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社会中,司法裁判本应是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防线。然而,江苏省丹阳市村民朱某林与朱某华、张某红的租赁合同纠纷,却让他陷入了长达十余年的喊冤之路:20万借款本金分文未回,厂房没租成,财物被损毁,多次诉讼、上诉均遭不公判决,f官明目张胆编造事实、枉f裁判的行径,让这起普通民事纠纷沦为一场彻头彻尾的司f悲剧。
一、案件缘起:善意借款换背叛,20 万本金石沉大海2014年12月,同村朱某华、张某红夫妇因五金厂资金周转困难,向朱某林借款20万元。为保障债权,双方签订《租房协议》,约定以20万借款月息1.5%(3000元)冲抵800平方米厂房租金,明确“租期暂定两年,债务未清偿则朱某林优先续租”,直白体现“以租抵债”的核心意图。2015年12月,朱某华出具欠条再次确认借款事实,可这份清晰的约定,却成了朱某林日后噩梦的开端。
协议履行不久,朱某华夫妇便背信弃义:不仅拒不搬离厂房内的冲床设备,还擅自将大部分厂房转租给第三方(庭审中被告已当庭承认该事实)。朱某林交涉后,对方口头承诺2016年起每年额外支付25000元补偿租金损失,却仅在2017年支付该笔款项后,便以“经济困难”拒付。更恶劣的是,截至2025年,当初的20万借款本金,朱某华夫妇分文未还,朱某林的债权沦为一纸空文。
2019年下半年,矛盾彻底爆发。朱某华夫妇未提前通知,竟擅自将朱某林存放在厂房内的80余块实木门板拖至积水桥洞,将剪板机、铁皮等设备扔在河边暴晒。实木门板全部受潮发霉,金属设备锈蚀报废,直接财产损失触目惊心。而当朱某林维权时,对方毫无悔意,彻底将邻里情分抛诸脑后。
二、诉讼历程:三级司法程序,枉法裁判层层加码2019年8月,朱某林愤而起诉,要求继续履行协议、赔偿租金损失 10 万元及物品损失2万元,同时追讨20万本金。可他万万没想到,司法公正的大门,竟对他重重关闭。
(一)一审判决:法官编造事实,三大争议尽显枉法当地相关部门以“缺乏事实依据”驳回全部诉求,其判决堪称颠倒黑白:
1、租赁期限断章取义:相关部门无视“以租抵债”的签订背景,将“租期暂定两年,债务未清偿则优先续租”拆解得面目全非,仅以“暂定两年”认定租期届满,全然不顾被告庭审中承认“未还清欠款则朱某林可继续占用”的陈述,硬生生剥夺其合法租赁权。
2、2.5 万元款项恶意定性:庭审中,朱某华夫妇自始至终未主张“25000 元是终止租赁的全部补偿”,可f官竟凭空编造该事实,将这笔远低于被告转租年收入(38000元)及协议约定年租金(36000元)的部分补偿,强行定为“全部补偿”。更荒唐的是,将举证责任倒置,让朱某林举证“不是全部补偿”,完全违背“谁主张谁举证” 的法定原则。
3、物品损失与租赁关系凭空捏造:面对g安机关“朱某华承认移动物品”的接处警记录,以及实木、金属物品不当存放必然损坏的常识,f官竟以“移动不一定造成损失”驳回赔偿请求;更编造“双方通过实际行为了结租赁事宜”的谎言,无视另案判决明确“租赁关系非审理范围”、双方从未达成解除约定的事实,恶意混淆法律关系。
(二)上诉与再审:层层驳回,冤情难伸一审败诉后,朱某林不服判决,立即提起上诉,却遭遇不公对待,上诉请求被草率驳回。2021年,他找到关键新证据——朱某华夫妇在租赁期间擅自出售厂房,新业主转租年租金38000元的《租房协议》,依据“买卖不破租赁”原则申请再审。可镇江市中院竟以“20万纠纷已处理,证据未形成链条”为由驳回。事实上,20万本金分文未还,协议、欠条、接处警记录、新租房协议等证据形成完整闭环,再审裁定纯属强词夺理。
此后数年,朱某林从未放弃,持续向上级法院申诉、上诉,可每一次都被以各种牵强理由驳回,司法程序沦为形式,枉法裁判的阴影始终笼罩。
三、信访回应:概括性回复,回避核心争议2025年8月,历经数年诉讼仍沉冤未雪的朱某林,提交《信访监督督办申请书》,恳请调查案件中的枉法问题。可当地相关部门的回复,仅以“程序合法,判决获认可”草草了事,对租赁期限解读、2.5万元定性、举证责任分配等核心枉法情节避而不谈,完全无视朱某林的合理质疑,让他的维权之路雪上加霜。四、结语从2014年出借20万元,到如今十余载过去,朱某林的生活被这起租赁合同纠纷彻底打乱。20万借款本金,朱某华分文未还;约定租赁的厂房,他未能正常使用;存放在厂房内的财物,被擅自处置至报废;为维护权益提起的诉讼、上诉与再审,均以败诉告终,就连信访寻求说法,也只得到避重就轻的回复。
面对f官在判决中对租赁期限的断章取义、对2.5万元款项的恶意定性、对物品损失与租赁关系的凭空捏造,朱某林的愤怒难以平息。他始终不解,明明朱某华庭审中未主张“2.5万是终止租赁的全部补偿”,明明20万本金未还的事实清晰,明明证据链完整,司法裁判却未能给予他应有的公正。
此刻,朱某林的诉求简单而坚定:一是讨回属于自己的20万借款本金;二是拿到因被告违约造成的租金损失与物品损坏赔偿;三是希望上级j检监察与司法监督部门介入,彻查案件中存在的枉法裁判行为,让那些无视事实与法律的责任人受到应有的追究。
他的维权之路仍在继续,这份对公正的执着,既是为自己讨一个说法,也是希望司法的公平正义,能真正照进每一个普通公民的生活。
(免责声明:本稿件内容基于当事人提供材料整理发布,仅反映相关情况,不代表平台及媒体观点,如有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