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多个发达国家正弥漫着一种“恐印症”的舆论氛围,即对印度移民的普遍担忧和反对。
曾几何时,由于意识形态与欧美国家保持一致,印度人在国际上的形象非常正面,常常被描述成文明、守法、自由、开放的一群人。
在网络上,印度人与欧美人频繁互动。例如欧美某地发生了自然灾害,评论区出现最多的不是当地人,而是印度网友,他们会表达深切的同情,并在留言结尾附上“来自印度的爱”这样有些肉麻的话。欧美网友也会做出友好地回复,感激印度人的关心,呈现出一幅世界大同的景象。

在经济领域,印度常被欧美媒体誉为“下一个‘东方大国’”。它们曾吹嘘:只要印度发力,凭借其所谓的“制度优势”,将很快超越对手,跑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可惜,三十年过去了,这个被认为潜力无限的国家,仍在原地踏步。
不过,这并不妨碍印度人自我感觉良好——既然欧美人这么欢迎我们,本国又发展不起来,索性我们去欧美生活吧!
俗话说,远香近臭。在近距离接触到真实的印度人后,欧美人纷纷破防,他们轻则工作被抢,重则国家被占。网络虚幻的美好与现实龌龊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冲突,以至于现在一提到印度,欧美人便会本能地反感。
先看受害较轻的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明面上并无反对印度移民的理由,对印度移民的抱怨主要集中在中下层,收入较低的群体,他们认为印度移民挤占了本应属于他们的高薪工作机会。
比如硅谷,有近四分之一的岗位被印度人“霸占”,平均年薪20万美元,是美国普通劳动者的3倍。且印度人的势力已侵入硅谷高科技企业的高层,形成了一定的话语权。
这种话语权往往强调公司使用印度员工的合理性:美国正面临本土人才枯竭的困境,素质高、要求低、价值观相似的印度人才正好可以填补这块缺口。
这不仅可以帮助美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还可以宣扬“美国梦”—— 一位印度的穷小子,在美国通过努力,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进而吸引全球各地的高端人才投奔美国。

然而,时间一长,美国人逐渐发现,印度裔管理者吸引来的大多仍是印度人。他们掌控招聘环节,将标准调整得对本国移民更为有利,即便同等优秀的美国本土人才,也难以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
恶性循环由此形成:美国人失去工作机会 → 导致本土人才培养土壤流失 → 企业愈发依赖印度人才 → 美国人更加难以获得相关岗位。
以美国工作签证H1B为例,这个面向全球的签证居然有71%被印度人拿走了!美国中低收入群体能高兴吗?

印度移民对加拿大的影响不仅是抢工作、吃福利那么简单了,已发展到影响加拿大人生活的地步。
与美国3亿人口不同,加拿大只有4000万人,这么点人口却突然涌进了500万印度移民,对加拿大社会的冲击可想而知。

首当其冲的是,印度移民不尊重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他们会将印度的陋习,原封不动地搬到了加拿大。比如,两年前的“沙滩排泄事件”,在印度移民看来很正常,因为按照印度教的信仰,污秽的排泄物是不能出现在家里的,马桶也不行,不到外面“方便”还能怎么办呢?
问题是,现在加拿大有500万印度人,这么多人都不在家里“方便”,那么加拿大不成了一个大号的“猫砂盆”了吗?加拿大的主流文化一直是欧洲白人文化,其他移民来了都会主动融入,即使无法完全融合,不同族群之间也会保持一定的边界感,大家互不干扰生活。唯独印度移民,吃着加拿大的福利,干着加拿大的工作,然后坚持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
他们可以在多伦多街头旁若无人地举行印度教庆典,游行的花车堵塞了交通;也可以在温哥华街头,举行大型蹦迪舞会,上千名印度人在“咖喱味”的旋律下载歌载舞;他们甚至在各个社区偷快递,被监控拍到了也不承认,最后赖不掉了,干脆说自己有“精神疾病”。

如今,加拿大面临的是一场文化战争,一场印度文化取代欧洲文化的战争。
最后看受害最深的英国。两个月前,英国爆发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移民游行,10万英国人冲上街头,高喊保卫英格兰的口号,要求驱逐移民。
作为曾经殖民印度的宗主国,英国正面临被反向殖民的囧境。
印度移民对英国的影响已深入骨髓。在政界,印度裔苏纳克已成为英国首相;伦敦、伯明翰、考文垂等主要城市的市长职位也均由印度裔担任。
有英国网民吐槽,他最担心的是英国王室未来某天迎娶一位印度裔王妃,在这个古老王室的血统中混入“咖喱味”。

国家高层“印度化”的直接后果是政策倾斜。苏纳克出任首相期间,一边收紧其他国家的移民数量,一边加强与印度的合作,双方签订了自贸协定,为印度商品、资本进入英国大开方便之门。
伦敦市长萨迪克·汗更厉害,直接宣布伦敦为“庇护城市”,任何非法移民都可以前来寻求庇护,无需担心被逮捕或遣返。

数据显示,在英国大城市,正统的白人正在沦为少数群体——1961年伦敦97%是白人,去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53%。如果将白人标准缩小至“英国本土白人”,这一比例将进一步下降至36%。
从某种意义上说,印度已完成了对英国的“入侵”,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历史的轮回?

欧美的教训正在全球变成一股“恐印症”,日本网民因政府打算“接收5万名印度移民”的消息而愤怒,他们发誓要捍卫“民族的纯洁性”。
澳大利亚未雨绸缪,加强了移民申请的审核,暗地里限制印度移民数量。加拿大亡羊补牢,今年已拒绝了80%印度移民的申请。美国明码标价,要求申请H1B签证的印度人必须先交10万美元的保证金……
从全世界的宠儿到被全球排挤,印度移民的国际形象正在经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其背后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如果各位读者感兴趣,欢迎留言讨论,我们未来可以单独做一期内容,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作者: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