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加速渗透的今天,一场高含金量的科创赛事成绩,能让家长和考生直接地了解到高校的数字经济能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作为教育部主导的国家级顶级赛事,汇聚全球数百万参赛项目,其奖项认可度直接关联学生升学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2025年总决赛上,深圳大学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学院学子一举斩获4项国家级银奖,用硬核表现让这所中法合作学院走进更多家庭的视野。但熟悉深大就会了解,这个结果是学院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整合优质资源的必然结果。

首先,该学院对创新实践的重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流程。为了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赛场,学院专门创立 “学生赋能中心”,构建起系统化培训、资源对接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竞赛支持平台。这种支持并非零散的指导,而是形成了 “以赛带学、以赛促创” 的完整机制,让学生在真实赛事场景中锤炼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更关键的是,学院打破学科壁垒,与深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等单位深度合作,整合多领域师资与实践资源,为参赛团队提供跨学科技术支撑。正是这种体系化的培育模式,让学生得以在纳米材料、芯片冷却、智能算法等前沿领域形成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最终在全球赛场脱颖而出。

除此之外,赛事成绩的背后,是该学院多重优质资源的叠加赋能。作为深圳大学与世界顶级商学院的合作结晶,学院先天具备国际化基因60余名全职教师中包含30余名法方教授,全部毕业于海内外知名院校,同时聘请微众银行杨强教授等业界权威担任访问学者,50多位来自平安集团、波士顿咨询等企业的行业精英担任业界导师,形成了学术与产业并重的师资矩阵。
教学上采用全英授课模式,引进原版教材,提供奖学金支持学生赴法交流,让学生在掌握金融科技、区块链等前沿专业知识的同时,锤炼双语表达与跨文化沟通能力,这也是参赛学子在国际赛道答辩中从容自信的关键所在。
此外,学院浓厚的科研氛围为创新提供坚实支撑,近五年产出53篇顶级期刊论文,承担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将学术理论转化为竞赛中的创新方案。

这些资源优势最终转化为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首届本科毕业生中43%入职腾讯、华为等知名企业,41%赴境内外顶尖高校深造,保研率超10%。而此次大赛获奖经历,更将成为相关学生升学推免、求职应聘的重要加分项,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
对于正在规划升学路径的考生和家长而言,深圳大学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学院优质的高等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搭建资源平台、培育创新能力。这样一所既能提供扎实专业功底,又能赋予创新竞争力与国际视野的院校,无疑是追求高质量教育的考生的优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