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爱心认养”经不起“信任崩塌”

近日,“女子花2000余元云认养东北虎2年却被隐瞒死讯”一事引发热议。据认养人李女士介绍,自己两年前花588元线上认养了

近日,“女子花2000余元云认养东北虎2年却被隐瞒死讯”一事引发热议。据认养人李女士介绍,自己两年前花588元线上认养了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的东北虎“小独苗”,一年后又花费1688元续费认养,虎林园曾承诺定期向她分享老虎的生活状态,但此后从未主动反馈。

“云认养”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兴起的新型认养模式,认养对象范围越来越广,既蕴含着消费属性,也蕴含有公益属性。比如认养东北虎,就是认养人献爱心的一种方式,而东北虎林园通过收取认养费分担了饲养压力。然而,本该带来多赢的东北虎认养模式,却让部分认养人感到了失望。

比如东北虎小独苗,今年7月已经死亡,而多位认养人却不知情,直到10月份有人准备续交认养费时,才得知“认养通道关闭”,园方才发布了通告。这不仅意味着园方没有兑现定期分享小独苗生活状态的承诺,认养人知情权受到了伤害,而且小独苗死后认养费花在哪儿了,是一道谜。

甚至认养人当初认养时,知情权就没有获得完全保障。调查显示小独苗有既往病史,但认养人认养时,园方并没有提及,后来也未解释。这等于让认养人稀里糊涂掏钱,很不应该。坦率说,这是对认养人的轻视或不尊重,也是对认养人权益的侵害,还对“云认养”公信力造成了一定伤害。

虽然说认养人支付认养费后,会收到礼品或免费入园的机会,带有一定消费属性,但公益性质更为明显,这从“东北虎爱心认养”等表述能看出来。但园方从最初不公开小独苗既往病史,到不主动公开小独苗生活状态,再到不及时公开或隐瞒小独苗死亡消息,似乎都在“背刺”认养人。

这种“背刺”存在欺骗性、伤害性,与爱心认养的公益性形成了鲜明对比。当认养人因为信任园方而对认养对象献出自己爱心,而园方以各种方式伤害认养人,其结果是“信任崩塌”,不仅小独苗的认养人很难再信任园方,恐怕其他热心人士也难与园方建立信任,“云认养”面临危机。

公益慈善被称为“玻璃缸里的鱼”,只有公开透明才能赢得公众信任,捐赠人或者认养人才愿意捐资或者认养。而任何违背承诺和不透明的行为,则是伤害公众信任。从这个角度讲,东北虎林园需要深入调查、反思,拿出有说服力的结论,最大化修补“信任崩塌”,让认养人重拾信心。

虽然东北虎林园于10月15日公布了小独苗的死讯及死因,称小独苗有既往病史,其死亡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且东北虎的档案须严格保密,不能公开发布。但这样的调查结论“轻飘飘的”,因为未对违背当初承诺作出合理解释,而今公布小独苗死讯死因又与东北虎档案须保密自相矛盾。

如今小独苗死亡已成既定事实,园方唯有触及灵魂的反思、检讨、追责,尤其是公开认养费支出详细账单,才能安抚认养人的不满情绪,给关心此事的公众一个满意交代。这一事件也是“云认养”乱象一个新注脚,此前“云认养”被曝存在非法集资、欺骗等问题,看来真该严肃整治了。

简而言之,爱心认养是社会公益表现形式之一,经不起背弃承诺、掩饰真相带来的“信任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