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碰撞测试疑云:翔翔和小米的罗生门

2024年8月13日,那一天,一个叫“原来是翔翔啊”的账号发了个视频,小米SU7和极氪007撞了,这下热闹了,各种声音都

2024年8月13日,那一天,一个叫“原来是翔翔啊”的账号发了个视频,小米SU7和极氪007撞了,这下热闹了,各种声音都来了,事情一下就大了。撞完之后,小米SU7好像不太行,逃生啊,救援啊,对比极氪007,差了点,网友们就开始说了,小米不行啊,小米公司肯定不高兴,这就埋下了祸根。然后,小米公司告了高若翔他们,说他们损害商品声誉,这下“黑公关”的帽子就扣下来了,事情更复杂了。大家都在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高若翔团队,什么来头呢,一群90后,合伙搞的,高若翔是头儿,2015年就开始讲汽车技术了,也算老资格了,B站粉丝快一百万了,头部汽车博主,听起来很厉害,现在短视频那么火,也不好混,生存压力肯定有。他们自己说,承认有失误,也道了歉,但是,不承认是故意抹黑,坚决否认是“黑公关”,这个说法,有点意思。搞这个碰撞测试,要花好多钱,他们之前还靠“整活儿”内容,买粉丝什么的,快速涨粉,也不知道真假。

要说这个碰撞视频,起因也很简单,粉丝说,你们测测热门车型呗,他们想涨粉,就决定自费撞一下,胆子真大,但是场地不行,不是正规的,小电瓶撞坏了,eCall也失效了,问题一堆。视频发出去,初版问题太多,网友又不干了,说你们偷换电瓶,故意黑小米汽车,各种阴谋论都来了。他们赶紧改视频,道歉,说小电瓶是被叉车压坏的,eCall失效,可能是线路问题,也可能是改装师傅没拧紧,也可能是客观原因,反正说了一堆,想解释清楚。

小米也不是吃素的,官方回应来了,直接说小电瓶断电、eCall失效都是假的,说呼叫中心打了很多次电话都没人接,还说电瓶数据跟改装流程很接近,暗示他们动了手脚,然后,就是法律行动,先是民事诉讼,要赔偿道歉,接着报案,刑事立案,说他们恶意抹黑,很坚决,小米法务部也发声了,说恶意抹黑信息太多了,雷军也转发相关微博,这下全国都知道了,舆论战打响了,各个汽车品牌也加入战场,互相指责对方雇佣黑客,水很深啊。

车企和自媒体,关系很微妙,相互需要,又相互提防,一方面,需要舆论监督,一方面,又想控制舆论,这里面,利益关系太复杂了,汽车博主这个圈子,人太多了,内容有好有坏,有的博主靠“人情世故”,靠“站队”赚钱,说什么话,做什么内容,都得看金主脸色,汽车圈的舆论战,一直都有,竞争太激烈了,雇佣水军攻击对手,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法律上,也有争议,损害商品声誉罪,要看主观故意,高若翔团队到底是不是故意的,很难说,行业观察员说,小米这次是“杀鸡儆猴”,想警告那些博主,以后说话注意点,可能会导致博主更倾向接商单,减少独立批评,消费者可能就被误导了,律师也说,商誉纠纷,应该先用民事手段解决,刑事诉讼,应该是最后手段,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用。

再说说技术细节,场地不是标准的,因为预算和档期限制,没办法,改装也有问题,找的不是专业人员,电极线脱落了,原因也搞不清楚,车舱里录音设备也坏了,eCall到底有没有呼叫,也没人能证明,汽车自媒体和车企,是共生关系,里面有一些灰色利益,平台投放在明码标价,大家都知道。

总而言之,这件事,不是简单的黑与白,里面有很多灰色地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盘,每个人都想维护自己的利益,最后,谁是赢家,谁是输家,还真不好说,很多人看完这个故事,都会去想,以后还能相信谁呢,那些汽车测评,还能看吗,这个行业,到底应该怎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