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恩施利川的群山深处,一群孩子正围着一辆自制太阳能小车雀跃欢呼——这不再是城市科技馆里的场景,而是上汽大众“繁星计划”公益行动带来的真实改变。近日,上汽大众携手员工、车主、媒体与青少年发展导师,再次走进恩施利川的上汽大众希望小学,不仅送去了打印机、书籍、体育器材等物资,更带来了生动多元的课程与长效互动机制,让教育的星火在乡村持续燃烧。从湘西到鄂西,十年间,“繁星计划”已累计捐赠超2100万元,援建11所希望学校,照亮了万余名乡村孩子的求学之路。而这背后,是一套以“可持续增长”为核心的ESG战略,通过环境、社会、治理三维协同,助企业在行业寒冬中站稳脚跟,也成为其深耕中国市场41年仍被广泛认可的关键密码。

当下,教育公益已成为众多企业的责任共识,但上汽大众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长期主义”与“精准赋能”的双重坚守。据《中国慈善捐赠2024》数据,教育领域年度投入达375亿元,占比近四分之一,然而多数项目仍停留在硬件捐赠的初级阶段。上汽大众却早在2015年就联合青基会发起“繁星计划”,从最初的教学楼援建、设备捐赠等“输血式”帮扶,逐步升级至2023年的2.0版本,聚焦STEM教育,实现了从“给资源”到“造能力”的跨越。这一转变精准契合了乡村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需求变迁,也正是其ESG Growth战略中“社会价值优先”理念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繁星计划”的深层价值,在于将企业核心优势与公益需求深度融合,而这源于ESG战略中“产业赋能公益”的顶层设计。作为拥有四十余年技术积淀的车企,上汽大众依托ESG“技术共享”机制,组织新能源汽车研发工程师团队参与课程研发,将MEB纯电平台的力学原理、电池能源知识,转化为乡村孩子能动手实践的STEM课程——湖南学子组装太阳能小车,河南学生设计环保垃圾车,湖北孩子制作汽车模型。这种“工业基因+教育公益”的创新模式,不仅让STEM教育在乡村落地生根,也让企业的技术积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社会价值,形成“公益反哺品牌认知”的良性循环。配合覆盖400余人次的教师培训,以及12门标准化课程的推广,一个可持续的教育生态正被激活,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由此焕发。

在经济承压与行业内卷的双重挑战下,上汽大众的这份坚守更显战略远见。当不少同行忙于短期市场争夺时,上汽大众通过“共益+”平台,联动员工、车主、媒体等多方力量,构建起一个开放的公益生态圈。从受助学子成长为志愿者反哺家乡,到车主参与朗读课传递温暖,这种全价值链参与的模式,不仅强化了品牌与用户的情感联结,更将社会责任转化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这正是ESG“Growth战略”中“履行社会责任”支柱的鲜活体现,它与稳健治理、低碳转型等其他支柱共同构筑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持久韧性。

四十一年深耕中国市场,上汽大众早已超越“盈利机器”的单一属性。当“繁星计划”走进恩施,混知团队的历史课、媒体人的朗读课与土家族舞蹈相互交融,生动诠释了“制造有温度,公益有深度”的理念。企业赚钱是生存之本,但与更广大人民的梦想同频共振,才是其立足长远的根本。如今,乡村教育振兴已成为国家战略,汽车行业正加速向新能源转型,上汽大众的十年公益与ESG实践清晰表明:真正的企业竞争力,不仅在于产品迭代的速度,更在于与时代共进的温度与深度。当更多“繁星”被点亮,当ESG成为增长的内生动力,企业的发展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