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程莉莎的 “恋爱脑” 骗局:真正的感情主体性,是敢选也敢要

一、被误读的 “娇妻”,藏着最素净的清醒提起程莉莎,总有人说她是 “恋爱脑天花板”。追了郭晓东五年,分过二十次手仍愿意回

一、被误读的 “娇妻”,藏着最素净的清醒

提起程莉莎,总有人说她是 “恋爱脑天花板”。追了郭晓东五年,分过二十次手仍愿意回头;婚后不进厨房,倒让丈夫和婆婆把她当宝贝;为了二胎打了一百多针,甘心在家带孩子。听着像极了旧式故事里的女子,可真要走近看,才发现她的选择里,藏着普通人少有的清明。

寻常人追爱,总怕主动就输了。为了留住一个人,学着做不喜欢的菜,穿不合心意的衣服,把自己拧成别人喜欢的样子,最后连自己都认不清了。程莉莎不是这样的。当年坐十几个小时绿皮火车去探班,她没问郭晓东 “要带什么”,只悄悄装了他爱吃的家乡酱菜,保温桶裹在棉袄里,怕凉了。见面时也不刻意讨好,只说 “我来看你,也想知道你心里怎么想”。

后来谈婚论嫁,她直白说 “我不会做饭,也不想学”。换作别人,或许会为 “贤妻” 的名头妥协,她却不。郭晓东倒也实在,慢慢学了炒菜,婆婆还帮着圆场:“我儿子会做就好,莉莎把自己照顾好,比什么都强。”

连做全职妈妈的日子,她也没丢了自己。别的妈妈或许会穿宽松睡衣去家长会,她却总提前两小时选衣服、做头发,不是要比什么,只是觉得 “妈妈首先是自己,再是孩子的妈妈”。管家里的钱,也不是攥得紧紧的,每月会和郭晓东坐下来算算账,哪些是家用,哪些是他的零花钱,平和得像在聊天气。

其实感情里的清醒,从不是要争个输赢,只是不委屈自己罢了。程莉莎的 “妥协”,从来都是自己选的,不是别人逼的。

二、三个小故事,藏着感情主体性的真意

主动不是卑微,是心里有谱

程莉莎和郭晓东分过二十次手,换作旁人,要么彻底放手,要么哭着求复合。她偏不。有一次郭晓东忙工作忽略了她,提了分手,她找去他的剧组,没哭没闹,只在操场边慢慢走:“我知道你忙,可我需要你每天抽十分钟跟我说说话,哪怕只是报个平安。做得到,我们就继续;做不到,那分开也甘心。”

后来买婚戒,她自己去挑了款式,却在婚礼前跟郭晓东说:“你老家要穿红袄,我定做了绣牡丹的,可我也想办个小西式的答谢宴,让我的朋友也热闹热闹。” 没有谁迁就谁,只是各自的心意都被看见。

主动从不是低头,是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愿意为这份想要多走一步。就像春天的花,该开的时候就开,不扭捏,也不勉强。

回家不是迷失,是另一种坚守

很多女人婚后回了家,就慢慢把自己忘了。日子围着老公孩子转,以前的爱好丢了,朋友也少了联系,聊天只剩柴米油盐。程莉莎没这样。

孩子送去幼儿园后,她不窝在沙发刷剧,总坐在阳台读剧本。清晨的光刚好落在书页上,她的声音轻轻的,怕吵醒邻居,也怕惊动了心里的那点热爱。十年没拍戏,台词却没生疏过,偶尔对着镜子练表情,像个认真的学生。

后来去参加《妻子的浪漫旅行》,有人问她为什么来,她说:“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想找回以前的自己。” 节目里即兴表演,她一开口,台下人都愣了 —— 那股子专业劲儿,一点没丢。

再后来演《风雪夜归人》,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她演的玉春敢爱敢恨,像极了她自己。有人夸她 “复出成功”,她笑着说:“不是复出,是我从来没离开过自己喜欢的事。郭晓东的支持是好,可真正的底气,是自己没丢了本事。”

原来不管在厨房还是在舞台,只要心里有自己,就不算迷失。就像树,哪怕长在院子里,根也始终扎在土里,不会随风倒。

别人的话,不必当自己的标尺

网上总有人说程莉莎 “封建”,说她 “靠老公没骨气”。换作旁人,或许会急着辩解,或者悄悄改了自己的活法。她却不。

有人骂她 “打一百针生二胎是封建思想”,她就在微博晒了产检记录,配文很简单:“想给孩子添个伴,也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和封建无关。” 有人说她 “靠老公生活”,她也不恼,只说:“婚前我有存款,现在想拍戏也能接,靠他不是没骨气,只是感情里,本就该互相依靠。”

其实日子是自己的,别人说什么,就像天上的云,来了又走,不必放在心上。你知道自己要什么,比什么都重要。

三、寻常日子里,如何守住自己的小清醒

先想清楚 “我要什么”,再谈 “我能给什么”

程莉莎婚前就知道自己要什么:“要一个尊重我的人,不逼我做不喜欢的事,愿意跟我好好说话。” 所以后来遇到矛盾,她总能守住底线。

我们也可以这样,每周花十分钟,在本子上写几句:“我希望他记得我的生日”“我不喜欢冷战”。不用多复杂,只是把心里的想法写下来。慢慢就会发现,清楚了自己要什么,就不会轻易为了感情委屈自己。

有些事,不必勉强自己妥协

程莉莎说 “不做饭”,不是任性,只是知道这是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的事。我们也可以有这样的 “不勉强”。比如不喜欢对方翻自己的手机,就好好说 “我希望我们有各自的小空间”;不想因为顾家放弃工作,就跟伴侣商量 “我们一起分担家务,我也想继续上班”。

真正的感情,从不是一个人迁就另一个人,而是两个人都愿意尊重彼此的 “不愿意”。

再忙,也留一点时间给自己

程莉莎在家带孩子时,还会每周去三次瑜伽班,哪怕只有一个小时。她说 “给自己一点时间,才有力气好好过日子”。

我们也可以这样。每天抽半小时,做件只属于自己的事:读几页书,练会儿字,或者只是坐在窗边发会儿呆。不用求多有意义,只是让自己从 “妈妈”“妻子” 的身份里抽离出来,做回一会儿自己。

心里的话,好好说出来

程莉莎要工资卡时,没绕圈子,只说 “家里的钱我来管,每月给你零花钱,大额支出我们一起商量”。简单直白,反而少了误会。

我们总喜欢让别人 “猜心思”,觉得 “他爱我就该懂我”。可人心不是镜子,哪能次次猜对?不如把 “我希望你多陪我” 说成 “这周我们一起吃顿饭吧”,把 “我累了” 说成 “今天你能帮我洗洗碗吗”。好好说话,感情里的矛盾,会少很多。

结语

程莉莎的故事,从来不是 “恋爱脑” 的胜利,只是一个女人守住自己的故事。感情就像一杯茶,你是泡茶的人,不是被动等待的茶叶。水温、茶叶多少,都该由你自己定。

不必羡慕别人的感情,也不必为了别人的眼光改变自己。只要你清楚自己要什么,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不算输。

愿我们都能像程莉莎一样,在感情里不慌不忙,做自己的掌舵人。爱时认真爱,分开时也能体面走,始终带着自己的光,慢慢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