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司马懿、司马昭为何杀将立威?——《三国的碎珠》曹魏篇

古代名将,都会找机会杀人立威。在三国后期的权力角逐中,司马家族逐渐异军突起,成为影响时局的关键力量。《三国演义》中,为稳

古代名将,都会找机会杀人立威。

在三国后期的权力角逐中,司马家族逐渐异军突起,成为影响时局的关键力量。

《三国演义》中,为稳固权势,司马家也果断采取杀将立威的手段。

(一)司马懿斩仇连

司马懿征讨辽东公孙渊时,秋雨连绵许久不停,平地水深三尺。

运粮船能直抵襄平城下,可魏兵却都泡在水中,实在苦不堪言。

因为士兵辛苦,左都督裴景建议移营到前面山上。

司马懿却认为擒公孙渊就在旦夕之间,此时移营会动摇军心,便怒喝,再有提议移营者斩。

裴景战战兢兢地退下。

稍后,右都督仇连可能和传令兵走岔了,依旧进言恳请移营高处。

司马懿刚强调过军令,仇连此举直接撞在枪口上。

司马懿深知,若不严肃处理,军令就成了摆设,自己在军中的权威也会大打折扣。

司马懿好像吃了枪药一般:“我已经下了军令,你为何故意违抗?”

即命推出斩之,悬首于辕门外。

这一严厉举措,瞬间震慑军心,众人都明白司马懿军令不可违抗,说啥就是啥,指哪打哪。

很快,公孙渊叛乱就被平定。

(二)司马昭杀邓敦

司马昭谋划伐蜀,这是扩大势力、提升威望的关键一步。

可邓敦却在大军出师前坚决反对,他表示连续被姜维攻打,只宜自保,不应该自取其祸。

司马昭清楚,若不及时制止反对声音,伐蜀行动将困难重重,甚至引发内部分裂。

在权力的棋局里,任何影响布局的不安要素都得清除。

司马昭如同吃了炸药一般:“我兴仁义之师,讨伐无道之主,你怎敢反对?”

叱武士推出斩首!

须臾,首级呈帐下,众人都面如土色,不敢再反对。

总结

这种事情,其实可大可小。

仇连、邓敦,都是在关键时刻犯了不该犯的错误。

在权力至上的三国后期,司马懿杀仇连、司马昭杀邓敦,皆为立威时用的好手段。

只可惜仇连和邓敦成了权力游戏的牺牲品,乱世就是这么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