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俄乌战争:欧洲为何转向?

“ 多家媒体报道,法国陆军正在评估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研发的“皮纳卡”多管火箭炮系统,考虑将其作为提升远
“ 多家媒体报道,法国陆军正在评估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研发的“皮纳卡”多管火箭炮系统,考虑将其作为提升远程打击能力的过渡方案。 ” 法国陆军参谋长皮埃尔·席尔将军在访问新德里期间表示,“我们希望考察印度陆军使用的该系统,因为这与我国远程火炮能力的更新需求相契合”。里舒准将进一步指出,“我们正在评估‘皮纳卡’多管火箭炮系统,因其符合我们的作战需求”,并将其列为国际主流候选装备之一。 当这个曾经以拥有自主国防工业为傲的老牌欧洲强国,开始向长期依赖武器进口的印度寻求过渡方案时,我们知道,有些事情已经彻底改变了。 01— 欧洲已经被掏空 斯特凡·里库准将公开承认评估“皮纳卡”系统时提到的机动性、快速打击能力和性价比,这些技术性表述掩盖了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法国目前仅保有9套美制M270改进型火箭炮系统,且都将在2027年退役。这个数字本身就在诉说欧洲远程打击能力已经严重不足。 而这不仅仅是法国的问题,它是整个欧洲在俄乌战争持续消耗下面临的集体困境——欧洲多国弹药库存枯竭,火炮系统老旧,本土军工产能短期内根本无法补足缺口。 基于基尔研究所、欧盟委员会和英国政府的数据。自2022年起,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已经向乌克兰交付:榴弹炮(Howitzers)约500-600门;自行火炮(SPG)约300门;多管火箭系统(MLRS)约100套;主战坦克(Tanks)约800辆;步兵战车/装甲运兵车(IFV/APC)约1500辆;其它(防空、导弹等)数百套。 欧盟主导的“弹药联合采购”计划是核心,承诺2024-2025年提供200万发大口径炮弹,已经交付的约约160-180万发。 2025年上半年,欧洲的援助还很强劲(月均超过2022-2024年水平),但7-8月却锐减43%-57%。 这些数字背后是欧洲国家自身国防能力正在被掏空的事实。 02—欧洲被迫转向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才能理解10月21日那场政治转向的深刻含义。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茨等11位领导人联合声明,支持“立即停火”,以当前接触线为谈判起点。 这一转变被包装为“战略现实主义”,但本质上反映了欧洲弹药库存耗尽、军工产能不足的残酷现实。 当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卡娅·卡拉斯声称“10月底前将补齐缺口”时,熟悉内情的人都明白,这更多是一种政治表态而非现实评估。 援助疲劳和资源短缺不再是理论上的风险,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 当法国不得不考虑购买印度火箭炮作为过渡方案,当欧盟的炮弹生产依然无法达到承诺目标,当各国的武器库存几近掏空,欧洲领导人除了推动停火,似乎已别无选择。 欧洲公众和经济已经承受不住长期消耗,这一点在2025年夏季援助规模下降近60%后变得尤为明显。停火是欧洲迫不得已时在寻求“喘口气”的机会。就连一直强硬的泽连斯基也不得不承认“当前战线冻结是好妥协”,这种立场的软化与欧洲武器库的枯竭有着直接因果关系。 那1630亿美元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如今成为欧洲谈判的重要筹码。欧盟正在制定的利用这些资产支援乌克兰的方案,既反映了欧洲的绝望,也暴露了其局限性——当你的武器库即将见底时,金融工具就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当法国的火箭炮需要印度补充,当欧盟的炮弹生产依然存在缺口,欧洲除了松口支持停火,还能有什么选择呢? 从坚持俄罗斯必须完全撤军,到接受以当前战线为基础谈判,欧洲的立场变化也正是欧洲走向没落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