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消息,2025年6月,俄乌冲突的棋局再起波澜。欧盟委员会于6月11日悍然推出针对俄罗斯的第18轮制裁提案,能源领域成为主战场。制裁不仅提议将俄罗斯石油价格上限从每桶60美元大幅压降至45美元,更直接瞄准了关键的能源动脉——明确禁止欧盟任何运营商参与涉及“北溪”天然气管道的任何交易,彻底断绝其重启可能。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迅速表态支持,为这一“能源绞索”提供了重要背书。

普京(资料图)
与此同时,普京在制裁提案公布的同一天签署总统令,将俄罗斯针对西方石油限价的反制措施坚定地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这道自2023年2月生效、已多次延长的反制令,成为俄罗斯抵御外部压力的坚固盾牌。普京的迅速回应,犹如在欧盟的制裁棋局上落下一步强硬的防守,清晰传递了俄罗斯不屈服于外部压力、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
欧盟的制裁利刃看似锋芒毕露,却已在内部激起暗涌。新提案意图将77艘涉嫌规避石油贸易限制的俄罗斯“影子船队”船只纳入制裁,并计划从2027年底起禁止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为俄长期合同提供服务。然而,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在6月16日卢森堡欧盟能源部长会议上发出了尖锐警告:若欧盟执意全面禁止俄油气进口,高度依赖俄罗斯能源(原油超90%、天然气超80%)的匈牙利,或将停止向乌克兰提供其所需约40%-42% 的电力供应。能源制裁的代价,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显现,盟友链条的稳固性面临严峻考验。

欧盟(资料图)
欧盟的制裁组合拳远不止于能源。其目标直指俄罗斯的经济核心——金融体系。新提案计划将22家俄罗斯银行彻底纳入制裁网络,限制措施从踢出SWIFT系统升级为全面禁止交易。更值得注意的是,制裁矛头开始指向第三国银行,并将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RDIF)及其庞大网络列入黑名单。RDIF负责人德米特里耶夫痛斥此举暴露了欧盟延长冲突的真实意图。金融制裁的扩大化,标志着欧盟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封堵俄罗斯的经济毛细血管,围堵态势全面升级。
正当制裁战硝烟弥漫,外交棋盘上突然落下一子。6月20日晚,美国乌克兰事务特使基思·凯洛格罕见地踏足明斯克,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进行了长达六个半小时的深入会谈。这是白宫高级官员五年多来首次与卢卡申科会晤,被外界视为特朗普政府外交转向的显著信号。美国《纽约时报》点明核心意图:希望借助卢卡申科这位俄罗斯亲密盟友的影响力,为达成可能的俄乌和平协议开辟新通道。在欧盟挥舞制裁大棒之际,美国却悄然尝试在莫斯科的“后院”寻觅对话窗口。

卢卡申科(资料图)
然而,普京在6月20日的他重申俄罗斯坚持要求乌克兰回到独立之初的“中立、不结盟和无核地位”,并警告若乌方使用“脏弹”,俄将给予“毁灭性”回应。泽连斯基则针锋相对,于次日呼吁盟友投入GDP的0.25%支持乌克兰扩大武器生产,并强调将进行人事调整以强化外交与内部管理。战场之上,乌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证实乌军仍控制着俄库尔斯克州约90平方公里区域,同时警惕俄白联合军演后可能的攻势。制裁与反制之外,军事较量的烈度丝毫未减。
这场围绕制裁、能源、外交与战场展开的复杂博弈,深刻揭示了俄乌冲突的僵持本质。欧盟的制裁看似层层加码,却面临内部分歧与俄罗斯有效反制的双重挑战;美国的特使外交虽具新意,但卢卡申科能在多大程度上实质影响普京仍是巨大问号;而普京的强硬立场与泽连斯基的军备呼吁,则预示着和平之路依旧荆棘密布。欧盟制裁方案需27国一致批准,其最终形态及对俄实际杀伤力尚存变数。当石油限价与管道禁令遭遇普京的反制法令与匈牙利的能源反制牌,当美国的外交破冰之旅遭遇战场胶着与领导人互不妥协的宣言,这场牵动世界的大国博弈,远未到终局时刻。每一轮制裁与每一次外交试探,都在重塑着这场持久消耗战的微妙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