学会均授予他会士荣誉;-2023年当选IJCAI(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理事会主席,为该会议成立54年来首位大陆学者担任此职。而他所著的《机器学习》(西瓜书)一书也被众多计算机相关专业学子奉为入门宝典。同时,西瓜书被译为英、日、韩文出版,被海内外500多院校用作教材。谷歌学术显示,其论文总被引超过11万次,h-index高达133,实打实地把中文AI学术做到国际顶流。而在今年7月,他刚刚升任南京大学副校长,如今再添“中科院院士”头衔。可以说,这是对周志华多年在AI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投入的又一次高规格认证。更多新当选院士完整名单见官网。科学院名单:yszx.casad.cas.cn/tzgg/202511/t20251120_5089431.html工程院名单:www.cae.cn/cae/html/main/col245/2025-11/21/20251121085534729719452_1.html
中国科学院科学节武汉专场暨湖北省科普嘉年华在汉启动两大科普品牌首度联合打造“可玩可学”科学盛宴
11月15日,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武汉专场暨2025年湖北省科普嘉年华活动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磨山园区启动。活动以“嗨,科学!好奇探索未知,科学连接未来”为主题,集结中国科学院院属科研机构,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
星陨光不灭|2024年我国逝世的1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追思录(上篇)
其中,1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故事尤为动人:他们或深耕基础科学,填补领域空白;或攻坚应用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或躬身育人,为后世留下薪火。今天...1987年出任中科院院长后,推动‘知识创新工程’,为中科院转型奠定基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技成果专场对接活动举办
本报讯(记者师源)近日,由唐山市科学技术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双进双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技成果专场对接活动在唐山举办。对接活动为唐山当地企业搭建与前沿技术和先进成果交流合作的桥梁...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峰:石河子生物质资源“大有可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生物能源研究部部长王峰在会上表示,将传统化石资源的利用与生物质资源的发展相结合,将成为石河子乃至新疆发展的独特亮点。煤/棉秆-乙醇-乙烯-高端化学品的转化路径,为当地产业的高价值...
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昆明专场“春城科学π”活动7日启幕
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2025)昆明专场“春城科学π”活动将于11月7日启动。本次活动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推向公众,让科学精神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浸润人心,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营造热爱科学的社会风尚。本次活动为期两天,...
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武汉专场下周举行2000张免费门票等你来抢
11月15日至16日,“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武汉专场暨2025年湖北省科普嘉年华”活动将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举办。活动将集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高校、中小学、科普机构等30多个单位之力,带来院士专家...
中国科学院青年论坛聚焦颠覆性技术
人民网北京11月4日电(记者赵竹青)10月31日至11月2日,中国科学院在建院76周年之际,举办了以“原始创新与颠覆性技术”为主题的第四届雁栖青年论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周琪表示,青年一代肩负着民族复兴使命和国家...
中国科学院“科学与中国”西部(红河)行科普活动启动
中国科学院“科学与中国”西部(红河)行科普活动启动仪式在蒙自市第二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主办,红河州人民政府承办,红河州科技局、红河州教育体育局协办,以“科学与中国”为主题,旨在通过科普讲座的...
这下出名了!不止中国,连全世界都知道了!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对外证实,
这下出名了!不止中国,连全世界都知道了!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对外证实,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打造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近期成功完成钍铀核燃料的首次转换。这可不是普通的技术升级,而是中国对全球能源格局的降维打击!欧美这些年为了铀矿有多拼?美国自己的铀矿早就不够用了,90%的铀得从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进口,去年还逼着国内核电企业签“铀资源安全协议”,生怕被卡脖子。欧洲更惨,能源危机后对核电越依赖,越要看铀出口国的脸色,哈萨克斯坦稍微缩减点出口量,欧洲铀价立马涨40%,法国电力公司去年光买铀就多花了20亿欧元。他们争来抢去的铀矿,全球储量本来就有限,传统铀堆还特浪费,一斤铀里真正能发电的不到1%,剩下的全是高辐射废料,得挖几百米深的地下埋着,几万年都不能碰,这简直是给子孙留隐患。可咱们中国悄无声息就换了赛道。谁能想到,地球上钍的储量是铀的3-4倍,而中国已探明的钍就有140万吨,占了全球的74%!更妙的是,这些钍根本不用专门挖矿,白云鄂博那些稀土矿里随便一提炼就有,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1吨钍发的电相当于350万吨煤,就咱们现有的储量,够14亿人用上38万年,这可不是画饼,是中科院实打实算出来的数。以前咱们进口铀的依存度也超过80%,现在好了,有了钍,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更绝的是技术上的碾压。钍这东西本身不能直接裂变发电,得先转换成铀-233,这步“钍铀转换”就是关键中的关键,现在中国做成了,全球独一份!欧美不是技术强吗?美国早在60年代就搞过熔盐堆实验,可那堆才跑两年,管子就被700℃的高温熔盐腐蚀得全是窟窿,最后只能关停,技术资料堆在档案室里落灰。中国从2011年把这事儿当成国家战略,一群工程师死磕材料,硬生生把合金的耐腐蚀性能翻了好几倍,密封精度做到每小时泄漏不到1微克,相当于一瓶矿泉水几万年才漏一滴,就凭这手艺,把美国卡了几十年的难题给破了。甘肃武威那座27米高的银色建筑看着不起眼,却是全球唯一一个真正运转的钍基熔盐实验堆。2023年首次临界,2024年满功率运行,今年11月完成燃料转换,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更牛的是它的安全性,传统铀堆都是高压运行,福岛核事故就是冷却系统坏了,堆芯熔毁炸了;可钍基熔盐堆是常压的,就算地震了,熔盐一凉就变成固体,像个自动上锁的保险箱,辐射根本漏不出去。国际原子能机构都夸,这堆产生的废料比铀堆少90%,半衰期从几十万年缩到300年,以后处理起来太省事了。现在中国已经在甘肃民勤建10兆瓦的新堆了,下一步还要搞100兆瓦的示范堆,计划2030年后商业化。反观欧美,美国2025年才重启熔盐堆项目,进度落后咱们至少五年,他们的能源路线图里压根没钍的位置,还在啃铀堆的老本。印度也有钍资源,可项目拖了十几年,技术瓶颈压根过不去。这就是差距,当他们还在为稀缺资源抢得头破血流时,中国已经把更丰富、更安全、更高效的能源握在手里了。这事儿对全球能源格局的影响可不是小打小闹。以前国际能源话语权攥在铀出口国手里,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说涨价就涨价。以后钍能源时代来了,中国既有最多的钍资源,又掌握最核心的技术,专利数量是美国的两倍,标准制定权肯定是咱们的。到时候欧美要么花钱买咱们的技术,要么继续困在铀矿的死胡同里,这不是降维打击是什么?更别说这技术能在戈壁滩建电站,不用靠大江大河,以后西北干旱地区不仅能自己发电,还能搞工业制氢、土壤改良,带动多少发展。想想真解气,以前欧美总在技术上卡咱们脖子,现在在能源这种国之重器上,咱们终于走在了最前面。甘肃戈壁滩那堆里流淌的橘红色熔盐,烧的不是燃料,是“钍纪元”的火种,更是中国能源自主的底气。等商业化落地那天,全球能源格局就得跟着咱们重新洗牌,那些还在为铀矿较劲的国家,迟早得明白——他们争的,早就不是未来了。
总投资约13亿元!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抚创新港重大科研项目奠基仪式举行
11月1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抚创新港在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举行重大科研项目奠基仪式。沈抚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汇聚国家级科研力量、聚焦新材料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正式启动建设,将为沈抚示范区...
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北京主场活动举行
水下智能仿生机器鱼在水池里畅游、乒乓球机关炮运用伯努利原理完成“打靶”…上周末,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北京主场活动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植物园南园)举办,180余项科普展品、节目及实践体验活动亮相。...
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2025)广州专场开幕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工作组、植物园科普工作协作组、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以及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联合主办。活动内容丰富多元、形式新颖多样,涵盖了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2025)广州专场活动...
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开幕
11月1日,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正式开幕。本届科学节主题为“嗨,科学!好奇探索未知,科学连接未来”,...本届科学节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承办。
杨振宁曾顶着骂名,极力反对花2000亿建大型粒子对撞机,中科院院士王贻芳说:“一
杨振宁曾顶着骂名,极力反对花2000亿建大型粒子对撞机,中科院院士王贻芳说:“一定要建,不建中国将落后30年。”杨振宁却指出:“就算建成,也是给外国人做‘嫁衣’,不如把这2000亿元用在基础教育上,才是真正的‘钱花在刀刃上’!”这场围绕千亿级科研项目的争论,把两位物理学界的重量级人物推到了舆论前台。一边是拿过诺贝尔奖的杨振宁,这位学界泰斗宁愿承受争议也要投下反对票;另一边是中科院高能所所长王贻芳,作为项目的核心推动者,他坚持建对撞机是刻不容缓的选择。实际上,王贻芳的立场收获了许多支持,华裔数学家丘成桐便鼎力支持他,认为这是中国科学攀至世界巅峰的绝佳契机,有希望让中国科学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王贻芳明白,要让中国在高能物理领域从跟跑迈向领跑,这件装置的建设迫在眉睫。如果错过这一良机,相关领域发展极有可能陷入长达三十年的停滞困局。他们争论的主角是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这项目蓝图确实够宏大:先建正负电子对撞机,到2040年后再升级成质子对撞机,最终会是一个周长100公里的巨环。科学家们盼着用它制造出大量希格斯玻色子,去解开暗物质和宇宙演化的奥秘,这可是探索微观世界最前沿的研究方向。钱自然是最大的焦点,面对杨振宁对2000亿投入的担忧,王贻芳解释说第一阶段预算其实是360亿,还能争取国际社会分担三成,这样算下来中方每年出资并不算离谱,第一阶段约30亿,第二阶段约70亿。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担心这项目会像“吸金石”,把生物医学、量子计算这些同样重要领域的经费抢走,还有人提议先建成本更低的“Z工厂”试试。支持者们总爱提起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正是那个“老前辈”为上海光源等大科学装置打下了基础。他们说这对撞机绝不是只烧钱的理论工具,能带动很多核心技术国产化,比如高性能超导高频腔、大型低温制冷机这些,而这些技术往往能派上大用场,就像上海光源在新冠疫情时帮着解析病毒蛋白结构那样。说到底,支持者们更有个大梦想:把全球顶尖科学家吸引到中国来,打造真正的国际科学中心。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中国移动与中国科学院签署AI算力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协议
本报讯(记者谷伟)近日,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召开2025年度会商会议,进一步明确双方合作要点,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会上,中央企业与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签署了一批战略合作和项目合作协议。其中,中国...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孙小淳:AI时代更需人文与科学相拥,《墨经》藏着科学的“中国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孙小淳作为嘉宾,将携演讲《科学的“中国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亮相。这位深耕科学史领域的学者,就AI时代的人文与科学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基因等话题,接受了新...
他中科院博士毕业,不做科研却跑去做科普,为什么?
后受导师的影响,我选了植物学研究这个更冷门的专业,之后被保送中科院进行硕博连读,也自此开启了我的新世界。为了科考,在进山后,我差点跌入30米断崖,但...我想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科学传播出去,让大家认识科学,爱上科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红卫:应大力发展和推广先进放疗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红卫在演讲中提到,离子加速器的外照射和同位素靶向药物内照射,是精准、有效、低副作用的先进放疗技术,应该大力发展、推广。赵红卫表示,离子加速器外照射治疗装置发展趋势...
天华新能:公司与中科院物理所等合作开展固态电池材料研发
公司及子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与中科院物理所、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中南大学等机构的国内外顶尖电池材料研发专家紧密合作,共同开展固态与半固态电池材料体系以及高能量密度富锂锰基等正极材料的研发。感谢您的关注!
天华新能:与中科院物理所等合作开展固态电池材料研发
公司及子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与中科院物理所、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中南大学等机构的国内外顶尖电池材料研发专家紧密合作,共同开展固态与半固态电池材料体系以及高能量密度富锂锰基等正极材料的研发。感谢您的关注!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 本报讯记者孔爱群报道日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该所科研人员成功制备一类新型聚合物材料,其能够在分子尺度上同时实现离子的快速传输与高效存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