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河南郭女士收到一个来自武汉的普通快递。包裹里装着一包湿纸巾和一张“京东家电中奖券”,奖券上印着“扫码领取三重豪礼”的醒目字样。经常在京东购物的郭女士并未生疑,她用支付宝扫描二维码后,加入了一个群组。
在群内“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郭女士开始为某音乐App刷单。初期的小额投入都获得了返现,这让她放松了警惕。随后,“导师”以“操作错误需修补数据”为由,要求她继续投入更多资金。在半个月时间里,郭女士先后投入81万余元购买“京东E卡”,甚至通过网贷筹款,最终只获得1万余元返现。

意识到被骗后,郭女士立即报警。警方调查发现,这个“诈骗包裹”来自武汉某京东快递站。该站点经理黄某某和快递员方某在明知寄送的是诈骗宣传单的情况下,为获取提成,仍协助上线将42919件涉诈包裹寄往全国各地。
据黄某某供述,他们在3月下旬就已接到韵达快递关于此类宣传单涉诈的通知,但受上线承诺的每月6000元分成诱惑,仍继续发货。截至案发,黄某某获利1000元,方某获利2000元。

11月14日,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分别判处黄某某有期徒刑9个月、方某有期徒刑7个月,各处罚金。但主要诈骗团伙仍在追查中。
这起案件暴露出快递行业在收发环节的监管漏洞。律师指出,虽然快递员并非主要实施诈骗者,但其明知故犯的帮助行为已构成侵权,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随着新型诈骗手段不断升级,每个行业环节都应提高警惕。快递作为连接千家万户的渠道,更应守住安全底线,莫让包裹成为骗局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