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
我叫张建国,今年55岁,开了大半辈子的货车。原本想着再跑几年就退休,回家好好陪陪老母亲,谁知一份突然出现的遗嘱,让我的家差点散了架。妻子秀兰和母亲大吵一架后哭着回了娘家,留下我对着父亲的老照片抽闷烟——这到底是谁的错?

发展
事情发生在上个月初三。母亲过七十六岁生日,我们一大家子都回了老宅。吃完饭,母亲从屋里拿出一个铁盒子,当着我和弟弟建民两家人的面,说要说说老宅和存款的事。
“我这辈子就攒下这栋老屋和二十万块钱。”母亲看着我和弟弟,“老屋我留给建国和秀兰,他们照顾我这么多年,不容易。二十万存款给建民,他下岗了,孩子还在上学,困难些。”

我还没说话,妻子秀兰的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弟弟建民一家住在城里,母亲一直跟着我们住在老县城的老宅里。秀兰伺候婆婆吃喝拉撒十几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老宅又旧又破,值不了几个钱,而弟弟轻轻松松就拿了二十万现金,她心里当然不痛快。
“妈,”秀兰强笑着,“这老宅都快四十年了,厕所都在外面,下雨就漏水。建民那二十万可是实打实的存款,这分配……是不是再商量商量?”
弟弟建民低着头不说话,弟妹王芳倒是开口了:“嫂子,妈这么分自然有她的道理。”
“什么道理?”秀兰终于忍不住提高了声音,“不就是看我们好说话吗?伺候的时候想到我们,分东西的时候就偏心!”

母亲气得手直抖:“秀兰!你怎么说话呢?我是你妈!”
“您是我妈,可建民是您亲儿子!我们都是外人!”秀兰积压多年的委屈一下子爆发了。
那天的生日宴不欢而散。接下来一个星期,秀兰不给母亲做饭,不和她说话。我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一边是生养自己的老娘,一边是相伴三十年的妻子,帮谁都不是。
高潮
冲突在周六早上爆发了。母亲起夜时不小心滑了一跤,秀兰明明听见动静却没起身。第二天早上我发现时,母亲已经在地上躺了半夜,嘴唇发白。我赶紧背起母亲往医院跑,秀兰也慌了神,跟在后面。
万幸母亲只是扭了腰。病床前,母亲拉着我的手老泪纵横:“建国,妈不是偏心……那二十万,有三万是建民当年买断工龄的钱,放我这存的。剩下的,妈是想着老宅你们得住,不能让你吃亏,才多补他些。妈糊涂啊,该早说清楚……”
我看着母亲满是皱纹的脸,突然想起父亲去世时叮嘱我的话:“你是哥哥,要撑起这个家。”我扑通一声跪在床前:“妈,儿子不孝,让您受委屈了!”
站在门口的秀兰听见了婆婆的话,早已泪流满面。她走进来也跪下了:“妈,我错了……我不该计较钱,不该赌气不让您……我不是个好媳妇……”
母亲一手拉着我,一手拉着秀兰:“快起来,是妈没把你们当自家孩子,藏着掖着才闹出误会……”
结尾
母亲出院后,我们开了家庭会议。最终,老宅还是归我们,但我和秀兰拿出十万块给弟弟,算是补偿。弟弟推辞不过才收下,说这钱算是他借的。
如今老宅翻新了,我们给母亲留了最敞亮的南屋。秀兰每天变着花样给婆婆做吃的,比亲闺女还贴心。上周末,我们一大家子又在老宅吃饭,院子里热热闹闹的。
母亲看着我们,对孙子孙女说:“咱们张家的规矩,孝字当头,和字当家。钱财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家人心贴心比什么都强。”
是啊,家长(Chang)里短难免磕碰,但只要心里装着彼此,多大的风雨都能过去。这大概就是咱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根吧。#婆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