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青海省博物馆:参观青海考古成果展

在青海省博物馆三层,有一个青海考古成果展。这里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为主题,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依次展示宗

在青海省博物馆三层,有一个青海考古成果展。这里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为主题,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依次展示宗日、柳湾、喇家等代表性遗址的考古调查、发掘、研究的成果——

2025年10月8日下午,我在青海省博物馆内,参观完二层的历史文物展,便来到三层的考古成果展。走进宽阔的展厅,在蔚蓝的屋顶上,书写着一段标语:“考古工作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1923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对卡约、朱家寨、下西河、罗汉堂等遗址的调查,拉开青海考古工作的序幕。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省考古事业蓬勃发展,一代代青海考古人前赴后继,跋山涉水,风餐露宿。

从旧石器时代人类初涉高原,到史前文化类型和文化序列的确立,再到不同历史朝代疑云的播散,依赖着每一次考古发现与研究,浸透着广大考古人的辛勤汗水。

1.宗日遗址

这里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黄河北岸的二级台地边缘,距今约5300年至3600年。1994年至1996年,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发掘墓葬341座、灰坑18个、祭祀坑18个,收集各种遗物30000多件。

宗日遗址出土的陶器分为两个系统:一是马家窑文化陶器;二是新发现的“宗日式陶器”,施乳白色陶衣,装饰紫红色彩,以多道横行连续折线纹和变形鸟纹为主。

2.柳湾遗址

这里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柳湾村北侧的第二台地上,距今约4600年至3600年。1974年至1980年,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的墓地进行发掘,清理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墓葬1730座,出土文物37925件。

柳湾墓地是迄今为止黄河上游发现最大的氏族社会公共墓地,从新石器时代延续至青铜时代历经1000多年,墓地分期成为研究河湟地区马家窑文化的标尺。

3.喇家遗址

这里位于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黄河北岸二级台地,距今约4200年至3900年。1999年至2007年,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发现以齐家文化为主的大型聚落,包括居址、高等级墓葬、环壕、广场、祭坛、陶窑等重要遗迹。

在一些房址中,分布着非正常死亡的人骨,以及特殊排列的遗物组合,再现了灾难来临时的场景。经过研究推测,喇家遗址曾经遭受严重的地震和洪水等多种自然灾害。

除此之外,在这个展览中,还介绍了沈那遗址、核桃庄墓地、潘家梁墓地、上孙家寨墓地、热水墓群、南亚廊道等考古发掘和调查项目。尘封的遗址,千年的墓地,被有序地揭露出来,再现青海昔日的灿烂与辉煌。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内外出版与青海考古有关的调查、发掘报告、研究专著、论文集、文物志、文物图录等约80多部,发表研究论文、发掘简报、考古年鉴、年报和科普类文章等约600多篇。

在崭新的历史时期,青海考古明确自己发展的定位,正朝着“理论多样化、方法系统化、技术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大美青海,人文河湟;任重道远,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