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麟(徐安林)作为一位活跃于当代画坛的艺术家,其身份跨越油画、水墨与设计等多个领域,但无论是何种媒介,他的创作始终扎根于对自然、乡土与东方美学的深刻理解。近期,徐麟以“误墨成章”为创作理念,将大写意精神与实验性彩墨融合,在泼洒、滴染、积墨的偶然性中,重构了传统山水与乡土意象的当代形态。
文/嘉文(独立艺评人)

徐麟水墨作品
徐麟的油画背景为其水墨实验注入了独特的视觉逻辑,他将油画创作中对“偶然性”的敬畏带入水墨,在泼彩的失控与控笔的理性间寻找平衡。画面中大片氤氲的墨色与破碎的线条,既是对传统山水的解构,亦是对当代自然观的隐喻——在抽象与具象的裂隙中,山石的肌理、村落的轮廓被赋予了一种“未完成”的诗意。
徐麟的泼墨语言,核心在于对“误”的创造性转化。正如清代石涛所言“笔墨当随时代”,他通过泼洒、滴流、晕染等手法,主动接纳墨色交融中的意外形态,并将其转化为山峦的脉络、植被的生机或屋舍的斑驳。

徐麟水墨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徐麟对乡土题材的处理尤为深刻。作为长期关注海南地域文化的艺术家,他将琼岛热带雨林的丰茂、渔村屋舍的沧桑转化为抽象化的笔墨符号。画面中点缀的暖橙色块、跳跃的青绿笔触,既是对现实景致的提炼,亦是对逝去田园的挽歌。这种叙事超越了传统文人画的隐逸情怀,转而指向城镇化进程中乡土记忆的存续问题——斑驳的墨色不仅是技术痕迹,更成为时间与变迁的视觉载体。
徐麟的突破,还在于对传统山水画意境的当代重构。他打破了“可游可居”的审美范式,以更具压迫感的构图、冲突性的色彩关系,营造出一种既熟悉又疏离的山水体验。然而,他的作品并未走向纯粹的抽象表现主义。在墨色的混沌深处,总有具象元素的暗示——一片屋瓦的轮廓、一棵树的剪影、一条小径的走向——这些碎片化的意象,成为观者进入诗意的钥匙。正如艺术家所言:“在‘误’与非理性之间,恰恰藏着物象的本真。”这种对形神关系的思考,已然触及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并与当代哲学中对“不确定性”的探讨形成呼应。

徐麟水墨作品
徐麟的彩墨实践,不仅是对个人艺术语言的突破,更为当代水墨的发展提供了一种范式参考。他以油画家的身份深入东方媒介,却规避了简单的“西式中用”或形式拼贴,转而从笔墨内在的哲学逻辑出发,在偶然性与控制力、传统韵致与现代视觉经验的碰撞中,探索出一条充满活力的创作路径。
当青绿与泼墨在宣纸上蔓延,当乡土记忆在抽象笔触中苏醒,徐麟完成的不仅是一场跨媒介实验,更是一次对东方美学的深沉致意与创造性转化。

徐安林(徐麟),西安美术学院毕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校外研究生导师;海南省琼台画院常务副院长;海南省油画院副院长,海南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秘书长;海南省粉画学会副会长,海口市油画学会副会长,海南省南方美术研究院画家;法国莱蒙国际建筑景观设计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中国内地艺术总监。
海南省第七届美术作品展获金奖,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优秀晋京作品,第五届海南省南海文艺奖,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时代之光——第五届中国油画展,海南省第八届美术作品展金奖。
徐麟水墨作品欣赏

徐麟水墨作品

徐麟水墨作品

徐麟水墨作品

徐麟水墨作品

徐麟水墨作品

徐麟水墨作品

徐麟水墨作品

徐麟水墨作品

徐麟水墨作品

徐麟水墨作品

徐麟水墨作品

徐麟水墨作品

徐麟水墨作品

徐麟水墨作品

徐麟水墨作品

徐麟水墨作品

徐麟水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