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位于大栗港镇牌形上村的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两位施工人员默契配合,在挖机师傅的配合下,不到两分钟就将一块长2米、高1米,宽1.36米、重1.75吨的装配式水槽安装到位,单日可完成150米渠道铺设。
牌形上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 胡卫红 摄
牌形上村修建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角 胡卫红 摄
“与传统现浇方式相比,装配式水槽优势显著。”施工现场负责人吴文达介绍,该工艺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施工效率提升一倍;标准化生产确保了防渗强度和可靠性,接缝严密更节水;同时具有抗冻耐腐蚀特性,使用寿命可达三四十年,维护时只需更换单块构件,经济又环保。
牌形上村这片985亩的农田,是桃江县创新投融资机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缩影。该项目总投资400万元,涵盖土地平整、3700米排灌渠道和1680米机耕道建设,自10月25日开工以来进展迅速,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
田庄湾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 胡卫红 摄
在石牛江镇田庄湾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桃江县城投集团施工现场负责人正与村干部商讨项目区的耕地恢复事项。项目落户该村后,当地村干部积极行动,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最大限度恢复耕地。“利用该项目,我们村将恢复耕地20余亩。”村党总支书记刘庆祥表示,原先零散的菜园、鱼塘和茶林基地经过整治,为规模化种植创造了条件。
桃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向辉(右一)与施工方和村干部交流 胡卫红 摄
今年,桃江县创新采用三类主体协同实施模式:农业经营主体、县城投集团和农业农村部门分别承担建设任务,形成多元投入、协同推进的新格局。这种机制既激发了种粮主体参与建设和管护的积极性,又有效推进了农田流转和宜机化改造。“多元实施机制平衡了全县建设布局,既促进提质增产增效,又能切实解决农民关注的实际问题。”桃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向辉说。
据了解,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今年下达给桃江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达6.76万亩,总投资约2.5亿元,覆盖13个乡镇74个村,建设规模创历史新高。目前,各项目区正全力推进,确保12月底前完成总工程量的70%以上,为明年春耕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来源:大美桃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