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新闻发言人23日表示,经中美双方商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10月24日至27日率团赴马来西亚与美方举行第五轮经贸磋商。 双方将按照今年以来两国元首历次通话重要共识,就中美经贸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磋商。
参与此次磋商的美方代表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 此次磋商安排在APEC会议之前,料将为中美双方领导人提前交换意见、凝聚共识创造契机。

01 五年风雨,磋商之路不平坦
中美经贸关系近年来经历了不少风雨。从2018年开始的贸易摩擦,到今年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
今年4月以来,面对美方单方面挑起的关税争端,中方以 “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的鲜明立场,有力推动双方重回谈判轨道。
今年以来,中美已先后在瑞士日内瓦、英国伦敦、瑞典斯德哥尔摩、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了四轮经贸会谈。 在前四轮磋商中,双方取得了实质进展。
5月的日内瓦会谈后,中美发布联合声明,美方取消共计91%的加征关税,暂停24%“对等关税”90天,保留10%。 中方也相应取消了对美91%的反制关税,暂停24%。
8月的斯德哥尔摩会谈后,中美决定将“关税休战”再延90天,意味着中美延长关税休战期至11月10日。
02 三大焦点,牵动两国神经
本次马来西亚磋商,稀土、大豆、关税三大议题成为焦点。
稀土作为高科技产业的关键原材料,成为本轮磋商的重点。在中方对稀土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后,美方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不满。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甚至称“无法接受”中方对稀土的最新管制。 中国对稀土实施的管制是基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安全稳定的考量。
大豆贸易是美方的另一个关切点。美贸易代表格里尔宣称,中方应根据特朗普第一任期时中美之间签署的一项协议购买美农产品。
美媒称,美国政府正面临来自本国豆农的压力,后者因为中国订单大幅下降而受到冲击。
关税问题依然是绕不开的议题。美方威胁自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而中方则对涉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
03 共同利益,超越分歧摩擦
尽管中美之间存在分歧摩擦,但双方经贸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从未改变。
中美两国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人口总数占世界近四分之一,双边贸易额约占世界五分之一。 如此庞大的经济规模决定了两国需要以更具合作性的方式化解分歧。
2024年,中美贸易总额达6883亿美元。 中美经贸合作为两国企业创造了大量商机和利润,促进了美国产业升级,给美国消费者带来了更多产品选择和更低生活成本。
正如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所指出的,从市场规律本质来看,中美之间紧密的经贸联系决定了两国需要以更具合作性的方式化解分歧,而非对立对抗。
04 全球期待,两个大国的责任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暂时 “松了一口气”。 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
两国经贸合作通过全球供应链,为各利益相关方提供了广泛的机会,带动相关国家原材料出口、中间品生产、服务业发展,提升了全球价值链效率与效益。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曾称赞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了“积极成果”,认为这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美合作的清单能够拉得更长,合作的蛋糕可以做得更大。 毕竟,全球经济发展舞台并非你死我活的角斗场,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马来西亚磋商是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又一个关键节点。中美合作于两国人民是福祉,于整个世界是福音。
正如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所言:“中方始终坚持对话与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 唯有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才能找到正确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