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成伦

夫浩浩华夏,煌煌神州。星汉昭昭,万古长流。忆往昔之隆盛,瞻今朝之宏猷。金瓯尚缺,宝岛羁留;一统待成,复兴在谋。
昔我中华,威加八荒。文昭武穆,德厚流光。台湾宝岛,明珠在掌。文化同源,汉字同魂,共沐书香。一脉相承,同根共祖,共系炎黄。
洎乎晚清,国势颓唐。列强环伺,觊觎海疆。甲午蒙羞,宝岛割让。母子分离,痛彻肝肠。幸经光复,故土还邦。然未几矣,内患纷攘。骨肉离散,天各一方。同胞念故园之桑梓,望大陆而涕泗;游子怀家国之旧梦,对沧海而神伤。
今逢盛世,国运隆昌。统一大业,民心所向。奈何美日妄为,政客窜台。视邦交之旧约,若废纸之轻扬。高市早苗,谬言鼓煽。狂称“有事”而欲武,肆意干涉以犯天。妖魔妄议,暗藏狼子野心,其行也险;航母横陈,频耀武力獠牙,其心也奸。以台制华,诡计阴毒;售武挑事,搅局添乱。妄图阻我统一,乱我乾坤之安。
嗟乎!螳臂安能挡车?蚍蜉岂可撼山?中华儿女,岂容魍魉染指;东海潮涌,自当涤尽尘烟;长城巍峨,更需镇慑宵小。犯我疆土者,虽远必诛;阻我复兴者,虽强必歼!
跳梁小丑,赖氏清德,数典忘祖,“台独”颠狂。罔顾民生福祉,频施分裂伎俩。炮制谬论,撕裂“台疆”。致两岸之龃龉,令“台海”之沸汤。倒行逆施,天地不容;其罪难赦,其恶昭彰。

痛哉!骨肉相残,民族之伤。金门炮响,犹记当年雷霆;东风浩荡,再展今朝锋芒。独谋不义,终成齑粉;分裂无道,必化微芒。待我铁骑纵横,还我天地清朗!
然中华儿女,义愤填膺。爱国之情,山岳可倾。直面外扰,众志成城。捍卫主权,铁骨铮铮。“回归”之盼,历久弥明。台湾回归,万众期盼;一统愿景,四海同萦。民心如海,可载舟亦可覆舟;民意似火,能熔金亦能化冰。逆潮流者,终将被历史沉埋;顺大势者,必将与日月同荣!
观夫民族复兴,崛起方兴。科技腾跃,经济飞腾;航母巡洋,神舟耀星。高铁飞驰,巨港通瀛。乡村焕彩,城市盈睛。“一带一路”,连接寰瀛。人类命运,共筑同旌。民族复兴,大业将成。
吾辈当记,台湾之归,势不可停。华夏一统,万世福祉,太平同迎。传承中国之精神,挺起民族之梁楹。以吾辈之热血,护我山河之宁馨;以吾辈之奋进,铸我民族之辉明。
若夫宝岛回归,金瓯无倾。两岸一家,其乐盈盈。贸易通而经济盛,文化融而情谊凝。共赏日月潭之秀,同登阿里山之峥。举杯相庆,共谱和谐之雅声;携手同游,齐绘壮丽之图屏。
噫吁嚱!祖国一统,复兴在望。千秋伟业,万古流芳。愿我华夏,永固金汤。山河锦绣,地久天长!
2025年11月17日构思于武汉
2025年11月23日定稿于北京

——创作《祖国一统复兴赋》的心路历程
文丨王成伦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这句诗,道尽了无数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深情眷恋。于我而言,创作《祖国一统复兴赋》,便是一次用文字抒发爱国梦想、用韵律奏响时代强音的心灵之旅。
一、赤子情深,赋写家国挚爱爱国,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情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精神基因。当我决定以赋这种古老而庄重的文体来表达内心对祖国的热爱时,仿佛打开了情感的闸门。我忆起少年时,在地图上抚摸祖国辽阔的疆土,惊叹于那雄鸡般的轮廓;我想起求学路上,诵读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名句,感受着古人的家国情怀;我更看到如今,祖国在科技、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心中涌起无限的自豪与骄傲。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从三国时期的分崩离析到隋唐的大一统盛世,从近代的山河破碎到新中国的成立,历史的车轮反复证明:统一则兴,分裂则衰。台湾,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牵挂。我期盼着有一天,海峡两岸的同胞能携手漫步在日月潭边,共赏阿里山的日出日落;我期盼着有一天,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沐浴在和平与繁荣的阳光之下。通过《祖国一统复兴赋》,我将这份深情厚谊融入字里行间,让每一个读者都能感受到我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渴望,也让自己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加坚定了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二、直面干涉,赋声捍卫主权在实现祖国统一的征程中,外部势力的干涉如阴霾般笼罩。美国,这个自诩为“世界警察”的国家,为了维护其霸权地位,不惜违背一个中国原则,频繁派遣政要、议员窜访台湾,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日本,作为曾经侵略中国的国家,不仅没有深刻反思历史罪行,反而妄图在台湾问题上兴风作浪。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公然发表涉台错误言论,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这无疑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是对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挑衅。
这些外部势力的行径,不仅严重破坏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给中国的祖国统一大业带来了巨大的阻碍。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公然践踏,是对全体中华儿女感情的肆意伤害。我创作《祖国一统复兴赋》,就是要以文字为利刃,揭露他们的丑恶嘴脸,谴责他们的霸权行径。我要让世界知道,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如磐石,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法阻挡中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正如林则徐所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捍卫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台独”分子,是中华民族的败类,是祖国统一道路上的绊脚石。赖清德之流,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持续炮制散布“台独”分裂谬论,他们无视岛内民生、民意,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将台湾民众推向战争的边缘。他们不断撕裂台湾社会,破坏两岸关系,导致台海局势日益紧张动荡。
“台独”是绝路,统一是大势。这些“台独”分子的所作所为,是对历史的背叛,是对民族的犯罪。他们妄图依靠外部势力来实现其分裂祖国的野心,简直是痴人说梦。我创作《祖国一统复兴赋》,就是要向“台独”分子发出严正警告: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都注定失败,他们必将遭到历史的审判和人民的唾弃。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篇赋文,向台湾同胞传递和平统一的诚意和善意,让他们明白,只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才能实现长治久安,两岸同胞才能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四、顺应民心,赋意凝聚共识“台湾回归,祖国完全统一”,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传承和血脉亲情。从现实的角度看,祖国大陆的快速发展为台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选择来大陆学习、工作、生活。
这种民心所向,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现实依据。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是两岸同胞在长期交流交往中形成的共同认知。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任何“台独”分裂行径都无法阻挡两岸统一的历史潮流。我创作《祖国一统复兴赋》,就是要顺应民心民意,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共进,为祖国的统一大业添砖加瓦,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回顾历史,国家的分裂和动荡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到近代的列强侵略,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这些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国家统一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条件。
《祖国一统复兴赋》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篇记录历史、传承精神的史册。它提醒着后人要铭记历史教训,牢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让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屹立不倒。
六、记录时代,赋笔镌刻辉煌我们正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祖国迈向统一和复兴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高铁、5G、航天等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我们在经济领域保持了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在文化领域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
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克服外部势力的干涉和“台独”分裂势力的阻挠;在推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作为这个时代的见证者,我有责任用文字记录下这个时代的伟大成就、人民的奋斗精神以及国家发展的壮阔历程。《祖国一统复兴赋》就是我为这个时代写下的壮丽诗篇,它将成为历史的见证,为后世留下一点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当今时代,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这一伟大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创作《祖国一统复兴赋》,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使大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它就像一面旗帜,将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们团结在一起,为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复兴而共同奋斗。
当大家诵读《祖国一统复兴赋》时,仿佛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在心中涌动。这种力量来自于我们对祖国的热爱,来自于我们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我想让它使大家明白,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国家繁荣昌盛,个人才能幸福安康。期待以《祖国一统复兴赋》为纽带,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形成一股无坚不摧的强大合力,共同为推动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八、传承精神,赋韵永续华章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强大精神动力。
《祖国一统复兴赋》将这种民族精神融入其中,使其在历史的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它让我们在欣赏优美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民族精神的魅力和力量。我想通过这篇赋文,将民族精神传承给下一代,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爱国、团结、奋斗的意识。期望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动力。
创作《祖国一统复兴赋》,是我对祖国的深情告白,是我对时代的庄严承诺。我相信,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江山一统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一定能够实现。让我们携手共进,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的明天!

2025年11月18日构思于武汉
2025年11月22日定稿于北京

☆ 本文作者简介:王成伦,河南省西华县人,曾任海政电视艺术中心政委,海军大校,现居北京。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