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鸠摩智这号人物,熟悉金庸小说的人应该都会对他有极为深刻的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港版电视剧中的鸠摩智实在是过于抢眼了,不过你若细品原著就会发现一个事实,原著中的鸠摩智其实也是个十分亮眼的存在。
那大轮明王是有极强的求胜心的,因此他不断挑战各种高手,修炼各种神功。
不过这也是让人奇怪的地方,因为从明面上来看,武林中的最强者不就是萧峰吗?为何鸠摩智却从未想过与萧峰一较高下?
一、一心求胜的大轮明王
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塑造了“剑魔”独孤求败这号人物,那人在自己的墓志铭中提到过一句“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奸人,败尽英雄豪杰,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鸠摩智剧照)
所以独孤求败一生都在不断地挑战各路英豪,可惜这个角色从未在正篇故事中登场,读者无法一窥他的真实水平。
而鸠摩智就好比是直接登场的独孤求败一般,他也是在不断的追求变得更强,以击败更多的高手,对于习武这件事,他是有极深的执念的。
比如当初他跑去大理挑战天龙寺群僧,只为抢那本《六脉神剑剑谱》,尽管最终枯荣大师是把那剑谱给烧毁了,但鸠摩智依旧不愿放弃追求那剑法,于是他把段誉掳走,才有了后来的各种奇遇。
还有少室山大战时,鸠摩智又跑去少林派踢馆,他与虚竹就有过一次交手。
要知道此时的虚竹已不是那个平平无奇的小和尚,他身怀逍遥三老的内力,又有逍遥派的各种神功加持,哪怕他对自身武功驾驭还不算熟练,但光凭内力就足以让他力挫群雄,但虚竹却也没能拿下鸠摩智。
(虚竹剧照)
可见鸠摩智就是当世绝顶高手,读者将他视为“天龙四绝”之一,没有任何问题。
既然如此,鸠摩智也完全有挑战萧峰的资格,其实正如前文所言,武林中明面上的天下第一就是萧峰,扫地僧是个隐藏角色,几乎没人知道他的存在,此时鸠摩智就应该对萧峰出手了。
二、实战无敌的萧峰
可别说鸠摩智不知道萧峰的事迹,即便当年萧峰为丐帮立下七大功劳,解决三大难题的往事不曾传到鸠摩智耳中,但后来萧峰因契丹人的身份被曝光而遭遇中原群雄的围攻一事,却足以传遍天下。
丐帮帮主从英雄人物沦为“契丹贼人”,对于整个武林而言,都是天下的笑话,鸠摩智怎能不知?
何况后来萧峰在聚贤庄的表现着实是骇人听闻,你且看他杀败群雄时的表现。
(萧峰剧照)
说是:“来赴英雄宴的豪杰,十之八九都亲手杀过人,就算自己没杀过人,这杀人放火之事,看也看得多了。此刻这般惊心动魄的恶斗,却实是生平从所未见。敌人只有一个,可是他如疯虎、如鬼魅,忽东忽西地乱砍乱杀、狂冲猛击。不少高手上前接战,都让他以更快、更猛、更狠、更精的招数杀了。”
以一人之力杀败中原群雄,这种操作,哪怕是鸠摩智也不敢说自己能做到,他怎能不对这位武艺高强的前丐帮帮主有浓厚的兴趣呢?
再到后来的少室山大战,萧峰又以一人之力对抗慕容复、游坦之、丁春秋联手,那三大高手一同出招,也没能拿下萧峰,显然,说此时的萧峰是天下第一,也不为过。
鸠摩智这种狂傲的强者,怎能容许武林中有比自己强的人存在?
他不去挑战萧峰,确实不太合理。
不过有人可能要说了,萧峰与鸠摩智打过一场,对过一次掌,其实那不过是港版电视剧中出现的魔改情节,至于鸠摩智被萧峰一掌打得吐血,那更是大大的贬低了鸠摩智的战斗力,原著中也不存在这样的情节。
他们二人确实是没有交手过,所以鸠摩智到底是怎么想的?
莫不是他惧怕萧峰?
不,绝不可能,这事儿或许与他的师父有关。
三、鸠摩智的师从
鸠摩智的师父是谁?
原著第四十二回中,就提到过这么一段设定:“两人谈起武功,鸠摩智有心向他学招,但想与他素无渊源,贸然求人传以秘技绝招,对方必不允诺,唯一的法子是投桃报李,各得其利,便道:‘慕容先生,小僧在吐蕃国密教宁玛派出家,因与吐蕃国黑教邪徒争斗剧烈,从上师处学得‘火焰刀’之技。‘火焰刀’能以内力凝聚于手掌掌缘,运气送出,威力非小。今日与先生言语投机,非敢炫示己能,仅为剖析武技,请先生莫怪。’”
(天龙寺剧照)
他即是吐蕃宁玛派传人,若无意外,他师父即是索琼·喜饶札巴,也是一位高僧。
所以这能说明什么?
很简单,你若细品鸠摩智的经历,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他想做的,从来不是天下第一高手,而是天下第一高僧。
是的,这两个名头看似一样,其实有很大的不同,鸠摩智并不是要击败天下所有的高手,而是要击败那些高僧。
当初段正明介绍这家伙时,就说过一句:“保定帝素知大轮明王鸠摩智是吐蕃国的护国法王,但只听说他具大智慧,精通佛法,每隔五年,开坛讲经说法,西域天竺各地的高僧大德,云集大雪山大轮寺,执经问难,研讨内典,闻法既毕,无不欢喜赞叹而去。”
(鸠摩智、扫地僧剧照)
这也是为何他在藏经阁大战中,第一个对扫地僧出手的原因,就因为他自诩吐蕃第一高僧,他怎能容许这么一个来路不明的老僧在自己面前卖弄佛法?
一直以来,他都是以僧人为对手,无论是天龙寺还是后来的少林寺。
所以他对萧峰这种俗世之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执念,金庸让他们王不见王,也就说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