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中,双方动用了大量第一人称视角(FPV)无人机,这种高度智能化的小型无人机,给双方的地面参战人员和坦克、步战车、自行火炮等高价值的作战装备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用野战防空导弹、单兵肩扛式防空导弹对付无人机,纯属“高射炮打蚊子”,可谓得不偿失,那也是要打破产的节奏,即便财大气粗的军队也吃不消。

试想:一枚防空导弹价值几何?一架低廉的小型无人机才值几两银子!因此用各类防空导弹打低价值的小型无人机,军方肯定很是肉痛,这是毋庸置疑的。
用激光、微波、粒子束等高能耗武器,来应对无所不在的无人机,至少现在也不太现实,没有几个国家能承受得了,因为这些装备对于持续输出的电力要求非常高。一时半刻,这些高能耗的作战装备极难在战场上普及。

旷日持久的俄乌战场上,为了应对乌殃乌殃的大量无人机,俄乌参战的地面作战部队,都选择了昔日适合近战、堑壕战和巷战的古老枪械——霰弹枪,以应对前所未有的FPV无人机的攻击浪潮。
对于保卫战壕、装甲车辆或指挥所的参战士兵来说,当电子干扰和防空火力等其他对策失效时,士兵手中的霰弹枪,往往是最后一道应对无人机的防线。

随着乌克兰战争持续进入第四个年头,全世界的陆军都吸取了一个突出的教训:即使是最简单的武器,也可以在现代战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霰弹枪正在成为一种廉价且易于使用的选择,特别是对于应对无人机最后的交战。
在一战堑壕战中大放异彩的霰弹枪,这种参战士兵可以手持着冲锋或者趴着防御阵地,同时又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射出多个弹头杀伤对面敌人的步兵枪械。

霰弹枪,长期以来被认为过时的一款滑膛枪支,但在俄乌战场上证明了它的价值,以应对当今士兵面临的最困难的威胁之一:小型、快速和致命的FPV无人机的精确的空地打击。
在俄乌战场上,霰弹枪再次焕发青春,被广泛用来对付小型无人机对地面人员的威胁,是军界和军迷所预想不到的,再次被参战双方的军队重新拾起来,印证了霰弹枪历久弥新的装备价值。

此前,央视军事在播出的《攻坚》专题系列片中,在反映我军基层步兵的镜头中,就出现了一名士兵手持20式9毫米冲锋枪射击的情景,在他的肩背后就挂着一把霰弹枪。
QBS 09式霰弹枪,发射18.4毫米杀伤霰弹,弹丸的威力较大,对有生目标的有效射程可达100米。在50米处散布半径小于15厘米。具有火力覆盖范围大,而且射击精度高的特点。

现装备中国陆军、空降兵、武警和公安等,可以安装5发弹药,机匣尾部设有缓冲簧,让其射击时的后坐力很小。但是5发容弹量,对于应对近距冲锋的步兵和来袭的数量较多的无人机。
09式霰弹枪的5发容弹量,许多军迷感觉还是太少了。不如俄罗斯陆军在乌东前线参战单位装备的赛嘉-12(Saiga-12)霰弹枪,它有10发、20发和30发,三种不同容量的弹匣,可供士兵们选择。

此外,从解放军空降兵演习图片可以看到,伞兵作战小组装备了09式半自动霰弹枪。从解放军作战单位枪械装备的情况来判断,霰弹枪就是给冲锋枪手专门准备的。
在现代战场上,作为机械枪械的霰弹枪,根本就不用充电,因此它的反应速度快,在反无人机袭来的环境下,作战效率比电子干扰枪和体型更大的微波发射装置更好使。

况且,霰弹枪的作用也不是仅仅反无人机,它还可以打近战,对横冲直撞的步兵,一枪下去,或许能撂倒好几个人,如同小时候作者国平视野看到的土铳打鸟,射手“砰”地一枪下去,大都能捡到数十只麻雀。另外,霰弹枪也适合打残酷的巷战和堑壕战。
解放军选择让作战单位的冲锋枪手,再配一把5发容弹量的霰弹枪,是有一定道理的。冲锋枪手,以后在军中的主业,十之八九就是短距离搜索侦察和攻击,副业无疑就是反低空来袭的无人机。

在中国军迷的印象中,解放军原来未曾装备霰弹枪。央视在《攻坚》专题片中,让军迷看到了解放军装备了09式5发弹容量的半自动霰弹枪,这把专供外贸出口研制的枪械,当前却在解放军中转正了,明显吸取了俄乌战场的经验教训。
霰弹枪,原本被视为过去时代的遗物,现在却将其视为适应性较强,用来应对FPV无人机的工具。它的经济性、适用性和近距离交战的有效性等,让其成为参战士兵手中的实用武器之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