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大唐皇帝李隆基有多狠?灭韦后全族,杀亲姑姑,废杀三子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的背景是唐朝时期,太上皇就是唐睿宗李旦,皇帝则是大唐有名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李旦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的背景是唐朝时期,太上皇就是唐睿宗李旦,皇帝则是大唐有名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李旦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是唐中宗李显的亲弟弟。只是由于女皇武则天太过强势,李显和李旦为人都是较为懦弱,并没有太大作为。

相比于父亲和伯父,李隆基却是一个强势的狠人,在他成为皇帝之路上,诛杀了一大批亲属。

唐隆政变

公元638年12月,大唐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去世,684年太子李显即位为帝。

当时的李显虽然在位,朝堂实际却是由皇太后武则天把持。李显心有不甘,想要重用韦皇后亲戚抗衡武则天,甚至一气之下说出要把天下让给韦皇后父亲韦玄贞。武则天也不惯着李显,废他为庐陵王,流放到外地。

在李显被废后,李旦被武则天立为皇帝。李旦就老实多了,当了六年傀儡皇帝后,又是上表请母后称帝。

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建立武周。李旦则是被迁居东宫,一切礼仪按照皇太子规格,但随后屡屡被武氏之人攻击,也是如履薄冰。

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子,他是685年出生的,正是李旦当皇帝之时。只是李旦就是傀儡,李隆基等皇子也是被幽闭宫中,而且李隆基的母亲窦妃就是因为被武则天宠婢韦团儿诬陷而被武则天秘密处死的,李旦也是丝毫不敢提及。因此,李隆基少年之时过得很不安稳。

等到704年之时,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人趁武则天生病,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这一次政变中,李旦也是因在神龙政变中有功被封为安国相王。

在李显复位之后,却又有了韦皇后专权乱政。

当初李显被武则天流放在外十数年间,过的无比艰苦。再者,李氏诸王不断起兵反武要匡复庐陵王,又不断被镇压,李显更是胆战心惊的想要自杀。而韦皇后却是始终陪伴在李显的身边,不离不弃的安慰他,两人一起度过了最无助的一段岁月。因此,李显曾对韦皇后发誓,如果日后能重见天日,一定会让她随心所欲,不加任何限制。

韦皇后也是个有野心的人,在李显复位后开始干预朝政。这期间,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专擅朝政,公开卖官鬻爵,只要出钱三十万就能授予各种官职,也就是所谓的斜封官,多达数千人。

在710年,韦皇后鸩杀李显,立李重茂为傀儡皇帝帝。随即,韦皇后令韦氏子弟掌控南北衙禁卫军,又令亲信党羽担任重要官职,把持朝政,要当第二个武则天。

韦皇后虽然大权在握,但李旦和太平公主仍是她称帝的阻碍。在宰相宗楚客、韦温、安乐公主等党羽的劝说下,韦氏一党图谋除掉两人。不过,韦氏一党的兵部侍郎崔日用担心阴谋会牵连自己,就密报给了李隆基。

当时的临淄王李隆基才25岁,他选择了先下手为强,联合姑姑太平公主,一起发动了唐隆政变。

事实上,这一次政变的局面并不利,韦皇后党羽掌管禁军,而且调来的5万重兵驻扎在长安城。

只是李隆基也早就有了准备,他一直在暗中结交才勇之士,而且皇帝亲军万骑中的果毅李仙凫、葛福顺、陈玄礼等军官,也都是被他拉拢成了自己人。

在政变之时,葛福顺等人奉命突袭宿卫玄武门的羽林营,斩杀韦跨、韦播、高嵩。葛福顺提着三人首级外出号令,对众军说:韦后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夜铲除韦家人及其死党,凡是高过马鞭者一律斩杀,拥立相王为帝安定天下,帮韦后者株连三族。

羽林军本就痛恨韦氏一党,跟随葛福顺杀入玄德门。与此同时,李仙凫亦带兵攻入白兽门。两人会师于凌烟阁后,又发出声响,向坐镇玄武门的李隆基发出信号。

李隆基随之带兵进入内宫,禁卫军也是纷纷倒戈。韦皇后惊恐之下,逃到飞骑营,却被飞骑斩首献给李隆基,安乐公主、武延秀等人也都是被诛杀。

同时,上官婉儿也是被杀。实际上,上官婉儿有一道保命符,在立李重茂为帝之时,她和太平公主起草的遗诏上是李旦辅政,她还带来了底稿。不过,李隆基仍是下令将她斩于旗下。

在大势已定的情况下,就是开始了清洗。先是宫中的韦氏族人和韦后亲信全部被斩,李隆基又下令关闭京城各门搜捕韦家的亲属徒党,宗楚客、韦温等人全部被斩,而且韦后也被下令暴尸街头。

又有崔日用带兵去杜曲诛,杀韦氏家族的其他成员时。崔日用更狠,韦家连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也都没被放过,而且附近的杜氏族人也被冤杀很多,可谓是宁杀错不放过。

在政变之后,李隆基才通知了李旦。随后,李重茂让位给李旦,李旦成功复辟。

先天政变

李旦即位后,功劳最大的李隆基被立为太子,但却又与太平公主对峙了起来。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是李显和李旦的妹妹。在神龙政变之后,太平公主因功被李显封为镇国长公主;唐隆政变之时,太平公主也是派了儿子薛崇简助李隆基,又是因功被封万户,达到了权力的顶峰。

李旦也是个没有主见的皇帝,遇事都是先问太平公主,而且她的决定没有不同意的。因此,太平公主权倾朝野,党羽遍布满朝,也是野心勃勃地要称帝。

太平公主想要称帝,最大的阻碍就是太子李隆基。这两人曾在诛杀韦后时是盟友,太平公主是个多谋善断的人,开始并没有将李隆基放在眼中,但她很快发现这个年轻的侄子极其英明神武后,几次三番想要废掉李隆基,让李隆基很是被动。

李旦却是不忍心伤害妹妹,也不忍心伤害儿子,想要平衡两人的势力。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两人冲突越来越矛盾。

太平公主为了彻底扳倒李隆基,又是想要假借天象陷害于他。于是太平公主找来一个颇懂天象的人,指使他上言李旦,说星象变动,主皇太子登基。

要是其他皇帝,可能就会猜忌皇太子了。李旦却是觉得既然天象有变,自己应该避免灾祸,直接退位为太上皇,传位于太子李隆基。

李旦退位之后,却仍是把持朝政。太平公主依然仗着太上皇的势力专权擅政,朝中一半以上的文臣武将都是她的人,《资治通鉴》记载为:

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势,擅权用事,与上有隙,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

这让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更是水火不容,除非一方被灭才能消除。因此,太平公主的党羽开始图谋废掉李隆基,而且想要毒死李隆基。

只是25岁就能发动政变的李隆基也不简单,他同样有着自己的班底。在太平公主谋乱越来越明显之时,李隆基与亲信又是率先发动政变,迅速诛杀太平公主党羽。

太平公主狼狈逃到山寺避难,三天之后才敢返回。李隆基没有放过自己的姑母,下令将太平公主赐死于家中,并诛杀太平公主的子嗣和党羽数十人,《资治通鉴》记载为:

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赐死于家,公主诸子及党与死者数十人。

只有薛崇简因为多次劝谏太平公主,李隆基特地留下了他的性命。这个薛崇简也就是《唐诡》中卢凌风的原型,历史上的他也是与李隆基交好,并且反对太平公主谋乱。

在这次政变后,太平公主一党的宰相重臣被诛杀,李旦也是还政于李隆基。

经过这两次政变,大唐也是安稳了下来,李隆基励精图治,开创了大唐极盛的开元之治。

事实上,《唐诡3》中的背景就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对峙之时,权谋线也较重。

废杀三子

无论是唐隆政变,还是先天政变,身死的人大多都是李隆基的亲属,包括伯母、姑母、表兄、表妹、表弟等等。

只是这毕竟是政变,注定是要死人的,心不狠站不稳。而李隆基更狠的是,当上皇帝后还杀了李瑛、李瑶、李琚三个儿子。

先来看看这三人的身份,李瑛是李隆基的次子,也是皇太子;李瑶是第五子,李琚是第八子。这三人的母亲分别是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都是深得李隆基的宠爱。

只是随着武惠妃受宠,其他妃子开始失宠,李瑛、李瑶、李琚颇有怨言。再者,武惠妃也有儿子,尤其是寿王李琩,最得李隆基宠爱。因此,武惠妃不断构陷李瑛。

开始之时,由于宰相张九龄极力劝谏,唐玄宗才没有废了李瑛。

等张九龄罢官后,李林甫成了宰相,结交武惠妃。武惠妃又是再度陷害李瑛、李瑶、李琚,说是宫中有贼,让他们带人进宫捉贼。然后,武惠妃又趁机向李隆基告状说他们三人造反,致使三人被擒拿。

在捉拿三子后,李隆基询问李林甫该怎样处置。李林甫只是说这是皇帝的家事,应该自己处置。最终,李隆基将三子废为庶人,又是赐死。

这三人也是死的冤枉,直到唐代宗之时,才为三人平冤昭雪。

而武惠妃在害死三王之后,也是因为疑心经常看见他们之魂,病重而逝。李隆基虽然追赠了武惠妃为皇后,但还是拒绝了李林甫提议的立寿王李琩为太子。后来,李隆基再度宠幸的杨贵妃也就正是李琩的妃子,安史之乱的序幕由此开始。

这里的李隆基杀三子就比较狠了,比李世民更狠。当初李承乾逼宫谋反,犯下了滔天大罪,李世民仍是极力保全了他的性命。而李隆基却是没有过多调查,就直接杀了三子,有些太过无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