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5月18日,八宝山公墓一片肃穆。
中共中央领导班子齐聚公墓礼堂,只为送别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位外交部发言人——钱其琛。
其中,一位来宾的身份尤为特殊,那么此人是谁?
在新中国外交事业起步初期,钱其琛又如何兢兢业业,为祖国外交事业打下大片江山?
钱其琛,中国第二代外交人员之一。
他1928年出生于天津,从小勤奋好学,立志要做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为此,他不光努力完成在学校的学业,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这就导致他比同龄人要成熟许多,小小年纪就有非凡的见识,这也为未来他成为外交部发言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
钱其琛的外交生涯,始于50年代。
1954年,钱其琛被派往苏联进修,熟练掌握了俄语。
随后他被安排到驻苏使馆工作,任职秘书。
不久后,钱其琛调任为留学生司处长。
此后近半个世纪,钱其琛大部分时间都活跃在中国外交的一线岗位,工作足迹遍布海内外。
在钱其琛诸多头衔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中国首任外交部发言人”。
80年代初期,迫于国际形势和中苏两国现实利益需要,双方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关系僵化期之后,总算迎来缓和迹象。
1982年3月,克宫方面隐晦传达了改善中苏关系的倾向。
值此重要关头,中央政府立刻做出反应,指示外交部对苏联方面的示好予以回应。
彼时,中国外交部尚未建立起现如今的发言人制度,面对突发状况没有临时机构、人员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政府的信号。
关键时刻,钱其琛临危受命。
外交部在主楼门厅前,临时召开了一场记者招待会,钱其琛做临时发言人。
现场,钱其琛面对几十位中外记者的摄像机和话筒,简明扼要的回复了克宫的讲话。
“中国坚决抵抗一切对我们的抹黑与攻击,在中苏关系中,我们只看重对方的实际行动。”
钱其琛的讲话,既向全世界传达了我们维护自身主权与利益的坚定态度,也预示了中苏关系极有可能马上迎来转折。
此次外交事件,让外交部愈发意识到了发言人职位的重要性。
趁着这一契机,发言人制度顺势成立,钱其琛当仁不让成为中国首位外交发言人。
经此一事,钱其琛也彻底在国际政治舞台打响自己的名气。
而除了“首位发言人”,钱其琛另一名震国际的大事件,莫过于1989年的“东京葬礼外交”事件。
1989年1月7日,二战战犯头子裕仁天皇病死。
2月24日,裕仁的葬礼在东京召开。
用心极其险恶的日本人,向全球各国政府广发邀请函,希望各国参加裕仁的葬礼,包括中国。
日本人的邀请之举,让无数国人震怒。
身为日本军国主义最大受害者、直到今天也没等到日本人道歉声明的中国,却要出席战犯头子的葬礼?
要知道,裕仁是侵华战争的主导者,是二战审判中最应得到惩治和处刑的对象。
结果却在美国人的介入下,免于一死。
现在终于等到这位罪大恶极的凶犯命丧黄泉,歹毒的日本人竟还选择邀请中国出席葬礼,如此用心实在险恶。
因为中国一旦拒绝出席,日本人必然借此在国际社会造谣诽谤。
可中国去了,就要白白忍受这份屈辱。
一时间,去与不去成为两难问题。
最终,中共中央还是决定派人东渡日本,再次临危受命的这人,还是钱其琛。
不过,钱其琛并不以中国政府的立场出席,而是以主席特使的身份前往。
之所以派钱其琛出席葬礼,并不是因为担心日本人在背后耍阴谋诡计。
而是这场葬礼堪称一次国际外交,中国恰恰需要借助这次机会,实现自己的外交利益。
准确来说,钱其琛此行目标是本着印尼政府去的。
中国与印尼之间有着长期友好交往的历史。
近代以来,两国人民在反抗殖民主义和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患难与共。
新中国成立后,印尼是少数几个最先承认我们的国家,并主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
1955年印尼万隆会议,就是双方亲密关系的最好证明。
然而由于印尼国内的政变,两国外交关系一度中断。
70年代后,随着中国拿回联合国五常席位、中美建交,世界各国纷纷向中国伸出友谊之手。
中国与印尼之间的关系,也亟待改善。
1975年,印尼总统苏哈托就表示,考虑到东盟国家陆续与中国建交,印尼也准备改善与华关系。
1977年11月,印尼首次派出工商会代表团,参加了广州交易会。
此后几年时间,中国与印尼高层互有来往,关系逐渐火热起来。
双方只差一个契机,便能放下隔阂,重新恢复之前的友好关系。
而东京葬礼,恰恰是两国化干戈为玉帛的一次绝佳机会。
葬礼前,中国专门知会了印尼政府,表示钱其琛外长将前往东京。
如果可以,钱其琛愿意拜会苏哈托总统。
很快,印尼方面就传来消息,称愿意与中国代表实现会晤。
2月13日下午,钱其琛与印尼国防部长会面,随后与苏哈托展开改善两国关系的磋商。
东京葬礼,成功让两国政府实现直接对话,也为1990年两国彻底重归于好打下基础。
1990年8月8日,经两国多年来的艰苦努力,中断了23年之久的中国与印尼外交关系总算恢复。
中国与印尼的复交,在国际社会形成良好回响。
尤其是在东盟国家中,带起了一股与中国建交的浪潮。
1990年10月、1991年9月,中国先后与新加坡、文莱建立友好外交关系。
至此,中国实现了与东盟所有成员国建交的意愿。
而这一切,与钱其琛在东京葬礼上的努力脱不开关系。
90年代末期,随着年岁的增长,钱其琛在外交岗位兢兢业业近半个世纪后,开始退居二线。
2000年1月,随着钱老进入北大关系学院任教,彻底离开前线外交岗位。
可即便闲赋在家,钱老也没有一丝放松对国家外交事业的关注。
退休后,钱其琛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致力于写书著作。
记录自己外交生涯的同时,也向后人讲述着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步入21世纪初期,钱其琛便很少出现在世人面前。
他的晚年虽然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可他并不是一个“安分”的小老头,他每天都会出去遛弯,和街坊邻居下象棋,如果遇到下雨天,无法出去的时候,他也不会闲着,而是躲在家里,练字画画。
常年的外交生涯,让他养成了一种忙碌的生活习惯,他不愿意闲下来,甚至到了一闲下来就会得病的地步。
正是这种生活习惯,让他的晚年过得非常充实,非常幸运的是,他的儿女非常孝顺,给了他一个非常幸福的晚年。
好人有好报这五个字,在他的身上具象化了!
而等到坊间再度传来他的消息,已经是2017年5月9日他的讣告。
这一天,钱其琛在北京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