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认的“克里威二十年法则”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主食改为精制碳水化合物,在20年内,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将会出现;40年内,这些疾病就会扩散。克里威(T.L.Cleave)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医生,他的二十年法则已在冰岛、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印度、日本、墨西哥和其他许多国家一再得到验证,目前中国也正在验证这一法则。

很多人误以为大鱼大肉是导致肥胖、“三高”的主要原因,然而很多中老年妇女很少吃大鱼大肉,却依然普遍发胖,患脂肪肝和“三高”的也比比皆是。为什么?答案很简单:细粮吃多了!
为什么细粮如此危险?
1981年,多伦多大学的詹金斯(David J. Jenkins)博士提出著名的“血糖指数(GI)”概念,震惊了医学界,从而把人们对碳水化合物的认识带到一个全新的理论高度。
1981年以前,人们评判碳水化合物时,一直沿用20世纪初的理论,即简单碳水化合物和复杂碳水化合物,而血糖指数则更能使人们认清碳水化合物如何在人体中起作用。

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营养系主任沃尔特·威利特(Walter C. Willett)教授的研究表明:吃高血糖指数的食品会导致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升高,从而引起高血压、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过高以及其他一些能诱发心脏病的因素。
血糖指数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反映了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通常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定为100。高血糖指数的食物会造成餐后血糖快速升高,带来猛烈的血糖冲击,而低血糖指数的食物会缓慢地升高血糖,带来的是温和的血糖负担。

一般而言,GI≥75为高GI食物,它们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GI<55为低GI食物,它们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可防治餐后高血糖。

总的来说,越精加工的碳水化合物血糖指数越高。大米白面的血糖指数与白糖相当,顿顿吃细粮就像顿顿吃白糖一样会猛烈地推高餐后血糖,增加胰脏负荷。因此,并不是白糖吃得多,而是细粮吃得多,造成了如此普遍的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