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世界突然变得‘幸福’,而你是唯一还感到痛苦的人——你算病人,还是先知?”
这句话不是我在故作深沉,而是看完《同乐者》第一季最后一集后,坐在凌晨四点的阳台上,手里攥着冷掉的咖啡杯,反复咀嚼的问题。
戳-|--link3.cc/ghcccc
这部由《绝命毒师》《风骚律师》灵魂人物文斯·吉利根操刀、蕾亚·塞洪主演的2025年科幻新剧,表面讲的是“末世病毒”,内核却是一场对当代情绪政治的精准解剖。它不靠爆炸或丧尸吓人,而是用一种更温柔、也更恐怖的方式问我们:当“快乐”成为强制义务,悲伤是不是就成了叛国?

故事始于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那个《风骚律师》里罪恶与救赎交织的小城。畅销言情小说家卡罗尔(蕾亚·塞洪 饰)正为新书巡回宣传。她写的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套路文,自嘲“情感垃圾制造机”,内心却早已麻木:离婚、创作枯竭、与女儿疏远,活得像一具精致的空壳。
直到某天,城里开始蔓延一种神秘现象:人们突然变得异常平和、满足、充满爱意。争吵消失,抑郁缓解,连街头流浪汉都微笑着分享面包。科学家称其为“Wycaro 339”——一种通过空气传播的神经调节素;政客欢呼这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福祉”;社交媒体上#全球同乐#刷屏,仿佛乌托邦一夜降临。
但卡罗尔没变。她依然焦虑、愤怒、为虚构角色流泪,也为真实世界的荒谬心痛。于是,她成了“异常者”——被监测、被劝导、被建议“接受情绪矫正”。
随着剧情推进,她发现这种“幸福”并非恩赐,而是一种剥夺:人们失去了愤怒的能力,也就失去了反抗不公的力量;失去了悲伤的权利,也就无法哀悼逝去的亲人;连爱情都变成了一种温吞的“舒适感”,再无炽热与痛楚。整个社会在微笑中走向精神瘫痪。
而真正细思极恐的是:这场“幸福瘟疫”的源头,竟是一家打着“心理健康科技”旗号的公司,背后有政府与资本联手推动。他们宣称:“痛苦是低效的,快乐才是生产力。”——这话耳熟吗?
卡罗尔联合几位同样“未感染”的边缘人:一个因丧子之痛被社区排斥的母亲(莫奈·洛特 饰)、一位拒绝服用“情绪稳定剂”的退伍军人、一个偷偷记录真相的高中生……他们不是要毁灭世界,只是想夺回“感受真实”的权利。
全季9集节奏如诗又如刃。没有宏大战争,只有深夜对话、偷拍录像、一封封被拦截的邮件。最震撼的一幕在第七集:卡罗尔潜入数据中心,看到屏幕上滚动着全球情绪指数——当“悲伤值”跌破阈值,系统自动推送“快乐干预包”。她喃喃道:“他们不是在治愈我们,是在驯化我们。”
结局没有胜利,只有觉醒。卡罗尔将真相上传至暗网,明知可能无人相信,仍坚持说:“哪怕只有一个人记得什么叫心碎,人类就还没死。”
《同乐者》之所以豆瓣8.7分,是因为它戳中了我们时代的隐痛:我们被鼓励“正能量”,却羞于承认疲惫;被要求“高效快乐”,却不敢说“我撑不住了”;连发一条“今天好累”的朋友圈,都要配上可爱表情包来消解沉重。
可痛苦不是缺陷,它是人性的锚点。没有阴影,光就毫无意义。
看完这部剧,我删掉了手机里那个“每日打卡正能量”的APP。不是反对快乐,而是终于明白:真正的希望,从来诞生于直面黑暗的勇气,而不是逃避痛苦的幻觉。
在这个人人都在表演幸福的世界里,愿你仍有资格悲伤,有权利愤怒,有自由——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