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地下党潜伏八年,怎么赚十二万两黄金竟都上交,为何只留三块银元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的欢呼声响彻街头,一对富豪商人夫妇决定上交所有财富。他们的财富足以买下整条南京路,却选择将十二万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的欢呼声响彻街头,一对富豪商人夫妇决定上交所有财富。

他们的财富足以买下整条南京路,却选择将十二万两黄金,还有一千万美元资产,全部上交给党组织,自己仅留下三枚磨损的银元。

这对神秘夫妇是谁?他们如何在国统区的严密监视下,积累如此巨额财富?又为何在万贯家财面前,独独对这三枚银元视若珍宝?

如果您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

1915年,出生于四川江津的肖林,少年时就因积极参与学生运动,被学校勒令退学,后来当小学教员,抗战爆发前进入卢作孚创办的民生公司工作。

在民生公司的日子里,肖林亲眼见证卢作孚为抗战奔波的身影,陪他到各地催调粮食,在重庆大轰炸时坚守救助同胞。

卢作孚两袖清风,将兼职收入尽数捐给科研与教育的品格,深深烙印在肖林心中。

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愈发失望,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真正救中国。

1939年,经同乡、共产党员饶友瑚介绍,肖林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地下交通员,负责在上海与重庆的救国会之间传递信息。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彻底停发了中共军队的军饷,物价飞涨的国统区里,党组织的活动经费陷入绝境。

延安能靠开荒种地自给自足,可国统区的地下工作、前线药品、烈士家属抚恤,每一项都急需真金白银支撑。

就在这时,肖林受邀前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竟然见到了周总理,得知党的活动需要大量经费,不能只靠拨款和支援,要自己开拓财源。

这意味着一项艰巨的任务压到肖林肩上,那就是潜伏商界,为党打造一条隐秘的红色金脉。

肖林虽在民生公司做经济工作,却从未独立做过生意,为了尽快入门,他揣着组织拨给的少量启动资金,扎进重庆的钱币交易市场。

他从最简单的钱币倒卖学起,慢慢摸清市场规律,可单靠他一人,既难掩人耳目,也难将生意做大,这如何是好呢?

组织很快安排了一位搭档,那就是地下党员王敏卿,她出身药材商世家,不仅熟悉经商之道,更有着临危不乱的胆识。

两人以夫妻名义做掩护,在江津开了一家名为“恒源字号”的店,从最基础的跨区域贸易做起。

肖林从湖北宜昌进口低价土纱,运回江津后,再将当地的食糖、柑橘转运到湖北,靠地域差价赚取微薄利润。

王敏卿则利用娘家人脉,代理了中国植物油料厂在江津的彩油收购业务,帮新运纺织厂收购原料和承销货品。

为了让商人身份更逼真,肖林刻意改变形象,不再是文弱书生,而是穿着绸缎衣裳,出入各类商铺谈生意的商人。

但亲友的误解也随之而来,以前那个仗义疏财的肖林,如今却成了抠门的商人,亲戚借钱他不肯松口,朋友遇到难处他也不愿接济。

面对这些质疑,肖林从不多作解释,因为这间小小的夫妻店背后,是无数党员的生命与前线的补给,容不得半分私人感情。

1944年,肖林的生意有了起色,组织给他下达新指令,前往上海,开辟更大的经济阵地。

那时的上海是全国经济中心,也是国民党特务活动最密集的地方,潜伏难度陡增,这该怎么做才好呢?

肖林与民生公司的老友张树霖合作,在上海创办重庆大生公司,经营范围从五金、木材扩展到药品、日用百货。

为了融入上海的高层商圈,他更是频频出入酒会和商会,甚至借着一场宴席的机会,与宋美龄寒暄交谈。

外人眼中,他成了手眼通天的红顶商人,可只有王敏卿知道,每天深夜,肖林都会对着账本,算算有多少钱能给党组织。

两年之后,肖林成立华益贸易公司,取为中华民族利益之意,那时王敏卿刚生完孩子,只能暂时留在重庆。

肖林独自在上海打拼,发现四川境内因连年战乱,几乎见不到上海产的日用品。

他立刻采购了大批紧俏商品,通过民生公司的轮船运到重庆,批发给当地的百货商店,一到重庆就被抢购一空。

肖林因此迅速打开市场,后来王敏卿赶到上海,夫妻俩联手,华益公司的业务愈发红火,渐渐成为党在上海的“地下金库”。

当时山东解放区在上海设有隐蔽经济机构,他们从山东运来各类食物,委托肖林出售,再由肖林采购解放区急需的布匹和药品运回去。

解放区缴获的大量黄金、美钞在当地毫无用处,肖林便把黄金美钞塞进油桶,混在货物中运输,法币则交给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

1948年3月,国民党抓住了两个人,两人被捕后叛变,供出大批党员名单,后来成为小说《红岩》中叛徒甫志高的原型。

更危险的是,其中一人是王敏卿的入党介绍人,两人曾是同窗,他知道王敏卿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

得知消息的地下组织如临大敌,因为一旦暴露,不仅夫妻俩性命难保,党组织的经济命脉也会被彻底切断。

组织提出让他们立即撤离,可肖林却拒绝了,因为他知道,此时撤离等于不打自招,反而会让特务加大搜捕力度,连累更多同志。

他决定留在上海,但彻底切断与党组织的所有联系,夫妻俩搬离了原来的住所,住进华益公司楼上的小单间。

门外贴着招租未满的纸条,窗帘全年紧闭,每天换三次衣服才敢下楼,连出门买东西都要绕好几条街,确认没有尾巴后才敢行动。

叛徒找不到肖林夫妇,便将目标锁定在王敏卿的好友吴震身上,他是在上海银行工作的地下党员,妻子与王敏卿是至交,曾一起参与过抗日宣传工作。

幸好地下组织提前察觉危险,冒死潜入吴震所在的银行,以假账审计的名义将他召出,悄悄塞给他一张纸条,让他赶紧撤离。

吴震心领神会,当晚就拎着小行李箱离家,秘密躲进肖林家中,次日便在组织安排下悄然前往香港,特务的追捕最终落了空。

那段时间,肖林夫妇与党组织断联了整整三个月,只能靠一名代号“杏仁”的女通讯员传递消息。

女通讯员每次都以买金饰为借口,来到华益公司,见面后只说两句密语,简单的对话背后,是生与死的较量。

为了应对查账,华益公司保留着两套账本:一套公开的账册清晰合法,任凭国民党的人翻查,也找不到任何逃税把柄。

另一套真实的账册则,藏在公寓写字桌的夹层里,记录着每一笔资金的来源与去向。

给罢工工人的援助、给民主人士的路费、给困难党员的补助,每一项都记得清清楚楚,只有夫妻两人知晓藏匿之地。

潜伏的八年里,肖林夫妇还曾借助“特殊关系”为党组织提供保护,这是怎么回事?

1946年,驻青岛的国民党军长李弥,通过其前妻的表弟王肇昌,也就是王敏卿的哥哥与肖林结识,提出合作创办中兴公司。

李弥用低价接收了日伪财产中的棉纱,委托肖林在上海按市价出售,利润两家分成。

肖林知道这层军方背景,能为地下工作提供便利,便欣然同意,还能为自己增加安全保障。

合作期间,有一次货船被国民党以投机倒把为由扣留,还是王肇昌找到李弥交涉,才让货物顺利放行。

李弥甚至让儿子到上海游玩时,都住在肖林家中,而肖林夫妇热情招待,借着这层假亲戚关系,为潜伏多了一层安全保障。

1949年5月27日,上海终于迎来解放。当街头响起欢庆的锣鼓声时,肖林夫妇选择留在家中,清点着八年来积累的资产。

十二万两黄金整齐地装在木箱里,价值千万美元的股票、房产凭证分门别类整理好,还有一沓沓记录着资金流向的账册。

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将所有资产悉数上交,接收人员看着眼前的巨额财富,这笔钱足够支撑整支解放军,一个月的作战费用!

陈毅将军亲自接见了肖林,握着他的手说,称赞他是人民最好的红色掌柜。

面对组织提出,让他们留下部分资产改善生活的提议,肖林却摆了摆手,从抽屉里拿出三枚银元。

这三枚银元边缘已经磨损,上面的花纹也有些模糊,却是肖林夫妇刚开恒源字号时,用来兑换第一批土纱的本钱。

肖林表示,这些年见过太多钱,但那都是党的财产,一分一厘都不能动,而这三枚银元,是潜伏岁月的念想,就留来做纪念。

新中国成立后,肖林先后担任上海市商业局副局长等职,直到1985年离休,但他与王敏卿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

后来,重庆三峡博物馆征集革命文物,肖林将珍藏多年的三枚银元捐赠出去。

这三枚普通的银元,成为那段隐秘历史的见证,陈列在博物馆的展柜中,向每一位参观者诉说着一对地下党夫妇的忠诚与坚守。

1990年,肖林离世,享年七十五岁,王敏卿后来也安然离世,夫妇用一生践行了对党的承诺,用八年潜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

那三枚银元,不仅是革命文物,更是一座永恒的丰碑,铭记着那些在隐蔽战线上为新中国诞生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看到这儿,您有何感想,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参考资料: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红色掌柜”肖林.2021-08-10

【2】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一百堂党史课㊵地下党的“红色掌柜”肖林》.2021-06-04

【3】江津网.《追寻红色记忆,聆听红色掌柜肖林的故事》.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