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始于2024年9月的“慢牛”,已运行了一年有余,于2025年10月9日首次突破3900点,自2635点见底,升幅1265点,约61%。
投资者都有一种感觉,相较于2005年的波澜壮阔的股改牛,指数一跃登上6124点,以及2015年的杠杆牛指数突破5178点,这波科技牛,十倍股、五倍股屡见不鲜,但指数波澜不惊,一些个股创出新高,但很多个股仍在底部震荡徘徊,丝毫没有随大盘揭杆而起的冲动和激情。
这几天,大盘突破3900点后,又很快失守,各种小作文满天飞,很多人发出科技股已走出阶段性顶部,将迎来一轮价值回归的暴跌,让持有人忐忑不安。

指数涨跌自有其内在规律,无人可左右。但个股的涨跌,其实是有其内在逻辑和硬核的。
那么,股票估值的高低,究竟靠什么支撑、维系?谁说了算?
投资A股市场多年,我一般只投资两类股:高科技股与稀土金等稀有资源类股。我的实践体会是,投资科技股首先看其毛利率以及研发投入和专利数量;投资资源类股票,看他的矿山品位、占有量、存货。
这当中,科技股的毛利率代表了他在行业中地位,研发投入代表了他的格局,专利则是他保持步步领先、一路领先、遥遥领先“压舱石”。
资源类个股的矿山品位、保有量,是企业保持赖以生存,领先同行的“杀手锏”,而存货多少,则是他战胜通胀,可否躺赢的“敲门砖”。
所以,对于当下的股市,投资者不必过于纠结指数、个股一时的涨跌,而应当潜心研究个股基本面,善于提前潜伏,不人云亦云,当坐轿人而不是抬轿人。

对于当下市场诟病的科技“抱团炒作”,其实真得一分为二看待。
美股科技七朵金花,总市值占A股市场三分之二,一个英伟达市值竟然超越A股市场科技股总市值,你若说七朵金花背后没有高盛、贝莱德、伯克希尔等资本持续买入,抱团推高,是市场自然涨跌,鬼才会相信。
所以,村里近期推出了“投早、投小、投长远”,批准发行各类ETF基金,延长基金经理考核期限等举措,就是在引导产场,逐步成熟规范,培育出属于A股市场的新质生产力“十朵金花”。
当然,如果再能顺应民意,将取消股指期货,量化做空,延长交割时限,恢复T+0,严格减持条件,分红不达标,未越过上市募集资金分水岭,不得再融资,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造假必须赔偿等制度健全落地,A股的长牛慢牛,也就水到渠成了。
<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