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开始)
山东文登的周生和成生,年少时一同读书求学,结下了不计贫富的生死之交——古人称这种情谊为“杵臼交”。成生家境贫寒,常年依靠周生度日。按年龄周生稍长,成生便称呼周生的妻子为“嫂子”,每逢年节都会上门拜访,两家相处得如同一家人。后来周生的妻子生下孩子后,突然离世,周生又续娶了王氏。成生因自己年纪较轻,始终没有主动请求拜见这位新嫂子。有一天,王氏的弟弟来看望姐姐,周生在内宅设宴请客。成生恰巧到访,家人通报后,周生坐着吩咐请他进来,可成生却不肯入内,转身就走。周生连忙追出去把他拉回来,特意把宴席挪到了外厅才落座。

刚坐下没多久,就有人来报,周生在别处庄园的仆人被县令狠狠打了一顿。原来在此之前,吏部官员黄家的牧人,放的牛踩坏了周生的田地,两家仆人因此争吵起来。那牧人跑回去告诉主人,黄家便抓了周生的仆人送到官府,仆人就这样被杖责了。周生问清缘由后勃然大怒:“黄家这放猪奴才,凭什么这么嚣张!他家祖上还是我祖父的仆人,刚得志就目中无人了吗!”他气得胸口发闷,猛地站起来就要去找黄家算账。成生急忙按住他劝阻道:“这世道本就强横无理,没什么是非黑白可言。何况如今的官员,半数都像不拿兵器的强盗啊!”周生根本不听。成生反复劝说,甚至急得掉了眼泪,周生这才暂时作罢,但怒气始终没消,翻来覆去一整夜没合眼。

第二天,周生对家人说:“黄家欺负我,是我的仇人,暂且先放一放。可县令是朝廷命官,不是权贵家的私仆,就算有争执,也该传双方对质,他怎么能像被人唆使的狗一样偏听偏信?我也要递状子告黄家的牧人,看他怎么处置。”家人都在一旁怂恿,周生便拿定了主意。他带着状纸去见县令,没想到县令看都不看,撕了状纸就扔在地上。周生怒火中烧,说话时难免冒犯了县令。县令又羞又气,当即下令把周生抓了起来。

上午巳时过后,成生来看周生,才知道他进城打官司去了。成生急忙跑去劝阻,可周生已经被关进大牢了。成生急得直跺脚,一时没了办法。当时官府正好抓获了三名海盗,县令和黄家买通海盗,让他们诬陷周生是同党。根据海盗的供词,周生被革去了功名,还遭受了残酷的拷打。成生进监狱探望,两人相见,无不悲痛酸楚。他们商量着要去京城告御状——也就是古人说的“叩阙”。周生叹息道:“我被关在这大牢里,就像鸟困在笼子里,虽说有个弟弟,也只能给我送口饭罢了,帮不上大忙。”成生立刻挺身而出:“这是我的责任!朋友有难却不挺身而出,还算什么朋友!”说罢便动身进京。周生的弟弟准备好盘缠要送他,成生却早已走远了。

成生到了京城,却找不到递状子的门路。恰逢听说皇帝要出宫打猎,他就预先藏在集市的木料堆里。不久皇帝的车驾经过,成生立刻冲出去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痛哭喊冤,终于得到了皇帝的准许。案子通过驿站加急送往下级,命令部院审理后上奏。这时已经过去十个多月,周生在狱中受尽折磨,早已被迫认罪,被判了死刑。部院接到皇帝的批示,大为震惊,立刻亲自提审此案。黄家得知后也慌了,赶忙密谋要杀周生灭口。他们买通狱卒,断绝了周生的饮食,周生的弟弟来送吃的,也被狱卒强行阻拦。成生又跑到部院为周生喊冤,周生这才被提审,可此时他已经饿得站不起来了。部院大人震怒,下令将狱卒乱棍打死。黄家万分恐惧,拿出几千两银子行贿,请求帮忙脱罪,最终得以含糊其辞地被赦免。那个贪赃枉法的县令,则被判了流放之刑。

周生被释放回家后,对成生更加推心置腹。而成生经历了这场官司,看透了世态炎凉,便劝说周生和自己一起隐居。可周生沉迷于年轻的妻子,总是笑着说成生迂腐。成生虽然没再劝说,但隐居的心意十分坚决。自从那次分别后,成生好几天都没再来。周生派人去他家探望,成生的家人却以为他在周生家里;两边都找不到人,大家才开始起疑。周生心里知道事情不寻常,派人四处寻找,寺庙道观、深山峡谷都找遍了,却始终没有下落。周生时常送钱送物,接济成生的孩子。
(未完待续)
文章的内容仅供参考娱乐,切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