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已经打了两年半,打到现在大家好像忘了当初是为了什么。其实吧,这俩是兄弟,已经打了一千多年了。人家确实曾经是一家人,但这一家人分家之后的恩怨情仇,比琼瑶剧还要狗血。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对欢喜冤家是怎么从同一个祖宗混到互相往死里揍的。
都是基辅罗斯的后代,凭什么你说了算?故事得从一千多年前说起,公元882年,也就是我国唐朝那会儿,一个叫留里克的北欧海盗(对,又是海盗)带着他的维京兄弟们南下,在第聂伯河流域建立了一个国家,史称"基辅罗斯"。
这个基辅罗斯可牛逼了,最强盛的时候地盘从波罗的海一直延伸到黑海,是当时东欧最大的国家。更关键的是,基辅罗斯在988年皈依了东正教,从此东正教成了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共同的精神纽带。

大家注意下这个细节,基辅罗斯的首都在基辅,也就是现在的乌克兰首都。所以从血统上讲,乌克兰人觉得自己才是正统,俄罗斯人是从基辅罗斯分出去的旁支。但俄罗斯人不这么看,他们觉得我们继承了基辅罗斯的衣钵,你们乌克兰才是分裂出去的。
这就跟我们春秋战国时期似的,大家都是周天子的后代,但谁也不服谁,都觉得自己才是正统。
基辅罗斯繁荣了几百年,到了12世纪开始走下坡路,原因也简单,封建割据嘛,各个王公互相打,内耗太严重。就跟我们的唐朝藩镇割据一样,中央政府越来越弱,地方势力越来越强,最后彻底四分五裂。
不过真正让基辅罗斯彻底玩完的,是1237年的一场浩劫。
蒙古人来了,兄弟俩从此走上不同的路1237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领蒙古大军横扫东欧,基辅罗斯的各个公国被打得稀巴烂。1240年,基辅被蒙古人攻陷,整个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
这场蒙古入侵彻底改变了东斯拉夫人的命运,也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分道扬镳的开始。
蒙古人建立了金帐汗国,统治了俄罗斯地区整整240年。大家注意下这个时间,240年是什么概念?从清朝入关到现在也就380年,蒙古人统治俄罗斯的时间相当于大半个清朝。

在蒙古人的统治下,俄罗斯人被压得死死的,但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蒙古人那套中央集权、残酷统治、对外扩张的玩法,深深影响了后来的俄罗斯帝国。有历史学家说,俄罗斯的专制传统很大程度上就是从蒙古人那里学来的。
而乌克兰呢?情况完全不一样。
蒙古人主要统治的是俄罗斯北方,乌克兰西部和中部地区反而跑去投靠了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这就导致了一个关键的差异:俄罗斯在蒙古统治下被"东方化"了,而乌克兰在波兰-立陶宛的影响下被"西方化"了。
这种差异有多大呢?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俄罗斯在蒙古统治下形成了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农民都是农奴,跟牲口差不多。而乌克兰在波兰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哥萨克民主传统,哥萨克首领是选举产生的,重大事项要开会商量。
这就跟中国的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农耕文明的差别似的,一个尚武好战,讲究服从;一个相对温和,讲究协商。
到了15世纪末,俄罗斯终于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莫斯科大公国开始崛起。而这个时候的乌克兰还在波兰-立陶宛联邦的统治之下。
沙皇来了:大俄罗斯主义的诞生1547年,伊凡四世(就是那个"雷帝")加冕为"全俄罗斯的沙皇",从此开启了俄罗斯帝国的扩张之路。
伊凡雷帝这个人非常厉害,也非常变态。他建立了俄罗斯第一支常备军,向东打败了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向西开始蚕食波兰-立陶宛的领土。而且这哥们杀起人来毫不手软,连自己儿子都给打死了。

不过真正把乌克兰拉进俄罗斯怀抱的,是17世纪中期的一场战争。
当时乌克兰的哥萨克人在波兰的统治下过得很不爽,波兰贵族瞧不起他们,天主教会要强迫他们改宗,经济上又各种盘剥。1648年,哥萨克首领赫梅利尼茨基发动起义,打得波兰人焦头烂额。
但问题来了,光靠哥萨克自己打不过波兰啊,怎么办?找俄罗斯帮忙呗。
1654年,赫梅利尼茨基和俄罗斯沙皇签订了《佩列亚斯拉夫协议》,乌克兰东部(第聂伯河左岸)成为俄罗斯的保护国。这个协议在历史上争议极大,俄罗斯人认为这是乌克兰主动要求并入俄罗斯,乌克兰人认为这只是军事同盟,不是并入。
反正不管怎么说,从那以后,乌克兰东部就成了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到了18世纪,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是那个传说中养了一堆男宠的女皇)彻底吞并了整个乌克兰。她和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把乌克兰西部也拿到手了。
从那时候起,俄罗斯就开始搞"大俄罗斯主义",核心思想就是: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都是"俄罗斯民族"的三个分支,乌克兰语不是独立的语言,只是俄语的一种"方言"。
这套说辞听着耳熟不?有点像当年日本搞的"大东亚共荣圈",或者英国人说的"盎格鲁-撒克逊大家庭"。反正就是我吃了你,还得让你觉得这是为了你好。
不过乌克兰人可不这么想。尤其是乌克兰西部,他们在波兰、奥匈帝国的统治下几百年,文化传统完全不一样,凭什么说我们是俄罗斯人?
这种文化差异有多大呢?举个例子,乌克兰东部主要信东正教,说的是接近俄语的方言;乌克兰西部很多人信天主教或者东仪天主教(承认教皇权威但保留东正教礼仪),说的是更纯正的乌克兰语。
这就跟中国的南方和北方似的,虽然都是中国人,但文化习惯、方言差异还是挺大的。只不过中国的南北差异没导致国家分裂,而乌克兰的东西差异最后成了内战的导火索。
苏联时代:看似团结,实则埋雷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沙皇政权倒台。乌克兰人觉得机会来了,赶紧宣布独立,成立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
但好景不长,布尔什维克可不打算让乌克兰跑掉。乌克兰那地方太重要了,地里长麦子,地下有煤矿和铁矿,还有黑海的出海口,列宁怎么可能放手?
所以从1917年到1921年,乌克兰经历了一场超级混乱的内战。红军、白军、波兰军队、各路军阀、无政府主义者,在乌克兰打成一锅粥。据估计,这场战争导致150万到200万乌克兰人死亡。
最后还是红军牛逼,1922年,乌克兰"自愿"加入苏联,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加入苏联后,乌克兰的日子并不好过。
1932-1933年,斯大林搞集体化,强制征收粮食,导致乌克兰发生了一场大饥荒,史称"乌克兰大饥荒"(Holodomor)。这场饥荒到底饿死了多少人,现在还有争议,乌克兰官方认为是700-1000万,俄罗斯说没那么多,大概300-500万。
不管数字是多少,这场饥荒对乌克兰人的心理创伤是巨大的。很多乌克兰人认为这是斯大林故意搞的灭绝,目的就是消灭乌克兰民族意识。俄罗斯人说你们别扯了,那时候全苏联都在挨饿,不是针对你们。
这个争议到现在还没解决,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六是乌克兰的"大饥荒纪念日"。
二战期间,乌克兰又成了主战场。纳粹德国从西边打进来,苏联从东边打回去,乌克兰的土地被反复拉锯,据估计有600-800万乌克兰人死于战争。
更复杂的是,一部分乌克兰人支持苏联,另一部分人支持纳粹(因为他们恨斯大林恨得要死),还有一部分人两边都不支持,自己组织游击队想搞独立。这种复杂的历史遗产,直到今天还在影响乌克兰的政治。
二战结束后,苏联把乌克兰西部(原来属于波兰的部分)也并入了乌克兰,乌克兰的领土达到了最大。
1954年,赫鲁晓夫为了庆祝《佩列亚斯拉夫协议》签订300周年,把克里米亚从俄罗斯划给了乌克兰。当时谁也没觉得这是个事,反正都是苏联嘛。
但谁能想到,40年后苏联解体了,这个克里米亚就成了俄乌之间最大的火药桶。
独立后的蜜月期:短暂而脆弱1991年8月,苏联发生政变,尽管政变失败了,但苏联已经摇摇欲坠。12月1日,乌克兰举行全民公投,90%的人投票支持独立。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

独立初期,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还不错。1994年,乌克兰同意放弃核武器(当时乌克兰拥有全世界第三大核武库),作为交换,俄罗斯、美国、英国签署了《布达佩斯备忘录》,承诺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呵呵,这个承诺后来怎么样了,大家都看到了。
不过蜜月期很快就结束了。问题出在哪呢?
首先是经济问题。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经济崩溃,GDP狂跌,通货膨胀率一度达到10000%。老百姓的生活一落千丈,社会上到处是失业、犯罪、腐败。
俄罗斯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但俄罗斯有石油和天然气啊,可以卖资源过日子。乌克兰有什么?农业和重工业,这两样在90年代的市场上根本不值钱。
所以乌克兰在能源上严重依赖俄罗斯,每年要从俄罗斯进口大量天然气。俄罗斯也知道这一点,所以经常用能源当武器,动不动就涨价或者断供,逼乌克兰就范。
其次是政治分歧。乌克兰国内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亲俄派,主要在东部和南部,他们说俄语,在文化和经济上都跟俄罗斯关系密切;另一派是亲西方派,主要在西部和中部,他们说乌克兰语,希望加入欧盟和北约。
这两派水火不容,每次大选都撕得你死我活。
2004年,乌克兰发生了"橙色革命"。亲俄的亚努科维奇在大选中舞弊,民众不干了,上街抗议,最后推翻选举结果,亲西方的尤先科当选总统。

俄罗斯当时气得要死,觉得这是西方在搞"颜色革命",故意搞乱俄罗斯周边。从那时候起,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态度就越来越强硬。
2008年,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申请加入北约。俄罗斯明确表示,这是红线,绝对不能碰。同年8月,俄罗斯出兵格鲁吉亚,占领了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给乌克兰和西方敲了一记警钟。
到了2010年,亚努科维奇在大选中获胜,成为乌克兰总统。他上台后立刻向俄罗斯示好,签署协议延长俄罗斯黑海舰队在克里米亚的租期,暂停加入北约的计划。
俄罗斯松了一口气,觉得乌克兰又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了。
但这种平衡太脆弱了。
2014:克里米亚危机与顿巴斯战争2013年11月,亚努科维奇突然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转而接受俄罗斯的经济援助。这一下把乌克兰西部的民众给激怒了。
人们走上基辅街头抗议,要求亚努科维奇下台。抗议越来越激烈,最后演变成暴力冲突。2014年2月,冲突升级,警察向示威者开枪,几天内有上百人死亡。
2月22日,亚努科维奇逃往俄罗斯,乌克兰议会投票罢免了他。
俄罗斯认为这是一场政变,是西方策划的"非法推翻合法政府"。而乌克兰和西方认为这是人民革命,推翻了腐败的独裁者。
不管怎么定性,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彻底改变了俄乌关系。
2月27日,一批身份不明的武装人员(后来证实是俄罗斯特种部队)占领了克里米亚议会。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公投,宣布加入俄罗斯。3月18日,俄罗斯正式吞并克里米亚。

整个过程不到一个月,干净利落。
西方国家集体懵逼,谁也没想到普京动作这么快这么狠。美欧随即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但克里米亚已经成了既成事实。
乌克兰新政府气得要死,但又无可奈何。军队想出兵收复克里米亚,但俄罗斯黑海舰队就驻扎在那里,真打起来乌克兰根本打不过。
克里米亚的事还没消停,乌克兰东部又出事了。
2014年4月,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统称顿巴斯地区)爆发亲俄武装叛乱,宣布成立"人民共和国",要求脱离乌克兰。
这些武装分子是哪来的?一部分是当地的亲俄民兵,但更多的是俄罗斯派过来的"志愿者"和正规军。俄罗斯官方一直否认派兵,说那些只是"度假的士兵",但卫星照片和俘虏的证词都证明俄军确实参战了。
乌克兰军队开始在东部"反恐",但打得非常艰苦。2014年7月,马航MH17客机在顿巴斯上空被导弹击落,298人全部遇难。国际调查认为是亲俄武装用俄罗斯提供的"山毛榉"导弹打下来的,但俄罗斯拒绝承认。
到了2015年,双方签署了《明斯克协议》,停火。但这个协议从来没有真正执行过,双方时不时就交火,八年下来累计死了1.4万多人。
在这个过程中,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彻底破裂。乌克兰废除了与俄罗斯的友好条约,通过法律把俄罗斯定义为"侵略国",宪法中写入了加入欧盟和北约的目标。
俄罗斯也不示弱,给乌克兰断供天然气,支持东部的分裂势力,在边境陈兵百万。
火药桶越积越满,只等一根火柴。
2022:全面战争2021年底,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集结了超过10万军队。西方情报部门警告俄罗斯可能入侵,但很多人不相信,包括泽连斯基本人。
2022年2月24日凌晨,俄罗斯突然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全面入侵乌克兰。
普京在电视讲话中说,这是一场"特别军事行动",目的是"去纳粹化"和"去军事化"乌克兰,保护顿巴斯的俄语居民。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一场全面战争。
战争初期,俄军的目标很明确:速战速决,推翻泽连斯基政府,扶植一个亲俄政权。俄军空降兵突袭基辅机场,地面部队从白俄罗斯方向直扑基辅,看样子是想来一次"斩首行动"。
但乌克兰人拼了。泽连斯基没有逃跑,他发布视频说"我在这里,我们都在这里",极大鼓舞了士气。乌克兰军民全体动员,用标枪导弹、毒刺导弹打俄军的坦克和直升机,在基辅郊区打了一场漂亮的防御战。
俄军的"闪电战"失败了。3月底,俄军从基辅周围撤退,转而集中兵力进攻东部和南部。

从那以后,战争进入了漫长的消耗战和拉锯战。
2022年下半年,乌克兰发起哈尔科夫反攻和赫尔松反攻,收复了不少失地。但2023年的夏季反攻效果不佳,没有取得预期的突破。
到了2024年,俄军在东部地区重新占据主动,全年占领了约4168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代价是损失了约42.7万士兵。

战争打到现在,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除了军队的伤亡,还有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基础设施被大规模破坏,经济陷入困境。
而且这场战争的影响远远超出俄乌两国。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飙升,通货膨胀加剧,地缘政治格局重新洗牌。
这场战争到底为了什么?说了这么多,很多人可能还是纳闷:俄罗斯和乌克兰到底为什么非要打成这样?
从俄罗斯的角度看,理由有这么几个:
第一,战略安全。俄罗斯一直认为乌克兰加入北约是对其国家安全的威胁。想想看,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北约的导弹就可以部署在距离莫斯科不到500公里的地方,俄罗斯能接受吗?
这就跟古巴导弹危机时美国的反应一样。当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美国差点跟苏联打核战争。现在北约要东扩到俄罗斯家门口,俄罗斯当然急了。
第二,历史情结。很多俄罗斯人,包括普京本人,认为俄罗斯和乌克兰是"一个民族",乌克兰独立是历史的错误。普京多次公开说"乌克兰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这种言论当然激怒了乌克兰人。
第三,地缘政治。乌克兰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控制了乌克兰,俄罗斯就能掌控黑海出海口,还能在欧亚大陆上占据战略要地。更何况乌克兰是粮食和工业大国,资源丰富。
从乌克兰的角度看:
第一,主权独立。乌克兰人认为,我们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了,凭什么你俄罗斯说我不是真正的国家?凭什么我想加入北约、加入欧盟,你就要来侵略我?
第二,历史创伤。从大饥荒到二战,从苏联时期的压制到克里米亚被吞并,很多乌克兰人对俄罗斯充满怨恨。他们觉得俄罗斯从来没把乌克兰当平等的兄弟,而是当成可以任意欺负的小弟。
第三,西方认同。特别是乌克兰西部,他们在文化和价值观上更认同欧洲,希望融入西方。在他们看来,俄罗斯代表的是专制、腐败、落后,而欧盟代表的是民主、自由、繁荣。
从西方的角度看:
美欧支持乌克兰,表面上是维护国际秩序和民主价值观,实际上也有地缘政治考量。削弱俄罗斯,遏制其扩张,维护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这些都是西方的战略目标。
而且坦白说,这场战争对美国的军工复合体来说是一笔大生意,对欧洲的能源巨头来说也是商机(不用买俄罗斯的天然气了,可以买美国的)。
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写到这里,这篇文章已经够长了。但如果要总结俄乌矛盾的根源,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历史遗留问题加上现实利益冲突,再加上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最后演变成了一场谁也控制不了的战争。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恩怨,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造成的。这是一千多年历史积累下来的矛盾,是苏联解体后遗留的烂摊子,是大国博弈中小国的悲哀。
从基辅罗斯分家,到蒙古入侵后走上不同道路,到沙俄时期的强制统一,到苏联时代的貌合神离,到独立后的渐行渐远,到2014年的兵戎相见,到2022年的全面战争,每一步都有其历史必然性。
但说到底,这场战争没有赢家。
俄罗斯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代价,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被西方孤立和制裁。
乌克兰国土被占领,基础设施被摧毁,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即使最后打赢了,也要花几十年才能恢复。
而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普通士兵和平民,他们本来可以好好过日子的,却成了大国博弈的炮灰。
有人说这场战争是"民主与专制的对抗",有人说是"文明的冲突",还有人说是"大国的争霸"。
但对于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来说,对于那些流落他乡的难民来说,对于那些在废墟中寻找食物的老人和孩子来说,这些大词都没有意义。
他们只想活下去,只想战争早点结束,只想回家。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战争还在继续。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也不知道最后会是什么结局。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这场战争如何收场,俄乌之间的裂痕已经太深,恐怕几代人都难以弥合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人类却从来不吸取教训。一千年前,基辅罗斯因为内斗和外敌而分裂;一千年后,他们的后代又因为同样的原因互相厮杀。
有时候想想,人类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明明知道战争只会带来痛苦和毁灭,却一次又一次地走上战场。
也许真如那句话所说: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押韵。
本文完,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