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老公藏区当兵7年从未回家,我带孩子去探亲,部队:他根本没入伍

张丽娟站在小镇的火车站台上,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可她眼里满是对丈夫陈浩的思念。7年来,她独自抚养儿子小晨,靠着丈夫从西藏寄

张丽娟站在小镇的火车站台上,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可她眼里满是对丈夫陈浩的思念。

7年来,她独自抚养儿子小晨,靠着丈夫从西藏寄来的照片和汇款维系着家庭的希望。

墙上那张陈浩穿军装的照片,是她每次想念时凝望的寄托。

“妈妈,我们真的能见到爸爸吗?”8岁的小晨拉着她的手,眼里满是期待。

张丽娟蹲下身,笑着摸摸儿子的头:“当然,妈妈带你去西藏找爸爸。”

她攒了两年钱,准备了厚厚一叠材料,只为这次探亲能让一家团圆。

邻居们都说她是好军嫂,丈夫在边疆守卫祖国,是全村的骄傲。

可她不知道,这趟千里迢迢的旅程,迎来的却是部队一句冰冷的话:“陈浩?他根本没入伍。”

张丽娟愣在当场,心里的期待像雪山崩塌,碎得让她喘不过气。

7年的等待,照片里的笑脸,信里的叮嘱,竟藏着一个她从未想过的真相。

01

张丽娟站在镜子前,盯着自己眼角的几道细纹,心里五味杂陈。

2023年9月的这个清晨,她终于下定决心要带8岁的儿子小晨去西藏探望丈夫陈浩。

“妈妈,爸爸今天会回来吗?”小晨揉着惺忪的睡眼,从床上爬起来问道。

张丽娟已经听过这个问题无数次,每次她都会指着墙上那张陈浩穿军装的照片说:“爸爸在守卫祖国,等你长大,他就会回来的。”

但现在不同了,小晨已经上了二年级,班里其他孩子都有爸爸接送,只有他总是妈妈一个人来。

上个月的家长会上,老师问起小晨爸爸的情况,张丽娟骄傲地说丈夫在西藏当兵,是保卫边疆的英雄。

其他家长投来敬佩的目光,纷纷说军人家属不容易,孩子应该为这样的父亲感到自豪。

张丽娟蹲下身,摸着小晨的头,柔声说:“小晨,妈妈要带你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去看爸爸。”

小晨眼睛一亮:“真的吗?我们真的要去看爸爸?”

“真的,这次探亲对我们全家来说特别重要,妈妈已经准备了很久。”

她说的都是真心话,为了这次西藏之行,她攒了整整两年的钱。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她的工资不高,日常开销和给婆婆的生活费占了大头,每月能存下的钱少得可怜。

为了这次探亲,她几乎没买过新衣服,连护肤品都挑最便宜的。

学校对她的情况很理解,校长知道她是军嫂,8年来独自抚养孩子,从未去部队探过亲。

“张老师,你放心的去吧,学校全力支持军属,你丈夫在边疆保卫国家,我们在后方支持你的工作。”校长的话让张丽娟感动得眼眶发热。

最麻烦的是准备材料,陈浩的部队地址、电话,还有各种身份证明,她都小心翼翼地装在一个牛皮纸袋里,生怕弄丢。

每次检查这些文件,她都会轻轻抚摸,仿佛能感受到陈浩的存在。

邻居王大妈听说她要探亲,特意过来串门:“小娟啊,你这次去西藏,一定要好好谢谢你家陈浩,这么多年在边疆吃苦,都是为了国家。”

“是啊,陈浩从小就想当兵,能为国家出力,我们全家都支持他。”张丽娟笑着回应,心里满是骄傲。

村里的赵大爷也凑过来:“小娟,你家陈浩在西藏怎么样?工作忙不忙?”

“挺好的,就是任务重,部队纪律严,不能随便回家,所以这些年没回来过。”张丽娟解释道。

她提到陈浩定期给家里寄钱,还会寄回一些照片,眼中闪着幸福的光芒。

这些年,陈浩寄回了二十多张照片,有他穿军装训练的,也有和战友在雪山前的合影。

每张照片她都珍藏得很好,经常拿出来给小晨讲爸爸在部队的故事。

“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小晨兴奋地问。

“后天就走。”张丽娟已经买好了火车票,从她们的小镇到西藏要转三次车,路上得花四天三夜。

虽然路途遥远,但想到能见到分别8年的丈夫,她觉得一切都值得。

那天晚上给小晨洗澡时,孩子突然说:“妈妈,爸爸会不会不认识我了?我都不记得爸爸的样子了。”

张丽娟心里一紧,是啊,小晨出生没多久陈浩就去当兵了,父子俩几乎没怎么相处。

“不会的,爸爸怎么会不认识自己的宝贝儿子呢?”她轻声安慰。

她还告诉小晨,这次探亲能在部队住几天,他可以和爸爸好好玩。

“爸爸能带我去看雪山吗?”小晨满眼期待。

“当然可以,如果部队允许的话。”张丽娟笑着说,心里却有些忐忑。

8年没见,陈浩会不会变了很多?他们还能像以前那样亲密吗?这次探亲会不会给他添麻烦?

这些担忧很快被期待冲淡,她收拾行李时特意带上陈浩最爱的那件毛帽,还有小晨画的一幅全家福。

虽然画得歪歪扭扭,但那份心意无比珍贵。

她还准备了些家乡的辣酱,想让陈浩和战友们尝尝家的味道。

一切准备好后,张丽娟躺在床上,辗转反侧,8年了,她终于要见到陈浩了。

想到这里,她的眼泪悄悄滑落,带着激动和期待。

02

2015年4月10日,这个日子张丽娟永远忘不了。

那天早上,陈浩穿着崭新的军装站在家门口,手里攥着入伍通知书,眼中满是兴奋。

“小娟,我要去西藏了。”陈浩声音有些颤抖,既有实现梦想的激动,也有离别的不舍。

张丽娟当时怀着小晨,已经7个月了,看着丈夫的军装,心里既骄傲又酸涩。

她知道陈浩从小就想当兵,高中毕业后因为家境原因没去成,这次终于圆梦,她得支持他。

“陈浩,你一定要好好干,为咱们家争光。”她强忍泪水说。

村里人听说陈浩要去西藏当兵,都跑来送行。

陈浩的父亲拍着他的肩膀说:“儿子,去了部队要听领导的话,为国家做贡献。”

“爸,您放心,我一定不会给家里丢脸。”陈浩立正敬礼,姿势标准得像个老兵。

邻居们也纷纷夸:“陈浩这孩子有出息,去西藏当兵,那是保卫祖国的第一线啊!”

“小娟,你嫁了个好男人,以后就是军嫂了,多光荣!”

送别时,陈浩抱住张丽娟说:“小娟,我会经常给你写信,孩子出生了一定要给我寄照片。”

“我知道,你在部队照顾好自己,别让我担心。”张丽娟强装坚强。

她目送陈浩上了去县城的车,心里像被掏空了一样,但又为他感到骄傲。

小晨出生后,陈浩很快打来电话,听到儿子的哭声,他在电话里激动得语无伦次:“小娟,咱们儿子哭得真响,肯定是个壮小子!”

“是啊,特别像你,爱闹腾。”张丽娟笑着说。

“我现在还在新兵训练,不能随便打电话,等分配到连队后我会常联系你们。”陈浩说。

“你别担心家里,好好训练,我和孩子都好。”张丽娟安慰道。

那段时间,她白天忙着照顾小晨,晚上给陈浩写信,写孩子的成长点滴,生活虽然累,但心里满是希望。

几个月后,陈浩被分配到西藏的一个边防连队,他在电话里描述:“这里海拔高,刚开始有点不适应,但现在好了,雪山特别美,就是条件艰苦。”

“你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张丽娟总是这样叮嘱。

“部队生活很规律,身体比以前还好。”陈浩的声音听起来很精神。

他还说寄了些照片,让张丽娟看看他现在的样子。

收到照片时,张丽娟激动得哭了,照片里的陈浩晒得有些黑,但眼神更坚毅,军装穿得特别帅气。

她想起他们刚恋爱时,陈浩总爱穿白衬衫,笑起来阳光灿烂。

“妈妈,这是爸爸吗?”小晨指着照片问,虽然他还小,但似乎能感受到照片里那人的威严。

“对,这是你爸爸,他在很远的地方保护我们。”张丽娟耐心地解释。

随着时间推移,陈浩的电话越来越少,但每月寄钱从没断过。

最初是600元,后来涨到900元,最近几年每月1200元,这对张丽娟来说是很大一笔钱。

“你家陈浩真是个好男人,每个月按时寄钱,从没断过。”邻居们经常这样夸。

“是啊,他在西藏,心里一直惦记着家里。”张丽娟每次听到这话都特别骄傲。

陈浩还寄回过一封信,说他参与了一次巡逻任务,差点在雪崩中受伤,但成功救了个战友。

这封信让张丽娟既心疼又骄傲,她把信反复读了好几遍。

小晨幼儿园时画了一幅“爸爸在雪山站岗”的画,老师帮着裱起来寄给了陈浩。

陈浩在电话里说,画被贴在连队墙上,战友们都夸小晨画得好。

张丽娟还记得陈浩寄回一串藏式手链,说是给小晨的护身符,上面刻着藏文。

她一直给小晨戴着,告诉他这是爸爸送的“勇敢礼物”。

“爸爸为什么不回家 міні

System: 回家看我们?”小晨有时会这样问。

“因为爸爸的工作很重要,他在保护很多人,包括我们。”张丽娟总是这样解释。

其实她心里也有疑问,8年了,陈浩一次都没回来,按理说应该有探亲假吧?

每次问起,陈浩总说任务重,请不了假,让她再等等。

“西藏这边情况特殊,我们连队的任务很重,不能随便离开。”陈浩在电话里解释。

“不过明年我应该能申请探亲假,到时候回去看你们。”

但一年又一年过去了,陈浩始终没回来,张丽娟虽然失望,但理解他的职责。

小晨6岁生日时,陈浩特意打电话祝贺,听到儿子叫“爸爸”,他在电话里哽咽了。

“小娟,我真的很想你们,想抱抱小晨。”

“我们也想你,但你的工作重要,我们理解。”张丽娟安慰道。

“明年我一定想办法回家,或者你们来部队探亲。”

“真的?我们可以去探亲?”张丽娟满心期待。

“当然可以,我申请一下,你们来西藏,我带你们看雪山。”

这个承诺让张丽娟兴奋了好久,她开始计划这次探亲,想象一家三口团聚的场景。

作为军嫂,她从没抱怨过这种分离的苦楚。

她知道自己嫁了个有理想的男人,陈浩选择为国效力,她就要默默支持。

这次探亲是她8年来第一次走这么远,去丈夫工作的地方,她要让陈浩看到,他的妻子和儿子都为他骄傲。

出发前一晚,她翻出陈浩寄回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他立了功,得了枚奖章。

她决定把这封信带去,想在重逢时亲手还给他。

婆婆特意送来一罐腌菜,让她带给陈浩,说那是儿子小时候的最爱。

“去吧,替我看看我儿子。”婆婆泪眼婆娑地说。

张丽娟鼻子一酸,抱住婆婆,承诺一定把陈浩的近况带回来。

03

2023年9月22日清晨,张丽娟带着小晨踏上前往西藏的火车。

这是她人生中最远的一次旅行,心情既紧张又兴奋。

“妈妈,火车上好多人啊。”小晨紧紧抓着她的手,好奇地四处看。

“是啊,大家都有自己要去的地方。”张丽娟整理行李,反复确认那个牛皮纸袋还在。

里面装着陈浩的军官证复印件、部队地址和通信记录,这些是她探亲的重要凭证。

火车上,有人聊起西藏的风景:“那边海拔高,空气稀薄,第一次去会有高原反应。”

“是啊,我上次去拉萨,头疼了好几天。”另一个乘客说。

张丽娟有些担心小晨能不能适应,但想到能见到陈浩,她觉得什么都值得。

一位退伍老兵坐在旁边,听说她是去探亲,主动聊起高原部队的生活。

“那里的战士常年见不到家人,任务很重,但使命感特别强。”老兵的话让张丽娟更期待见到陈浩。

她也开始担心,8年没见,陈浩会不会觉得她变老了?

第二天晚上,火车开始爬升海拔,张丽娟感觉有些头晕。

“妈妈,我有点不舒服。”小晨小脸发白地说。

“没事的,这是正常反应,喝点水就好了。”她轻拍儿子背部,还用氧气瓶帮他缓解不适。

她心疼地抱紧小晨,暗自责怪自己没早点带他来探亲。

第三天上午,火车终于到站,高原的阳光刺眼,空气稀薄,每走几步都要歇一歇。

“我们先找地方住下,明天去找爸爸。”张丽娟对小晨说。

她们在火车站附近找了家小旅馆,张丽娟试着给陈浩打电话,但没人接。

“可能在训练吧,我们明天直接去部队给他个惊喜。”她安慰小晨。

那天晚上,她几乎没睡,翻来覆去地想明天见面的场景。

她拿出陈浩寄回的一张照片,背景是雪山和军车,她想象他在这样的地方巡逻。

第二天一早,她们坐上去部队的班车,路程要4小时,沿途尽是高原风光。

雪山在远处若隐若现,张丽娟却无心欣赏,满心想着即将到来的团聚。

“妈妈,我们真的能找到爸爸吗?”小晨有些不安。

“当然能,妈妈有地址和证件,准备了这么久,绝对没问题。”张丽娟信心满满。

班车在山路上颠簸,她的心跳越来越快,8年的思念就要画上句号了。

她想象陈浩看到她们时的惊讶表情,甚至幻想他会一把抱住她和儿子。

下午3点,班车到达部队驻地,张丽娟一眼就认出了那个地址。

“就是这儿,你爸爸就在里面。”她对小晨说。

小晨瞪大眼睛,看着军营大门,小声问:“爸爸真的在里面吗?”

“当然,我们马上就能见到他。”张丽娟整理衣服,拉着小晨走向部队大门。

门口的哨兵站得笔直,她想起陈浩的照片,对小晨说:“你看,这些叔叔和你爸爸一样,都是英雄。”

她深吸一口气,准备说出那句憋了8年的话:“同志,我要找陈浩!”

她的声音带着8年的思念和期待。

在她看来,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军属探亲,很快她就能见到朝思暮想的丈夫。

04

“请问您有预约吗?”值班战士礼貌地问。

张丽娟愣了一下:“预约?我是军属探亲,还需要预约吗?”

“按规定,探亲得提前联系部队,办理手续。”战士解释道,“您有证明材料吗?”

“有,我都带来了。”她赶紧拿出牛皮纸袋,“这是我丈夫的军官证复印件、照片,还有部队地址。”

战士接过材料,仔细查看,眉头渐渐皱起。

他看了看张丽娟,表情有些困惑:“您稍等,我得核实一下。”

战士走进值班室打电话,张丽娟在门口等着,心里有些不安。

小晨紧紧抓着她的手:“妈妈,我们能进去吗?”

“能,就是要确认一下身份,很正常。”她安慰儿子,也安慰自己。

一位路过的军嫂看到她们,好奇地问:“你们是来探亲的吧?”

“是的,我来看我丈夫,他在部队当兵。”张丽娟笑着说。

“太好了!探亲的时刻最珍贵,我上次来时,我丈夫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军嫂的热情让张丽娟安心不少。

几分钟后,战士出来,表情更困惑了:“您再说一遍您丈夫的名字和入伍时间?”

“陈浩,2015年4月入伍,今年第8年了。”张丽娟详细地说。

“山东人?”

“对,山东人,今年30岁。”

战士又回去打了几个电话,这次时间更长,张丽娟的心跳得越来越快。

“您确定您丈夫在我们部队?”战士再次出来问。

“当然,这是他给我的地址和电话,8年来我们一直有联系。”张丽娟的声音有些颤抖。

“您跟我来,我们领导想和您谈谈。”战士的语气让张丽娟感到不妙。

她抱着小晨走进部队,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这应该是一次幸福的团聚,怎么会变成这样?

战士带她们来到一间办公室,一位年长的军官坐在里面,神情和蔼。

“您好,请坐。”军官说,“我了解了您的情况,有些事需要核实。”

“好的,您问吧。”张丽娟紧张地坐下,小晨安静地靠在她身边。

“您说您丈夫陈浩在我们部队服役8年了?”

“是的,从2015年开始。”

“你们这期间有联系吗?”

“有,他常给我打电话,寄照片,每个月都寄钱。”张丽娟拿出手机,“我这有通话记录。”

领导翻看她的材料,办公室里安静得只剩翻文件的声音和小晨的咳嗽声。

领导放下文件,神情严肃:“我很抱歉,但我们查遍了记录,没有您丈夫陈浩的任何信息。”

张丽娟猛地站起来:“怎么可能?他就在这儿当兵!这是他的地址!”

“您的心情我理解,但事实是,他从未在我们部队服役。”

张丽娟感觉天旋地转,她抓着桌子边缘,努力让自己冷静:“不可能!他有军装,有军官证,还有照片!”

领导正要说话,门外传来敲门声:“报告!”

“进来。”

一名年轻军官拿着文件夹走进来:“领导,您要的资料。”

领导接过文件夹,翻看后,表情更复杂了。

他看了看张丽娟,又看了看文件,似乎在犹豫。

张丽娟紧紧抱着小晨,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这次探亲,她准备了这么久,满怀期待地来到这里,怎么会是这样?

小晨察觉到妈妈的紧张,小声问:“妈妈,我们还能见到爸爸吗?”

张丽娟强忍泪水,挤出一个笑容:“会的,妈妈会弄清楚的。”

领导抬起头,面色凝重:“您丈夫陈浩当年确实没入伍,我们没有他的服役记录。”

“你确定他对你没隐瞒什么?”领导的语气很平静,却像一记重锤。

张丽娟急忙辩解:“不可能!他一直在你们这儿当兵!这次探亲对我们全家意义重大!”

她回忆起陈浩最后一次电话,说他被提拔为班长,负责带新兵。

她坚信他在部队,甚至想象他穿着军装迎接她们的画面。

领导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泛黄的申请表:“我们找到了他当年的入伍申请资料,或许对你有帮助。”

张丽娟接过申请表,匆匆扫了一眼,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整个人僵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