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婚前同居 = 家庭成员?这 5 个认定标准关乎你的安全

什么!没领证的同居情侣,现在法律算 “一家人” 了?11 月 25 日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这天,最高检的新规让无数人惊掉下

什么!没领证的同居情侣,现在法律算 “一家人” 了?11 月 25 日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这天,最高检的新规让无数人惊掉下巴 —— 只要是稳定同居、有共同生活事实,就算没领结婚证,也能被认定为 “家庭成员”,遭遇家暴能依法维权!这背后,是马某某案中 25 岁女孩被精神虐待后吞药自杀,是牟林翰案里北大女生包丽被操控致死的血泪教训。

可能有人会问,那随便合租也算吗?当然不是!法官认定的关键是 “真・一起过日子”。就像马某某案里,连续 12 个月的租房合同、每周 3 次的同地址外卖、每月 5000 块的经济往来,还有双方家长每月 2 次的聚会视频、共同宠物的看病记录,这些细节凑一起才构成证据链。最高检明确了五个硬标准:同居超 6 个月、经济混同 40% 以上、见家长、互相照顾、有结婚规划,少一个都不行。北京去年 32 起同居暴力案里,19 起因为 “只周末同住” 或 “AA 制到底” 被排除,可见法律分得门儿清。

更让人解气的是,精神虐待终于被明确定罪了!牟林翰 157 天里发了 483 条辱骂微信,平均每天 3 条还多,这种持续贬损人的行为,法院直接认定为虐待罪。而且通过手机定位、聊天记录和尸检报告的比对,硬是坐实了辱骂和自杀的因果关系,让 “情感操控致死” 不再难定罪。现在连自残威胁都算家暴,重庆就有案例,男方拿菜刀自残威胁女方,法院 20 分钟就签发了人身安全保护令。

不过网友吵翻了天,有人说 “终于保护同居受害者了,太需要了”,也有人担心 “会不会让家暴量刑变轻”“混淆婚姻和同居的区别”。其实大家多虑了,最高检早就说过,这只适用于反家暴领域,不会让同居者自动获得财产继承权,之前就有法院驳回过同居者要拆迁款的诉求。而且严重家暴根本不会轻判,近五年 500 余名家暴罪犯被判无期以上,真到致人死亡的程度,会按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来判,不是单一虐待罪。

我觉得这波新规太接地气了!现在很多人都是先同居试婚,一起柴米油盐、分担开销,和夫妻没区别,法律总不能因为少个红本本就不管受害者。就像法官说的,家庭的核心不是公章,是晨昏与共的联结。更关键的是,这让精神家暴有了定罪依据,那些 “冷暴力”“PUA” 再也不是 “家务事”,而是违法行为。

当然维权得留证据,外卖记录、聊天记录、医院陪护单、亲友证言都别丢,遇到情况第一时间报警、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律越来越懂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这才是真的进步。你觉得同居该被这样保护吗?身边有类似经历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