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看了这么多年球的老球迷,看完成都蓉城主场0-2输给柔佛新山,我真是憋了一肚子话,不吐不快。

我先说个最直观的感受:现在的中超强队,怎么一到外战就腿软?在联赛里生龙活虎,到了亚冠赛场,尤其是这种主场关键战,踢得那叫一个畏首畏尾,你说你拼死拼活争个亚冠名额,到头来就为了上去走个过场?那我作为球迷,熬夜买票看这种比赛,图个啥?图个窝心吗?
要我说,根子上的问题就一个字:算得太精了,俱乐部管理层那小算盘打得噼啪响,中超冠军,奖金高,曝光度大,而且在国内这个圈子里,大家几斤几两都清楚,搏一搏,单车真有可能变摩托,亚冠呢?冠军奖金确实天文数字,但他们心里门儿清:就现在这水平,拼了老命也摸不着边儿,西亚那些球队,现在是什么配置?人家买外援跟咱们买菜似的,实力早就不在一个维度了,所以啊,在他们看来,在亚冠死磕,是笔亏本买卖,不如保存实力,回国专心搞联赛,说白了,就是极端功利。

这种算计,直接体现在了教练的排兵布阵上,徐正源指导这场球的用人,我就完全看不懂,上半场先摆一套替补阵容上去顶着,下半场再上主力去填坑?这是什么战术?这到底是真想赢,还是已经提前放弃了?你要么就豁出去,从第一分钟就开始拼,在主场父老面前打出气势;要么你就干脆彻底轮换,明明白白告诉我们是来锻炼新人的,现在这种“半吊子”打法,既没拿到理想结果,又把球迷的心气给打没了,在客场你拼全主力,回到自己家门口反而扭扭捏捏,这逻辑在哪?我作为球迷,感觉不到丝毫被尊重。
别跟我扯什么“阵容深度不够”、“双线作战必须轮换”,这些都是借口,柔佛新山是弱旅吗?人家一堆归化球员,实力一点都不弱,放眼整个中超,现在谁敢拍着胸脯说能稳赢它?问题的关键不是你最后输了,而是你从一开始就没展现出那种“想赢”的劲儿!那种精气神,我在很多年前恒大打亚冠的时候见过,那种哪怕落后也要咬你一口的狠劲,现在在这支成都队身上,我一点都没看到。

我觉着,现在这些中超球队,已经把亚冠当成一个“打卡任务”了,进去,露个脸,把出场费和基本奖金拿到手,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至于能走多远?不重要,反正也知道走不远,还不如省点力气回国内挣更实在的奖金,这算盘,打得是精明,但透着一种小家子气,什么“代表中国足球形象”?在他们心里,恐怕远没有俱乐部自己的联赛排名和奖金来得重要。
这种彻底的功利主义,伤害的是谁?是我们这些还在傻傻支持中国足球的球迷,我们可以接受输球,但我们不能接受未战先怯,不能接受自己的主队在外战中以一种“应付公事”的态度踢球,当我们在看台上喊破嗓子,最后看到的是这样一场窝囊的失利,那种感觉不是失望,是愤怒,你可以在技战术上被碾压,但不能在斗志上先垮掉。

有人说,现在联赛争冠进入白热化,让成都为了一个渺茫的亚冠出线机会而放弃联赛,不现实,好,那我就要问问足协了,赛程安排有没有可能更科学一点?能不能为参加亚冠的球队创造一个稍微好一点的外部环境?比如把一些关键联赛场次适当调整?当然,我也知道,如果球队自己从心底里就不重视外战,那你把赛程安排出花来也没用。
归根结底,成都这场球,不过是当下中国足球一个微小的缩影,它集中展现了我们俱乐部的短视、球员在国际赛场上的信心缺失,以及整个联赛水平与亚洲顶级越拉越大的残酷现实,当“外战外行,内战内行”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就别怪球迷骂街了。

我看,在未来不短的时间里,这种“出工不出力”的亚冠表现还会继续,只要经济账还是俱乐部决策的首要依据,只要实力差距看不到缩小的希望,他们就会继续选择最“实惠”、也最让球迷憋屈的活法。
作为球迷,我们或许只能被迫调低期待:别指望他们创造什么奇迹了,只要别输得那么难看,偶尔能打出点血性,就算是对得起我们了,但这话说出来,我自己都觉得悲哀,我们看球,追的就是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追求的就是那种超越自身的荣耀感,如果连“想赢”的心都没了,那踢的还叫足球吗?

说好的复兴,我看是越复兴,离我们记忆中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足球,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