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桉”然无恙?广西桉树何去何从?

“要想富,多种树”,广西的桉树发展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世纪之初,广西桉树种植面积尚不足200万亩,仅仅局限于桂南的少

“要想富,多种树”,广西的桉树发展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世纪之初,广西桉树种植面积尚不足200万亩,仅仅局限于桂南的少数地区,而且木材的用途也不多。

以2002年《关于加快我区速生丰产林发展的意见》为起点,广西开启了近乎疯狂的扩张之路,每年200万亩左右的速度不断增长,500万亩、1000万亩、1500万亩……

2010年广西桉树种植面积达到1850万亩,首次取代了广东,登顶中国桉树王者之位。

此后的广西桉树,如同开挂一般,稳步攀登、一路向上。

2011年突破2000万亩,2014年达到3000万亩,2019年达到4000万亩,而如今已然超过4500万亩大关,保守估计总量在5000万亩以上,占全国种植面积的半壁江山,难怪会有“世界桉树看巴西,中国桉树看广西”之说。

然而,桉树产业的快速发展并未赢得普遍赞誉,反而引来诸多争议。“抽水机”“吸肥树”“有毒树”等指责不绝于耳,甚至有人危言耸听地称其为“断子绝孙树”,呼吁将其“驱逐”出广西。

当我们细究那些争议的时候,发现大多言论人云亦云、以讹传讹,明显缺乏对桉树全面客观了解所致,且缺乏客观事实依据和科学数据证明。

尽管如此,时至今日,社会对桉树的评价仍褒贬不一,争论持续难解。

长期的对峙使得发展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广西桉树扩张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

一方面,再大规模去种植已经没有可能性;另一方面,全面禁止桉树既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现实可行性。

在此背景下,调整已成必然的选择。

这一调整需,以稳定为前提。桉树支撑着广西近80%的商品木材供应,是木材加工与制浆造纸两个千亿级产业的核心基础,关乎大量就业和千家万户的生计……

“牵一发而动全身”,稳定仍是重中之重。

那么,应如何调整?

任何树种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所谓“好”与“坏”,往往因立场与认知不同而异。桉树能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其价值毋庸置疑。

因此,调整应遵循一项基本原则:适量适用、适地适树。

如何理解?

“适量适用”,指在保障经济发展所需木材供给的前提下,科学控制规模。

广西年木材产量约4500万立方米,其中80%来自桉树。应将总量控制在5000万亩以内,从规模扩张转向单产提升。通过精细科学管理、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力争每亩木材产量增收1立方米以上,实现在更少林地中稳定产出,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确保桉树产业调得优、补得稳、可持续。

对于生态公益林、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基本农田等区域,则严禁新种桉树,对已有的林木,通过提高生态补偿或允许采伐后改种乡土树种等方式,逐步改造为混交林,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态景观功能。

“适地适树”,则强调在适宜的土地上种植适宜的品种,尊重自然规律。

桉树有其特定的适生条件,应严格划定种植区域,避免向北过度推进、海拔过高、坡度过陡或过度纯林化。经营上应采取长、中、短期结合的方式:间伐材可用于人造板或造纸,留存大径材则用于实木加工,依品种、用途和轮伐期制定相应的科学管理模式,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对现有桉树林,应加强科学经营,参照相关技术规程和管理规范,降低经营强度,推广免炼山、保留原生植被、混交造林等生态友好型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禁止全垦整地,减少水土流失。鼓励培育大径级材,延长轮伐周期,减少肥料和除草剂使用,借助自然力促进生长,推行近自然经营,减轻环境压力。

有人或许会问:是否存在比桉树更好、更高效、更经济的替代树种?

事实上,广西早已开展桉树替代树种的寻找与试验,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如推广油茶、核桃、八角等经济林,探索桉树与格木、降香黄檀、米老排等乡土珍贵树种的混交模式,也初步选出黑木相思、香樟等潜在替代树种。但相关技术仍待进一步成熟,应用层面尚需进一步拓展。

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桉树作为广西主要人工林树种的格局不会改变,其作为林业支柱产业的地位也将继续保持。

关于这一点,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评论列表

拾音社
拾音社 2
2025-09-21 13:58
本来就是畜生桉,桉树林活物都没一个
云中的ampampamp风铃
云中的ampampamp风铃 1
2025-11-02 09:31
广西满山遍野都是桉树。[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