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的东京夜色中,首相官邸前的抗议声格外刺耳。数百名日本民众举着“停止干涉中国内政”的标语,矛头直指首相高市早苗——这位上任不久就频频“搞事情”的政要,因在国会发表涉台错误言论,彻底点燃了民众的怒火与中方的警惕。

事件的引爆点很明确:高市早苗在11月中旬的国会答辩中,公然将台海局势与日本“国家安全”捆绑,称若台海出现“军事冲突”,可能触发日本安保法中的“存亡危机事态”。这番话打破了日本政府长期对台的“模糊表态”,是近年来日本首相首次如此直白地暗示可能介入台海问题,也直接催生了民众的抗议浪潮。

梳理这一事件,有两组关键信息值得关注。与中国无直接关联的是日本国内的反弹:抗议人群中既有经历过战争的老人,痛斥“政客在把日本拖向战火”,也有青年学生举着“中日友好不是空话”的牌子;在野党更是抓住机会发难,立宪民主党党首直接质问“首相是否想突破和平宪法的底线”。
而对中国有直接冲击的,是高市早苗言论背后的三重“心机”,这才是最该警惕的。第一是法理碰瓷,她故意混淆“台海问题”与“国际冲突”的性质,把中国内政问题套上“地区安全”的外衣,本质是为日本介入台海寻找法律借口。第二是军事试探,高市早苗一直是日本“扩军派”的核心人物,她上台后就推动防卫预算增至GDP的2%,此番言论也是在为扩军制造“外部威胁”的舆论氛围。第三是政治捆绑,她想通过炒作台海议题,拉近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毕竟近期美日频繁举行联合军演,她这是在向美国递“投名状”。

高市早苗的“狡猾”在这次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安倍晋三的“得意门生”,她继承了右翼势力“说一套做一套”的风格。表面上,她在民众抗议后松口,称“言论只是假设性分析”;但转头就派日本外相去美国,重点沟通“台海安全合作”,这种“嘴上降温、行动升温”的操作,把政客的投机本性暴露无遗。更值得注意的是,她此前还偷偷窜访过台湾,与“台独”势力密谈,如今公开放话,不过是把私下的勾当摆到了台面上。

对比周边国家的态度,更能看清高市早苗的离谱。韩国总统府明确表示“台海问题是中国内政,韩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甚至暂停了与日本的部分军事交流,担心被日本拖入麻烦;菲律宾也表态“不会卷入台海冲突”,还主动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这些国家都明白“台海牌”是烫手山芋,唯有高市早苗为了政治私利,甘愿冒破坏地区稳定的风险。
事件的连锁反应已开始显现。中方反应迅速,外交部不仅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提出严正交涉,还在东海举行了常态化军演,用实际行动亮明“核心利益不容侵犯”的底线;日本国内则出现了企业撤资潮,不少跨国公司担心局势动荡,开始转移在日的生产基地。高市早苗想靠“台海牌”巩固支持率,反而引发了内外危机。

从历史来看,日本政客但凡试图干涉中国内政,最终都没有好下场。高市早苗的如意算盘,既低估了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也低估了日本民众对和平的渴望。
那么你觉得,高市早苗的激进言论会让中日关系迎来转折吗?日本的和平力量能阻止右翼势力的冒险吗?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