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通勤的道路往往很难暴露一辆车的全部实力。大多数车型在城市道路中都能表现得游刃有余,但只要把场景换到坡度陡峭的盘山路、坑洼的乡村路,或是雨后湿滑地面,车辆的牵引力、动力调度以及底盘素质便会迅速显现。特别是中大型轿车,既要在城市之中保持舒适,也要在偶尔遇到的复杂路段中展现应有的稳定性,这对整车体系都是一场考验。
不久前,在南京进行的一项坡道挑战恰好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评判场景。奥迪A6L(四驱)、领克10 EM-P(四驱)以及凯迪拉克CT5(后驱)三款车型共同挑战一条坡度高达50度的“保罗坡”。这个角度已经逼近普通驾驶者很难遇见的极限区间,因此更能看清它们在高负荷条件下的表现差异。

一次陡坡就能看出驱动结构的底层差距
面对50度坡道,三款车型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奥迪A6L凭借Quattro四驱系统成功登顶,这样的表现对于熟悉其品牌的人来说并不意外。领克10 EM-P同样顺利完成整个爬坡过程,其全系搭载的eAWD智电四驱系统在坡道上表现得非常从容,动力响应快速、牵引力稳定。
凯迪拉克CT5则因为采用后驱布局,在这一极端坡度测试中出现了抓地力不足的问题,最终未能顺利登顶。虽然后驱结构在城市和高速路段能带来更直接的驾驶乐趣,但在坡度如此夸张的场景下,其先天限制便会被放大。
而从价格角度看,奥迪A6L四驱车型起售价47.99万元,而领克10 EM-P提供同样四驱能力的成本不足其一半,在性能与价格的组合下呈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

扭矩分配只需毫秒:eAWD系统让车辆反应更快一步
领克10 EM-P之所以能在高坡度场景中保持稳定,关键在于其eAWD智电四驱系统的核心特性——响应速度。后桥P4异步电机仅需10ms便能完成前后扭矩的调整,比传统燃油车四驱系统快20倍,这意味着车辆在出现打滑迹象的瞬间,便能及时把动力传递到需要的车轮。这套系统具备前后50:50扭矩分配能力,并拥有智能电混、纯电、性能与雪地四种模式。无论是在大城市日常通勤,还是在雨雪路面与复杂乡道中,这些模式都能让车辆保持稳定的动力输出策略。
动力来源于EM-P智能电混系统,其中包括1.5T Evo全新电混专用引擎(热效率47.26%)、DHT Evo混动电驱(P1+P3+3挡变速箱)与后桥P4电机。整车最大功率390kW、最大扭矩755N·m,并能在5.1秒内完成0-100km/h加速,同时保持CLTC亏电油耗4.2L/100km的表现,让动力性能与节能能力实现动态平衡。
续航方面,18.4kWh和38.2kWh两种电池版本提供不同场景下的灵活选择,纯电续航最高可达240km,CLTC综合续航最高可到1400km。在SOC10%-60%范围内,最快充电时间仅需13分钟,确保补能体验简洁高效。

稳定的底盘来自良好的工程基础
一辆车是否适合全场景出行,底盘结构起着决定作用。领克10 EM-P采用CMA Evo中大型车平台,前悬架使用纯铝合金双叉臂结构,后悬为增强型五连杆结构,同时配置液压可变阻尼系统,使整车在不同路段中都能维持稳定性。
其动态表现也在多个测试指标中得到体现:最小转弯半径5.7米、零百制动距离35.5米,以及麋鹿测试成绩83.2km/h。对于中大型轿车来说,这些数据展现了不错的灵活性和紧急避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底盘调校覆盖六类典型复杂道路和33个测试场景,包括高温、低温、湿地、非铺装面以及连续颠簸。液压可变阻尼系统能根据路面变化及时调整支撑力,使车辆在石子路、低频冲击等情形下依旧保持足够的稳定性与舒适性。四种驾驶模式进一步提升车辆的适应力,使驾驶者在不同环境下都能找到更适合的设定,无论是城市巡航还是更具挑战性的操作。

50度坡道只是一个极端案例,但它反映的是车辆在更多现实场景中的能力边界。领克10 EM-P通过全系四驱、智能电混动力与坚实的底盘能力,证明了中大型轿车不仅能在城市道路中提供舒适体验,也能在复杂场景中保持从容。
与传统豪华车型相比,它以更具吸引力的价格提供同级别的硬核能力,不仅让消费者看到新能源四驱的潜力,也让更多人意识到现代中大型轿车可以真正做到全场景覆盖,而无需在性能、舒适与安全之间做艰难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