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宋代「岳飞」的「岳家军」,是私人军队吗?

1140 年颍昌之战结束后,宋高宗赵构给岳飞发去一封急诏,里面特别提到 “诸军合用钱粮,已令有司悉力应办”。可民间却一直

1140 年颍昌之战结束后,宋高宗赵构给岳飞发去一封急诏,里面特别提到 “诸军合用钱粮,已令有司悉力应办”。可民间却一直流传着 “岳家军自筹军饷” 的说法,甚至有人说这支军队只听岳飞号令,根本不受朝廷节制。

千年来,“岳家军是私人军队” 的误解始终挥之不去。但如果翻开《宋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史料就会发现,真相远比传说复杂。今天咱们就从指挥权、财政权、人事权三个核心维度,聊聊岳家军到底是不是私人军队。

1. 指挥权:皇帝的 “尚方宝剑” 始终悬顶

很多人觉得岳家军听岳飞的不听朝廷的,其实是把 “将兵默契” 当成了 “私人从属”。宋代实行 “枢密院 - 三衙 - 统兵官” 的军事体系,枢密院掌调兵之权,三衙管军队日常,统兵官只有战时指挥权,岳家军也逃不出这个框架。

《宋史・岳飞传》明确记载,岳家军正式番号是 “神武后军”,后来升格为 “湖北京西宣抚使司军”,岳飞的职位是宣抚使。这个职位看着权力大,但调兵必须有枢密院的 “宣头” 和皇帝的 “御札”。1139 年岳飞想趁金国内乱北伐,就是因为没拿到调兵文书,只能驻军鄂州待命。

更关键的是监军制度。宋廷在岳家军里安插了不少监军,最有名的是李若虚。1140 年岳飞北伐时,李若虚全程跟随,名义上是 “参谋军事”,实际就是盯着军队动向。后来岳飞被召回,也是李若虚第一个去传达的诏令。史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监军权力极大,能直接干预指挥;另一种觉得岳飞威望太高,监军只是摆设,但无论哪种,都承认朝廷对岳家军有直接制衡手段。

民间笔记《鄂国金佗稡编》里有个细节,岳家军里有个叫傅选的将领,原本是岳飞的老部下,后来朝廷一道诏令,就把他调到韩世忠麾下,岳飞连挽留的权力都没有。这要是私人军队,根本不可能发生。

2. 财政权:朝廷拨款占比超八成,“自筹” 只是补充

“岳家军自筹军饷” 是误解的重灾区,其实这支军队的钱粮主要靠朝廷供给。《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绍兴十年岳家军有兵力十万余人,每年需要粮米七十万石、钱三百多万缗,其中八成以上由中央户部直接拨付,剩下的才是地方接济和屯田收入。

咱们算笔账,宋代一石米约等于现在 130 斤,七十万石就是九千一百万斤,靠岳飞自己根本筹不出来。而且朝廷对军饷发放有严格监管,岳家军的钱粮由 “宣抚使司粮料院” 管理,粮料院的负责人是朝廷直接任命的,岳飞管不着。《三朝北盟会编》里提到,有一次粮料院延迟发饷,士兵闹情绪,岳飞只能向朝廷上书催款,自己根本动不了存粮。

那为啥会有 “自筹” 的说法?主要是因为岳家军有屯田。岳飞在鄂州、襄阳一带开垦了不少荒地,每年能收十几万石粮食,但这只是补充。就像现在企业有主业收入和副业收入,不能说副业收入存在,主业就不算数了。而且屯田的土地所有权是朝廷的,岳飞只是负责组织耕种,收成要先交朝廷,剩下的才能留用。

3. 人事权:将领任免最终拍板权在朝廷

有人说岳家军里全是岳飞的 “自己人”,其实不然。岳家军的将领体系分三层:核心层是岳飞的老部下,比如张宪、王贵;中层是朝廷调拨的将领,比如董先、李道;基层军官则是从士兵里提拔的。但不管哪一层,任免都要经过朝廷批准。

《宋史・职官志》规定,宣抚使只能推荐将领,最终任命要由枢密院和皇帝决定。岳飞曾经推荐自己的儿子岳云担任提举一行事务,结果朝廷驳回,改任武德郎,岳飞也只能接受。还有个叫李宝的将领,原本在岳家军里当统制,后来朝廷想调他去沿海抗金,岳飞虽然舍不得,但还是放行,因为他知道 “将为朝廷用,非私属也”。

这里有个反常识知识点:多数人不知道,岳家军里有近三成将领是朝廷 “空降” 的。比如名将吴玠的弟弟吴磷,就曾被派到岳家军任职,这其实是朝廷的制衡手段,防止将领拉帮结派。《鄂国金佗续编》里保存了岳飞给朝廷的奏疏,里面经常出现 “乞朝廷差遣”“望陛下除授” 等字样,这说明他很清楚人事权在朝廷手里。

岳家军的本质:特殊时代的 “国家军队变体”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岳家军是国家军队,为啥大家都叫它 “岳家军”?这其实是民间的俗称,就像现在人们管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 叫 “王司令的部队”,不代表部队是私人的。宋代士兵多是流民出身,岳飞带兵有方,爱兵如子,士兵们自然愿意跟着他干,这种向心力被民间放大,就有了 “岳家军” 的说法。

放到现代来看,岳家军的性质有点像 “有核心将领的国家精锐部队”。比如现在的王牌军,士兵对军长可能很敬佩,但指挥权、财政权、人事权还是在国家手里。岳飞的悲剧,不是因为他有私人军队,而是因为他的北伐主张和宋高宗的求和想法冲突,再加上奸臣陷害,跟军队属性没关系。

其实宋代一直严防私人军队,从 “杯酒释兵权” 开始,就确立了 “兵无常将,将无常兵” 的制度。岳家军能有相对稳定的编制,是因为当时战乱频繁,朝廷不得不给将领更多自主权,但即便如此,核心权力始终在朝廷手里。要是岳家军真的是私人军队,宋高宗根本不可能容忍它存在那么久。

看完这些史料,是不是对岳家军有了新认识?其实历史上很多 “常识” 都是误解,就像有人说 “秦桧杀了岳飞”,但真正的决策者还是宋高宗。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岳飞和岳家军的误传?或者想了解岳家军里其他将领的故事?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