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金陵十二钗中,唯一得到好结局的竟是她!

读完《红楼梦》,掩卷长叹: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林黛玉泪尽而亡,薛宝钗活寡早夭,元春暴毙,迎春虐死,探春远嫁……金陵十二钗

读完《红楼梦》,掩卷长叹: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林黛玉泪尽而亡,薛宝钗活寡早夭,元春暴毙,迎春虐死,探春远嫁……金陵十二钗的正册,仿佛就是一部美人香销玉殒的墓志铭。

但如果非要在这片白茫茫的悲剧大地中,寻找一抹相对温暖的亮色,一个结局“最好”的人,答案可能会让许多人大吃一惊——她不是才华横溢的探春,也不是德容兼备的宝钗,而是王熙凤的女儿,那个在前八十回里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巧姐。

一、 悲剧的尺度:生离远残酷于死别

在比较她们的结局前,我们必须重新定义一下“好”的标准。在《红楼梦》的语境里,安稳胜过富贵,真情重于虚名,平凡的团聚才是顶级的奢侈。

很多人认为,才貌双全的探春远嫁异国,成为王妃,算是落了片“好”归宿。但请细想,她登上那艘远洋航船的那一刻,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与父母兄弟、故土文明的永诀。

这种痛苦,元春省亲时哭着道破了:“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探春的未来,就是元春痛苦的海外升级版,且永无“省亲”之日。这好比将一个地球人放逐到银河系,终其一生无法与故乡联络。这种“文明意义上的流放”,是一种活着的、漫长的精神酷刑。生离之苦,远甚于一次痛快的死别。

二、 巧姐的“坠落”:一场塞翁失马式的生命救赎

相比之下,巧姐的结局,判词里写得明白:“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乍看是繁华落尽的凄凉,细思却是命运最大的慈悲。

逃出“狠舅奸兄”的魔爪贾府败落,墙倒众人推。这位昔日的千金小姐,险些被自己的亲舅舅(王仁)卖入烟花之地。这是十二钗中最为惊心动魄的杀机之一。然而,“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刘姥姥这个贾府众人眼中的“穷婆子”,成了她唯一的救星。

“纺绩”于“荒村”:落地生根的踏实“纺绩”二字,是整部《红楼梦》里最具生命力的词汇之一。它意味着自食其力,意味着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尊严。巧姐从锦衣玉食、丫鬟成群的国公府千金,变成了一个需要自己劳作的农妇。她失去了虚妄的富贵,却得到了踏实的人生。她嫁与板儿,过上了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的平凡生活。这,不正是元春在深宫高墙内,梦寐以求而不得的“齑盐布帛,天伦之乐”吗?

三、 何为真正的“好结局”?——元春梦想的平民实现

所以,评判巧姐的结局,我们不能带着贵族的俯视,而应以生命的平视。

薛宝钗得到了婚姻的空壳,却永远活在一个心已出家的丈夫的阴影下,精神上被终身流放。

李纨用一生的枯寂换来凤冠霞帔,但判词暗示那不过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她的生命从未真正燃烧过。

贾探春拥有了地位,却永远失去了地理与精神上的故乡,余生将与无尽的乡愁为伴。

唯有巧姐,她穿越了阶层的悬崖,从一片注定崩塌的朽木,坠入了一片能够生根的沃土。她的结局,是整部书中唯一一个实现了“落地生根”的范本。

结语:幸与不幸,只在一念之间

曹雪芹用他深刻的笔触告诉我们:真正的悲剧,不是失去富贵,而是失去作为人的根基与真情。

巧姐的“幸运”,在于她在贾府这座大厦轰然倒塌时,没有被埋葬在废墟之下,而是被一双来自土地的手接住,并安置在了土地上。

她或许一辈子都不知道大观园里的诗词风雅,但她体会到了元春求之不得的家庭温暖,拥有了探春遥不可及的故土相依。

这,就是曹公在万艳同悲的宿命交响曲中,为这个最弱小的女孩,谱写的最温暖、最富有人间烟火气的一个音符。她不是最光彩夺目的,但她的结局,却最接近我们普通人所能理解,并且真心向往的——平安是福,家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