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晚,全红婵在社交媒体上留下这三个字,配上一个害羞的表情。几分钟前,她刚刚与搭档王伟莹夺得第十五届全运会女子双人十米跳台冠军。这是她时隔五个月重返赛场的首秀,一句简单的自我鼓励,瞬间收获数万点赞。
然而,这轻描淡写的三个字,背后却是157天与体重“克克计较”的鏖战。
每克体重都是一道关卡
对跳水运动员而言,体重控制是精准度的生命线。细微的数字波动,在空中翻转时会被放大成角度的偏差,直接决定水花的大小。

“她每天需要多次测量体重,计量单位精确到克。”教练组透露的数字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严苛。一顿饭的碳水、一杯水的重量,都需要在精密计算中取得平衡。在广东奥体中心游泳馆的这几个月,全红婵不仅要找回“水花消失术”的肌肉记忆,更要打赢这场无声的“体重保卫战”。
从奥运冠军到大学新生
今年9月,全红婵的身影出现在暨南大学迎新现场。她将亲笔签名的巴黎奥运会出场服赠予学院,短跑名将苏炳添作为院长代表接收。这一刻,她完成了从赛场明星到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身份转换。

苏炳添透露,学院将为这类顶尖运动员开设“二沙精英班”,采用个性化培养方案。这意味着全红婵正在搭建竞技体育之外的第二跑道,在十米跳台与大学课堂之间寻找新的平衡。
用消失的水花回应沉默的时光
9月30日,全红婵在社媒发布训练视频,那道熟悉的“水花消失术”再次惊艳众人。评论区瞬间被“久违了!”刷屏。这轻盈的一跳,无声回应了所有关于她状态的疑问。

广州市跳水队总教练张雁全此前坦言:“全妹正全力备战全运,不要打扰她。”如今,金牌成了最有力的回答。这枚复出首秀的奖牌,不仅属于赛场上完美的207C,更属于那些在凌晨与体重秤相伴、在泳池边反复雕琢的日日夜夜。
全红婵的“我真棒”,不是骄傲,而是对157天坚持最温柔的总结。当她在11月6日再度出战双人十米台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奥运冠军的回归,更是一个女孩用极致自律,一步步兑现承诺的成长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