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墙上的菩萨衣袂飘起来了!”10月中旬,来自广州的美术生小夏举着速写本站在永安寺大雄宝殿内,笔尖微微发颤——她正对着墙面上的元代壁画临摹,画中绿度母手持莲花,衣纹如流水漫过砖墙,历经700余年仍鲜艳如初。
作为大同“古寺双璧”之一(与华严寺并列),永安寺或许不如云冈石窟声名在外,却以“元代壁画艺术宝库”“辽金建筑活化石”的身份,在大同古城西南隅静守岁月。这座始建于金代的皇家寺院,历经元明修缮,如今仍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建筑格局,更藏着全国罕见的元代水陆壁画。今年前9月,永安寺游客量同比增长62%,其中40%为专程探访“壁画艺术”的文化爱好者。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为您解锁这座“藏在古城里的元代艺术课堂”。
从“皇家寺院”到“壁画圣境”:永安寺的千年文脉永安寺的故事,始于一场“帝王祈愿”。
“金代皇统三年(1143年),海陵王完颜亮为超度亡母,敕建‘永安禅寺’。”大同市文物局研究员王雁介绍,“寺名‘永安’,取‘国泰民安’之意,足见其皇家规格——当时寺内设‘僧纲司’,统领雁北地区佛教事务,香火鼎盛时僧众逾百人。”
但真正让永安寺“封神”的,是元代的一次“重生”。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寺院毁于战火,后由高僧‘胆巴’主持重建。”王雁指向大雄宝殿的斗拱,“这位胆巴大师是萨迦派高僧,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尊为‘帝师’,重建时不仅恢复了建筑,更请画工在殿内绘制了水陆壁画,将藏传佛教与汉地传统融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永安风格’。”
“小时候寺里有位老和尚,总说‘墙上的菩萨会保佑好人’。”72岁的大同市民张阿姨是永安寺“老熟人”,“现在壁画修好了,连衣纹上的金粉都没褪,每次来都觉得菩萨在笑。”

永安寺的魅力,在于它把“静态的文物”变成了“流动的信仰”。以下五大玩法,带您深度感知“壁画里的中国”。
1. 大雄宝殿:700年前的“东方卢浮宫”“这是永安寺的‘心脏’!”推开朱红山门,大雄宝殿赫然在目。这座单檐歇山顶建筑高12米,檐角悬挂铜铃,风动铃响时,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音。
殿内最震撼的是四面墙上的水陆壁画——总面积约180平方米,绘有佛、菩萨、罗汉、明王、天众等800余尊形象,涵盖“天堂地狱”“因果轮回”等佛教主题。“这些壁画用矿物颜料绘制,历经元、明、清三代,仅在清代局部修补过。”讲解员小吴用手电筒斜照墙面,“看这尊绿度母,衣纹上的青金石蓝、赭石红,颜色饱和度和新画几乎没差别!”
最绝的是“十六罗汉朝普贤”:16位罗汉或骑狮、或踏云,姿态各异,连衣袍褶皱里的阴影都层次分明。“元代画工善用‘铁线描’‘兰叶描’,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比明清壁画更显灵动。”王雁补充道。
2. 藏经阁:藏着“寺院记忆”的时光胶囊“这里曾是寺里的‘图书馆’。”藏经阁内,管理员老周打开樟木柜,取出几卷泛黄的经卷,“清康熙年间的《永安寺志》、民国时期的《水陆仪轨》,还有高僧手书的《金刚经》拓本。”
阁内还陈列着寺内历代碑刻:金代的《永安寺碑记》记载建寺始末,元代的《重修碑》详述胆巴大师事迹,明代的《施财碑》刻满捐资者姓名——“这些碑刻是研究永安寺历史的‘活档案’。”老周说。
3. 观音殿:民间信仰的“微观博物馆”“这里最接地气!”观音殿内,32尊明代观音像一字排开,有的手持净瓶,有的怀抱婴儿,有的脚踩鳌鱼。“这些是‘送子观音’‘南海观音’‘水月观音’,反映明清时期大同百姓对观音的不同祈愿。”王雁解释,“你看这尊‘千手观音’,手臂上的小佛龛里还嵌着信徒供奉的金箔,是‘还愿文化’的见证。”
殿外廊下的“拴马桩”也值得一看——石桩上雕着狮子、牡丹,是明清时期香客拴马的遗迹,“相当于古代的‘停车场’。”老周笑着说。
4. 禅修体验:与古寺共赴一场“心灵之约”早课抄经:每周六、日6:30-7:30,寺内法师带领信众抄写《心经》(需提前预约,免费提供笔墨纸砚);
药师佛诞法会:农历九月三十,寺内举办祈福法会,游客可参与供灯、绕佛(需着素色衣物);
传统制香:每月第二个周日,非遗传承人教游客用柏木、檀香调制“永安寺同款香”(费用88元/人,可带走)。
5. 非遗联动:壁画里的“大同匠心”永安寺与大同非遗深度绑定,推出“壁画主题”体验:
壁画临摹:专业老师指导用矿物颜料临摹壁画局部(费用128元/人,作品可带走);
琉璃构件制作:大同琉璃是国家级非遗,游客可在工坊体验捏制“飞天”“莲花”等琉璃坯(费用68元/人,烧制后可邮寄)。

地址:大同市平城区鼓楼西街14号(近华严寺、大同古城墙,步行10分钟可达);
开放时间:8:30-17:30(17:00停止入场,全年无休);
门票:40元/人(含讲解器租赁);
优惠:学生、60-69岁老人半价(20元);70岁以上、军人、残疾人免票;
导览服务:
免费:微信公众号“永安寺”提供语音导览,入口可领纸质壁画解读手册;
付费:“壁画深度游”(含专家讲解,100元/场,10人内)。
交通指南公交:乘坐17路、27路、31路至“永安寺站”下车即达;
自驾:景区有免费停车场(车位约50个,节假日需排队10分钟);
高铁/飞机:
高铁至“大同南站”:乘出租车约20分钟(车费30元);
飞机至“大同云冈机场”:乘机场大巴至“大同古城站”,转乘公交17路(约40分钟)。

上午(9:00-12:00):
入口→山门(看明代石狮)→大雄宝殿(重点观瞻元代壁画,建议预留1小时)→藏经阁(读寺志、看碑刻)。
中午(12:00-13:30):
在“寺旁老宅院”用餐(推荐大同刀削面、羊杂粉、兔头,人均35元)。
下午(13:30-16:30):
观音殿(看明代观音像)→禅修体验(早课抄经或制香,需提前预约)→非遗工坊(壁画临摹/琉璃制作)。
傍晚(16:30-17:30):
登寺内“望景台”(免费)俯瞰古城,夕阳为华严寺塔尖镀金,永安寺飞檐与古城墙相映成趣,是摄影最佳时机。
隐藏玩法拍“壁画光影”:上午9:30-10:30,阳光从殿顶斜射,壁画上的菩萨面部会被照亮,立体感极强;
寻“壁画细节”:仔细看壁画角落,藏着“工匠题记”(如“画工张三,至元三十年春”),是研究作者的线索;
住“寺边民宿”:推荐“永安雅舍”(由清代民居改造),推窗见寺墙,夜听晨钟,体验“古寺夜生活”。
注意事项大雄宝殿内禁止拍照(壁画怕闪光灯),可在外部拍摄全景;
寺内为宗教场所,请保持安静,勿大声喧哗;
壁画修复期间部分区域可能封闭,出行前关注“永安寺”官方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周边有“大同市博物馆”(距永安寺2公里),可顺路参观“元代佛教文物展”。
游客故事:在这里,与700年前的画工“对话”“我是学油画的!”28岁的杭州画家阿凯蹲在大雄宝殿角落,用速写本记录壁画线条,“元代画工不用投影,全凭手感画出这么精准的衣纹,这种‘手作精神’比任何技巧都珍贵。”
“带孙子来,是想让他知道‘信仰’不是虚的。”大同本地的王奶奶指着壁画上的“孝子故事”说,“以前总跟他讲‘百善孝为先’,现在他看壁画里‘目连救母’,自己就懂了。”
“我们是中央美院的!”三位学生扛着画架,“老师说永安寺壁画是‘未被充分研究的元代艺术富矿’,这次来收集素材,回去要做专题展览。”
结语:永安寺,是一墙画,更是一部“流动的美术史”从金代的皇家寺院,到元代的壁画圣境,再到今天的大同文化地标,永安寺用近千年光阴证明:最好的文物保护,是让“老壁画”继续“说话”,让“老信仰”继续“鲜活”。
正如王雁研究员所说:“永安寺的价值,不在宏大的建筑,而在墙上的每一笔——那是700年前画工的呼吸,是古人对信仰的虔诚,是中国人用色彩书写的‘立体史书’。”
这个周末,不妨走进永安寺。在壁画前凝视菩萨的眼睛,在藏经阁触摸古碑的温度,在禅修时聆听晨钟的回响,你会发现:所谓“古寺”,不过是一位沉默的老者,捧着700年的故事,等你驻足倾听。
(注:文中开放时间、门票价格、活动安排以景区当日公告为准;建议出行前关注“永安寺”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