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城中,发生多名大商人被杀的凶案,长安、万年两县负责案件的县尉韦韬和杜玉都精明能干、目光如炬,他们对案情的分析判断让苏无名和卢凌风也说不出啥来,但不知为何,却隐隐觉得不对劲。
跟探案小队一路追寻下来,观众已经猜到,真凶很可能就是两位县尉之一。
“南城韦杜,去天尺五”这是唐代长安流传的谚语,生动再现了韦杜两家从汉朝一路传下的煊赫门第以及高贵身份。
长安县尉韦韬看起来更傲慢冷漠,连苏无名都看不起(苏无名是庶族出身),而杜玉却是对士族和庶族没有那么大的偏见——所以,我猜想,凶手应该是杜玉吧?
万万没想到真凶现身,竟是,韦韬和杜玉共同作案。

看《唐诡之长安》,看到“去天尺五”单元,不仅诡案精彩,案子背后的士庶之争更让人深有感概共鸣。
首先是,卢凌风与苏无名吵架。
经过了前两季的磨合,无数次同甘共苦的生死考验之后,苏无名和卢凌风已经成为肝胆相照、可托生死的知己,他们对彼此的信任无人怀疑,他们的情谊超越兄弟。
然而,关系这么好的两个人,竟然在这次探案中,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不欢而散。
他们是因为探案方向的分歧,更重要的是“士庶之争”。
卢凌风出身高贵显赫的士族之家,从出场开始,他就始终以“范阳卢氏”为骄傲。他虽然并未轻视庶族,但也绝不容许别人践踏他们士族的荣誉。

所以,当他发现苏无名竟然在商人遇害案中,开始怀疑是士族子弟作案,顿时情绪激动起来,指责苏无名故意如此——
因为苏无名,虽然是大名鼎鼎的狄公弟子,但却是通过科举入仕,是寒微的庶族出身——此前长安县尉韦韬召开瞻仰自己阀阅的宴会,就只邀请士族出身的卢凌风和裴喜君,拒绝苏无名参加。
苏无名内心坦荡光明,他觉得卢凌风过于敏感了,二人不欢而散。
这是从第二季以来,卢凌风和苏无名之间最激烈的一次争吵。
所以你看,他们虽然患难与共、志同道合,但遇到门第出身时,依旧隔着巨大的鸿沟。
别说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就是现在,看起来似乎人与人之间都平等了,但门第身份的鄙视链始终存在,挥之不去。

便是我等家境、职业、收入等都差不太多的普通人,也是如此。
我的那些婚姻完整的女友,无一列外,在内心都看不起我这样的单亲妈妈。虽然大多数时候看不出来,但一涉及到自家儿女的婚姻,立刻就毫不掩饰她们心中的观念——绝不找单亲家庭的孩子!
曾经,我对此很愤怒:
这是什么年代了,又不是违法犯罪,离婚家庭的孩子怎么就有缺陷?
后来我就想开了,夏虫不可语冰,别看她们表面上优雅精致,但骨子里就是那么狭隘偏颇,内心自卑紧张,我既然比她们更加自信从容,还跟她们计较个啥?我若是真的计较,岂不是跟她们一样的狭隘偏颇?
就像庶族出身的苏无名,从不介意骄傲的士族卢凌风,反而真正欣赏他的优点。

其次,尽管真凶已经落网,却依旧有着深重的悬疑未解。
韦韬和杜玉在现场被抓,虽然慷慨磊落地承认了罪行,但却死活不肯说出真正的原因——自家阀阅被毁固然让人愤怒,但实在不至于如此深仇大恨,非要残忍杀害那么多人?
但这二人死活不肯说,让人忍不住猜想,也许原因在韦韬的妹妹韦葭身上?
这个单元开场,就是韦葭穿着华美的新娘衣衫,问嫂子橘娘,我美吗?今天我嫁给谁?
随即我们知道,韦葭已经疯了,后来她又在韦家阀阅大会上郑重给众人讲述“阀阅”的来历,说自己嫁给商人,给士族丢脸了......原来,韦韦葭曾经嫁给商人首领何弼。

想来,是何弼憎恨士族的高傲轻慢,他设计骗娶了韦葭,然后又肆意欺负伤害韦葭,使之受尽凌辱发疯了——而那些被杀的商人们,很可能也参与了这场阴谋。
如此,才引得韦韬和杜玉的同仇敌忾,设计了这场写出一个大大“士”字的连环血案。

虽然如此,但我依旧想不明白,韦韬和杜玉出身士族,不仅各自担任着县尉,更在朝野上下人脉广泛,他们想要对付身份低微的商人,难道不是办法很多吗?
就是想杀人泄愤,也不必亲自动手上阵吧?雇凶或者派个手下,还干不了吗?
难道,只有这样私刑手刃仇人,才是士族的体面,才是他们的荣耀与骄傲?
那又何必如此隐秘作案,嫁祸他人?正大光明地杀人、报仇、投案,岂不是更彰显高贵士族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