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媒报道,10月24日,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众院全体会议上发表了就任后的首次施政演说。

演说中,高市称中国是“重要邻国”,表示有必要构筑建设性且稳定的关系,就好像是“变了个人”。
要知道她可是是日本右翼政客的代表人物,曾几何时,她多次炒作“台湾问题”,甚至宣称什么“台湾有事”日本必定介入。
结果现在,走马上任第四天,施政演讲一出,台海不见了,台湾不提了,反而态度放软,直言中国是“重要邻国”,难不成高市早苗在权力的棋盘上,发现自己已经被经济、政治与国际局势逼到了墙角?

10月24日当天,日本众院全体会议上,高市早苗站在讲台上,脸上带着惯有的坚毅神情,语气似乎与以往判若两人,昔日对华态度强硬的人,此刻说话竟变得小心翼翼。
她没有提“台独”,没有点台湾的名字,甚至连“台海局势”这种常规用语都避之不及,却在对华表态中用了许多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词。
除了前面提到的,高市还表示需要(与中国)构建建设性、稳定性的双边关系,将通过坦率对话,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说出这些话呢?
其实,日本经济的现实困境是她无法绕开的“命门”,长期以来,安倍经济学后遗症让日本经济陷入了通胀与债务双重泥潭。
据《金融界》官方6月份报道,日本政府债务率已超过250%。

高市早苗在竞选时信誓旦旦要“解决物价上涨问题”,说要“保民生”,但她心知肚明,如果不处理好对华关系,那些承诺不过是空头支票。
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在汽车、半导体等核心领域,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极高,一旦中日关系紧张升级,受到“反制”的不会是个别企业,而是整个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
高市早苗也许不怕中国,但她怕日元贬值、怕股市暴跌、怕东京民众的怨声载道。

说来,高市此次当选日本首相,是十分不易的,期间遇到了重重阻碍,直至与维新会谈条件,得到他们的支持,才得以当选首相。
就这么说吧,高市虽然是日本首相,政治基础却十分脆弱,很多政策不是她一人能够决定的,倘若在政坛失了信,引起了一些人不满,那她的执政生涯可能会变得岌岌可危。
作为“安倍系”的继承人,高市早苗虽然政治背景深厚,但她并没有像安倍那样的强大控制力,如今走的每一步,都必须谨慎如履薄冰。

在这种局势下,她还能继续当那个高呼“协防台湾”的女战士吗?显然,她选择了先“低头做人”。
当下,美国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转变,高市早苗显然也想讨好华盛顿,但她也深知,如果在台湾问题上过分迎合美国,将引起中方不满,中日关系将变得更加冷淡,不利于中日贸易合作。
也正因如此,10月24日施政演说中,她没有谈及“台湾问题”,这是一种精心策划的“外交缄默”,她心里可能清楚得很:台湾地区不是她能随意拿来当棋子的筹码。

当然了,外交不是儿戏,更不是演戏,倘若高市早苗以为几句温和的辞令就能让中国“感动落泪”,那她恐怕要大失所望。
中方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容挑战,也绝不模糊,她越是避谈台湾问题,越说明她明白那是一道“红线”,不容踩踏。
那她到底在打什么算盘?用一句话概括,她在为自己争取“喘息时间”。
高市早苗清楚自己刚上任,内外压力山大,对内要稳住经济、安抚党内派系,对外要应对美国的逼迫、处理与中国的关系。

与其一上来就“摊牌”,不如先用温和的措辞缓和局势,争取一段“蜜月期”,然后再徐图后计,但问题是,她的妥协是策略性的,不是本质性的。
高市早苗依然是那个在历史问题上模糊、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坚定、在对华态度上具有强硬基因的政治人物,她称中国为“重要邻国”,不是出于善意,而是出于现实压力的倒逼,这种“暂时的退让”,随时可能演变为“突然的反扑”。
我们不能被她的“温柔外衣”所迷惑,而应时刻保持清醒和警觉,就像下围棋一样,她现在选择退一步,也许是为了将来能进两步。

重压之下的“温柔”,不等于真心的转变,她不提台湾,不代表她放弃了台湾牌,她强调中日互惠,不代表她不再以历史修正主义为信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高市早苗若忘了初心,那是她的选择,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历史,也不会忘记现实。
中日关系的走向,不能靠一个人的演讲判断,也不能靠一场风向的变化决定,它需要的是彼此的尊重、信任与务实对话,而不是权宜之计与策略表演。
参考资料:外交部回应高市早苗施政演说中涉华言论.观察者网2025-10-24 20:47
高市早苗发表施政演说 首要任务是解决物价上涨问题.红星新闻.2025-10-24 15:17.四川
外交部回应高市早苗当选: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人民日报2025-10-21 15:30北京
外交部回应高市早苗涉华言论.环球时报2025-10-24 22:13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