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丘日记之1986年9月10日,教师节的悠扬笛声】

温习着过去的日记,复活了很多的往事,真诚地分享给你!
小时写的日记,难免充斥着稚气的口水话。
但也很好啊,凭借着这些童真白话,更能激活许多珍贵的记忆。
中国教师节是1985年9月10日设立的,那么,我1986年9月10日写到的教师节,正是中国第二个教师节。
我在这个教师节,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我的1986年9月10日的日记
1986年9月10日星期三晴
今天早上,我看(放)牛回来,吃了早饭就做起作业来。
正做着,妈妈看见了就唠叨说:“你怎么还不上学?”
“今天是九月十日—— 教师节,老师说今天放一天假。”说着,我又埋头做起作业来。
妈妈听了,不说什么,就干活去了。
做完作业,我就复习昨天上过的课文。
复习完了,觉得时间还早,就吹起了我那根笛子。
吹的是《四季歌》,悠扬的笛声在屋里回荡。
可是,这首歌已经是我暑假中学会的第一首歌,也吹了多次。(再)吹哪首歌好听呢?
突然,我想起电视连续剧《济公》里面的那首主题歌,是最好听的。于是,我把那张歌卷找来就学起来。
学了很久,才学会了开头几句,学一会就唱一会,始终只学会了这几句。
我就厌烦地说:“以后问我爸爸吧!”说着,唱起了济公之歌。

▲1986年的教师节纪念邮票
你看,日记中又提到了早晨先要干一气农活再回家吃早饭。
这天早晨,我干的活是看牛。
看牛就是放牛,家乡话是这么说的,那么看猪、看羊就是放猪、放羊。
1986年是第二个法定教师节,当时是十分隆重的,好像全国很多地方都给教师放假去搞活动。
所以学校也就顺势放假。
放假的日子,我也自觉做作业、搞复习,可见还算一个好学上进的好学生。
我小时候对于乐器,爱好较广,笛子、口琴、二胡、箫、吉他等,都使得几下。
吹笛子主要是跟我父亲学的,在学校也跟音乐教师学过,尤其是陈敬明老师。
陈老师当时年轻,是个音乐迷,曾狂热地向我们灌输“音乐能使人类的灵魂爆发出火花”。
陈老师还满腔热情,为我们刻录了很多的歌卷,除了当时的流行歌曲外,更刻录了不少怀旧歌曲。
日记中就提到了那时正流行的电视剧《济公》主题歌《鞋儿破帽儿破》,以及怀旧的《四季歌》(1937年电影《马路天使》插曲,田汉词,贺绿汀编曲,周璇演唱)。
那时,乡村学校条件简陋,歌卷采用的是刻录钢板蜡纸后,再手工油墨印刷,挺费神的一件事。
好在陈教师因为热爱,而有耐心。
我吹笛子可就没什么耐心了,可能当时才上手学习吧。所以我就“厌烦地说:以后问我爸爸吧!”就是向我父亲请教吹笛子。
我人生中的第一根笛子,正是父亲给买的,是一根短笛。
随着吹奏水平的提升,到小学高年级时,我就迫切地希望能拥有一根更好的笛子。
好在我哥那时已在县城念书,就给认真挑选了一根很有名气的“玉屏笛”。
其实,贵州铜仁的玉屏县,离我们老家并不太远,那里盛产的箫笛畅销全国。
我人生中的第二根笛子,品质很好,让我爱不释手。笛身刻有一只凤凰、两首李白的诗和“中国玉屏出品”的落款。
那时我也慢慢在学篆刻,就又自己在笛身上刻了自己的名字“红辉”的篆字。




▲我人生中的第二根笛子,是我哥给买的。
真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我总是隐隐约约想起小时候的一个念想:我一定会开开心心地吹奏到老!
可是,当人生不期然遭遇了风雨、挫折、不公…娱乐的心思就必定会淡下来许多。
请问,你有什么样的小时爱好延续至今的?
我倒是有个读诗的爱好延续至今,因为总有一首诗能恰如其分地表述你的心声。
今日不离“笛”,且共赏一首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诗吧——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关于作者】
千丘生,本名田宏辉(曾用名田红辉),湘西籍土家族,千丘文化策划工作室创始主理人,有专栏“千丘说”“千丘日记”“千丘·两地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