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上海滩红极一时的大明星,甚至是最著名的“作家明星”;她因著名剧作家田汉的提携而充满正能量和革命色彩;但却因遗弃男友当了女版“陈世美”而被人诟病,结局竟成千古之谜……

(一)毛遂自荐
人生的机遇往往是等来的。但你得有耐心,有信心,有准备,甚至有运气。如果你具备这几个条件,那么你的人生就会彻底改变。
她就是曾经和同时代的明星胡蝶齐名的胡萍。胡萍比胡蝶小两岁,191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长沙是个好地方,但出生在长沙不代表你就富有。胡萍家就很普通,甚至家境相对贫穷,以至于她虽能上得起学,却要靠自己半工半读来维持学业。
胡萍在湖南省立长沙女子中学读书时,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曾在远东咖啡厅做女招待。当然,她的这个举动并非完全为了生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圆梦。胡萍是个影迷,当然也有个明星梦,她是通过打工挣钱买戏票看戏,买电影票看电影,看那些影星,期待某一天自己也成为银幕上的一颗星。为此,她在寻找一个机会。
胡萍不仅长相清秀,有一双摄人心魄的大眼睛,而且冰雪聪明,很有文采。她明白,像她这样出身的人,要想活出点人样,活出点精彩,光靠上学是不行的,那太坎坷;当然光靠姿色也是不行的,那太庸俗。她要把二者结合起来,走个捷径。
这个捷径,当然不在象牙塔似的学校里,必须在一个城市的“窗口”里找。而咖啡厅无疑是个绝妙的选择。那时,咖啡厅绝对是高档的娱乐消费场所,即便在整个长沙市都没有几家。胡萍终于以其青春靓丽的姿容,在著名的远东咖啡厅留下了绚丽的一页……
因为那天,田汉来了。
当时的田汉才30出头,尽管他的传世之作《义勇军进行曲》还没有问世,但已经在中国文化界很有名气了,他的几部知名剧作《新桃花扇》《苏州夜话》《灵光》都已问世;他曾创办推动中国现代戏剧革新的《南国半月刊》;还曾与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文化界大咖组织创造社;与徐悲鸿、欧阳予倩组建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等,总之田汉已在中国文坛显露峥嵘,又在上海大学、长沙第一师范任教,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化界名人了。
那日,田汉从上海回到长沙,要到远东咖啡馆会见一位旧友。像这样的大名人,自然是人还未到,整个咖啡馆都兴奋起来了。尤其是胡萍,她决定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她知道田汉也是长沙人,先拉个老乡关系;然后跟他谈文学,谈戏剧、电影之类,投其所好;最后再表达自己的理想……
田汉刚坐下,胡萍就像一只蝴蝶翩然而至。她笑靥如花,端着一杯事先磨好的咖啡道:“田先生,这杯咖啡是我请您的!”
这种感觉真好。田汉当然不必拒绝。几口浓香的咖啡下肚,田汉就兴奋了。胡萍抓住机会跟田汉聊了起来。

“我不做塘里的鱼了,我要去江里去海里去,那里才是我活跃的地方。”
胡萍启动芳唇,突然说出的这句话,让田汉惊讶而激动,因为这出自他的作品《咖啡馆之夜》中的对白。
这个女孩她简直是从自己剧本中跑出来的啊!
但田汉毕竟是有身份的人,于是故作镇定地说:“但不是所有的鱼都适合大江大河啊。”
胡萍想对方一定是在试探自己,于是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但仍坚定地说:“难道不可以尝试一下,只有试过才知道哪种鱼适合哪里嘛!”
田汉不禁爽朗地笑了起来,他喝了一口咖啡,扫视了一下周围,然后说:“我看你像是这里的招待,你确定你可以适应江海的风浪吗?”
有谱!胡萍心想。于是她立即答道:“你能给我多大的舞台,我就能有多大的心!嘻嘻。”
眼前这个漂亮的女孩不简单,绝非池中之物!田汉被征服了,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那天,田汉决定带胡萍去闯上海滩,去圆她的明星梦。
(二)夜半歌声
100年前的大上海,就像一株妖娆盛开的罂粟,充满光彩和欲望,机会和未知……
在上海,胡萍自然先到田汉创办的南国剧社发展。在田汉的指导下,胡萍在南国剧社参演了《街头人》、《乱钟》等舞台剧。不服不行,胡萍在演戏上确实有过人的天赋,从来未曾演过戏,也没受过戏剧基本训练的她,居然能把角色演得有模有样,受到田汉的赏识。当然,她自己也很努力,不久就出演了田汉的著名话剧《苏州夜话》,从而一举成名。

聪明如胡萍,她深知在上海这个明星如云的大都会,想成为大明星并不容易,必须学会各种技能。于是她在演出之余,还苦练舞技等,梦想着自己的更美妙的前程。
很快,胡萍就融入了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之中。她用其妙曼的舞姿,结交了不少社会名流。不久,她就被明星电影公司的星探挖走。
起初,在明星云集的明星公司,胡萍并没有太受重用。但她并不气馁,而是努力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自己写剧本,自己演。不久她便创作了《姊妹的悲剧》。然后她亲自演出。这部剧将她的才华和演技完美融合,终于大获成功,也让她获得了“作家明星”的美誉。
胡萍的成功让田汉大为兴奋,于是在他的引荐下,胡萍又在1933年秋,转入实力更强大的“艺华”影片公司。
在“艺华”,胡萍大放光彩,主演或担任重要角色的影片有著名导演史东山编导的《女人》、蔡楚生编导的《飞花村》、阳翰笙编导的《生之哀歌》、洪深编剧的《时势英雄》,以及欧阳予倩的《新桃花扇》等。这让胡萍成了“艺华”公司的台柱,奠定了她在上海也是当时中国电影圈的地位。
然而,胡萍仍不满足自己的成就。1936年,她再次跳槽到著名的新华影片公司。在新华,她真正走向了辉煌。一部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夜半歌声》,让胡萍大红大紫,红透了上海滩。
《夜半歌声》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恐怖电影,该片由号称“东方郎却乃”的导演马徐维邦亲自执导,由影坛巨星金山和胡萍联袂主演。首映第一天便轰动上海滩,并创下连续34天场场爆满的记录。当时的报纸曾如此报道:“中国第一部有声恐怖巨片《夜半歌声》在金城开映以来,卖座盛况打破金城历来记录,每场因迟到而抱向隅之憾的多达千余人。”
而影片女主角李晓霞的饰演者胡萍也真正地成了影后级别的人物,比任何一位超级明星,比如胡蝶等都毫不逊色。
(三)红姑娘的传奇
说胡萍“红透”并不夸张,不仅在上海,《夜半歌声》后来在北京、天津上映,仍然盛况空前,当时报上如此形容:“大量观众顷巷而至,影迷府上十室九空。”

另外,胡萍的传奇之处也是在这个“红”字上。当时她被人称为“红姑娘”,平常,她出入社交场合,总是一身艳红的妆扮,不仅衣服红,皮鞋红,帽子红,口唇红,腮帮子也透着点红,从头到脚都是红的。
当然,大家也说,她的思想也是‘红’的。
因为田汉的缘故,到上海不久,胡萍就加入了左翼戏剧家联盟,成了最早的左翼明星。
国民党特务也知道她是“红”的。1933年11月,特务们组建了一个“上海电影界铲共同志会”,捣毁了田汉、胡萍所在的“艺华”影片公司摄影场,并向上海各影院发出“警告信”:“对于田汉(陈瑜)、沈端先(夏衍)、卜万苍、胡萍、金焰等所导演、所编剧、所主演之各项鼓吹阶级斗争、贫富对立的反动电影,一律不予放映,否则必以暴力手段对付,如艺华公司一样,决不宽恕……”
但这并没有把性格倔强的胡萍吓住。
在“红色的30年代”,当大部分艺人以各种理由拒绝出演田汉等导演的“左翼剧”时,胡萍却毫不畏惧。她成了最英勇的“左翼剧人”,用艺术作为唤醒民众的武器,在“自由厅”演绎的田汉作品《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至今仍是感动国人的经典之作。
后来田汉被国民党软禁在南京,但他却仍能活动。他曾邀请上海演员赴宁演戏。但左翼文艺运动领导人因怕演出会被南京政府利用,派人劝阻受邀演员。比如金焰、王人美夫妇就以电影公司赶戏为由,婉拒了田汉的邀请。但胡萍却迎难而上,担任了田汉根据托尔斯泰同名小说改编的《复活》一剧的女主角。
全面抗战开始后,胡萍更是响应号召,用艺人的特有方式进行抗日宣传……
如此,胡萍就不同于其他大红大紫的女明星,成为当时上海滩艺坛真正的“弄潮儿”,“红姑娘”的大名实至名归。
(四)女版陈世美
那时,红透上海滩的红姑娘胡萍,经常一身惹眼的大红装束,如一只艳丽的胡蝶飞舞在夜上海的各种社交场合,比如舞厅、咖啡厅、酒吧等,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怀好意的人,那么她安全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她的身边总会有一个护花使者保护着她。

此人就是胡萍的男友阿唐。
阿唐是来自东南亚的华侨,他长得高大英俊,而且性格豪爽善良。初见到胡萍时,他还是上海暨南大学的学生,还是个追星族。他被胡萍的美艳所打动,可谓一见钟情。他很自信,无论长相还是才学,当然也有钱;关键,他相信自己的痴情能打动美人。于是,他就义无反顾地去追逐自己的爱情之梦了,哪怕是飞蛾投灯也在所不惜!
就这样,阿唐成了胡萍的男友。不过,对于自视甚高的胡萍来说,阿唐与其说是自己的男朋友,不如说是自己的保镖。她也乐见英雄护美人。
无论胡萍去哪里,阿唐都不言不语地跟在后面充当护花使者。胡萍拍戏时,他坐在旁边无声地看着;哪怕胡萍跟一些社会名流跳舞喝酒,他也远远地看着;哪怕胡萍忘了他的存在,他也不在乎。
他只在乎她。
只要她安全,他就放心……
总之,阿唐为胡萍付出了一切,包括一个男人的自尊。
阿唐想,有朝一日,他会同胡萍走进结婚的神圣殿堂。事实上,胡萍跟阿唐虽未结婚,可已经同居了,为了爱,他们似乎已经接受了彼此。
然而,好景不长,阿唐却被胡萍无情地抛弃了。
阿唐确实有点一厢情愿。当胡萍走向事业巅峰时,她回首看他,总会感到落差:他并非是我的白马王子!
也是,阿唐无论如何英俊,如何痴情,毕竟满足不了一位大红大紫的明星的欲望。她知道她是个凡人,有七情六欲,她要的当然不只是痴情,还有许多,比如财富,比如地位等,阿唐如何满足了她?
尽管阿唐总是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笑容满面地接过她的衣服和包,给她做饭,做她最喜欢的辣椒炒肉。但是,这真的是一个男子汉的样子吗?
胡萍觉得阿唐太平庸了,她需要的不只是一个体贴的丈夫,而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甚至是有钱有势的男人。
胡萍见过大上海太多的社会名流,而阿唐,在他们面前只是一根草芥,一粒尘土……
阿唐也感觉到了这点。可他不死心,或者说,他相信爱情可以感动风雨中的岩石。但,这不幸的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八·一三”事变后的上海,不再灯红酒绿。大家都在苟延残喘,在煎熬,或者逃难。胡萍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因为战火的阻隔,阿唐断了经济来源,“夫妻俩”的生活也陷入窘境。胡萍当然要抱怨了。
糟糕的是,年纪轻轻的阿唐突然患病,因没钱医治导致双目失明。胡萍更加嫌弃他了。
这天,阿唐从外面摸索着走到屋里时,突然发觉了异样:他的白雪公主不在了,关键胡萍的衣物也都摸不到了!
瞬间,阿唐明白了一切……
要走的终归是要走的,什么都拦不住。阿唐默默地在屋里坐了良久。最终他颤抖着双手,摸索到电灯开关,触电自杀。
抛弃阿唐,是胡萍一生最被人诟病的。

(五)谜一样的结局
在最艰难的时候,胡萍抛弃阿唐一走了之,自此,她便消失在茫茫人海……
曾经红极一时的胡萍究竟去了哪里,历来众说纷纭。
其一是病死说,说她在1945年病逝了。
其二是,说她在抗战期间,又到了重庆,进行革命活动。
其三是,说她去了香港,经常出入交际场合,又结交了一个富家子,但行踪诡秘。
其四是,传说她成为一名女谍,化妆打入日军内部套取情报,可能牺牲了。
其五是,有人说她嫁给了国民政府粮食部部长,过着富贵人生。
其六是,胡萍嫁给了国民党的一个师长。
其七是,胡萍在不情愿的情况下成为了一位云南师长的外室,住在重庆郊区一个叫“老鹰崖”的地方。成为“金丝雀”的她十分痛苦,最后不是被正房发现打死了,就是逃跑不成自杀了。
另外,还有人在1970年代后期,在长沙街头看见过胡萍。
最新的说法是,胡萍有个弟弟,他曾通过天津的一家报社寻找胡萍,得知胡萍在建国后进入珠江电影制片厂。她后来又结婚了,跟谁结婚也没有任何信息,只知道她在上世纪50年代随夫迁到天津……
总之,这个曾经“统治”上海滩的“摩登女郎”的结局像谜一样,没有准确答案。

有人说,胡萍没有来处——只知道她家在长沙,具体家世背景一概不知;又没有归宿——她离开阿唐之后具体到了哪里,结局如何,都没有准确资料。曾经人尽皆知的胡萍最终落个杳无消息,不知所踪。有人说,胡萍在世上演了一出浓墨重彩的折子戏,却没有剧终,也是令人唏嘘……
但无论如何,胡萍还是演了一出折子戏。而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一生都都默默地来,默默地走,连个折子戏的一个小配角都不是。胡萍的一生可以用人生如戏来形容,而我们普通老百姓只能叫人生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