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本篇内容以正史为主,野史为辅,艺术、游戏作品仅供参考。

上一篇文章笔者系统介绍过两汉三国时期军职体系那套东西,蒙读者们赏脸,反馈和互动都不错,本篇针对先前主题继续延伸。
首先要纠正一个误区,很多三国迷普遍认为军事领域既然牵扯到带兵打仗这等厮杀业务,而东汉末年又是礼乐崩坏的混乱时局,因此难免会陷入某种错误印象:无序的大环境下,一切重新洗牌,寒门子弟翻身当家把歌唱,将传统贵族踩到脚底下。
很遗憾,现实中往往没有太多浪漫元素,它是乱世不假,却也是个极度看重出身与名望的时代,军界同样不能免俗。
换句话说,贵族子弟以及各地稍有名望之人,他们即便投身军旅,也断无可能从底层兵卒或者伍长什长之流做起,因为这类人通常家大业大,背后不缺摇旗呐喊者,具备待价而沽资本。
但对于一穷二白的寒门子弟来说,无人无势无名气,那就只能从底层兵卒当起了,每逢战事奋勇当先,靠一腔热血搏出头之日,如蜗牛般一步一步向上爬,加上少许运气,从而让阳光静静看着自己的脸。
少,太少了,能从底层士卒混到名动天下之人,整个两汉时期都寥寥无几,有些自媒体作者喜欢把赵云和魏延写成这样,其实真不是。
赵云早年在家乡名气极大,很多乡勇都愿追其左右,投奔公孙瓒时,子龙身后可是跟着一大帮人的,如此阵势,公孙瓒怎么可能把他当成底层兵卒用。
关于魏延么,此人早年经历不详,史书中第一次出现魏延的名字是他带着部曲跟随刘备入川,既然都有自己部曲了,可见当时混得并不差,可能是家里有钱,也可能和赵云一样在家乡名气大,总之没有任何可靠线索证明他们曾经当过底层士卒。
似赵云那种情况,在东汉末年颇为常见,御三家里的孙坚和刘备差不多也是这般,孙坚出身寒门,刘备乃落魄皇族,这二人年轻时因为自身魅力及能耐,身边都围了很多马仔,只不过孙坚带兵打仗天赋更强,因此比刘备发家早。
思来想去,三国时期真正从底层士兵混成大人物的案例犹如凤毛麟角,本篇主人公姑且算一个,其发迹之路值得好好盘道下。

1.起于微末
吕蒙,字子明,豫州汝南人氏,父亲早亡,由母亲拉扯大,现存史料未记载吕蒙同出一脉的兄弟以及家族里的成员,只提到有个姐姐,是否为一母同胞不得而知。
就这家庭背景,也是够磕碜啊,寒门当中都算差的,高富帅、白富美之类的词与吕氏姐弟天然绝缘,不过对女子而言,家世好不如长得好,长得好不如嫁得好,吕蒙的姐姐运气就不赖,嫁了个挺有本事的男人——邓当。
邓当乃孙策手下将领,具体军职不见记载,通过日后吕蒙接替姐夫成为别部司马一事来看,邓当很可能原先就有支私人武装力量,属于被孙策收编的小势力。
而汝南郡彼时属于袁术地盘,术爸的治理方式向来简单明了,所占之处必定横征暴敛,吕蒙家本来就穷,袁将军的恩情又永远都还不完,日子是没法过了,母子二人最终走向颠沛流离的命运,一路南下,投奔邓当。
远离家乡,不胜唏嘘,幻化成秋夜,这一去,吕蒙母子有生之年再未落叶归根,与故乡从此天各一方,战火纷飞的岁月,游子归家是种奢望,刘备和诸葛亮表示都懂。
兜兜转转的,所幸逃难的路上未遇变数,邓当顺利收容了他们,将这娘俩儿安顿下来,不过也仅此而已了,到吕蒙长到十五六岁时,贫困窘境依旧未见改善,连个去他家说媒提亲的都没有,小吕蒙受够了长久以来的卑贱日子,于是偷偷混进姐夫的队伍里跟随作战,不成功便成仁,豁出去了。
要说少年吕蒙的战场生存能力真心不错,身为底层兵卒,打了好几场仗都未沦为填线炮灰,直到有一次,这支小股队伍外出执行军事任务,杀着杀着,邓当忽然发现己方某个少年的背影看上去特别熟悉,越瞅越不对劲,走近一看,我靠,果真是自己小舅子!
邓当又惊又气,冲上去一把揪住吕蒙厉声训斥:“德彪,赶紧回家找你妈!战场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哦。”吕蒙轻应一声,把姐夫暂时打发了,可这不过是他阳奉阴违之计,待邓当走远,小吕蒙又偷偷混进了队伍里,遇到战事便猛打猛冲,杀得很带劲,可惜最后还是被发现了。
这孩子看来真要不学好了,邓当气得直摇头,等到战事结束,立即将小舅子拎回家,并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吕母听了以后同样很生气,当场就要处罚儿子,转过身时,手里紧紧握着一根鸡毛掸子。
“不能打。”少年吕蒙赶忙制止住母亲,紧接着又像个大人一样正色说道:“贫苦的生活实在难以忍受,出去打仗说不定能立功,从而得到富贵,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吕母瞬间默然,隔了片刻才对儿子平和一声:“去吧,去做你想做的事。”说完便转身离去,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酸楚的泪水。
史书中关于这件小事的记载不过短短几行字,在笔者眼里却充满温情,个中深意或许只有同样来自贫寒家庭的人能够感同身受。

2.祸从天降
吕蒙的母亲既然愿意成全儿子,邓当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心不甘情不愿的把小舅子留在队伍里,不过少年吕蒙并没能享受到太多优待,接踵而至的,是一次次无休止的毒舌霸凌。
由于吕蒙那时年龄太小,邓当手下有个军吏就对其极为轻视,常常当着众人面取笑吕蒙,某天,这货又和吕蒙碰上了,嘴贱的毛病再次发作,不断用言语羞辱吕蒙,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小吕蒙人狠话不多,手起刀落直接宰了对方。
望大家引以为鉴,平时千万别没事找事儿,损人不利己往往代价很大,尤其不能招惹十几二十岁的愣头青,那是真正的狠角色,气盛冲动,下手不知轻重,得罪他们,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那一刀下去,小吕蒙彻底痛快了,麻烦却也来了,这是刑事案件哪,要偿命的,老港片里的古惑仔杀了人后通常要跑出去避风头,吕蒙没那么多路子,情急之下只能逃到某个同乡家中,宛如一只下水道里的老鼠,见不得光。
总是东躲西藏的终究不是办法,吕蒙遂开始四处找人从中斡旋,最后搭上了袁雄这条线,袁雄当时是孙策手下的校尉,级别很高,在话事人面前能递得上话。
不出所料,袁校尉的面子当真不小,小霸王孙策百忙中召见少年犯吕蒙,随后这两个虎逼二敢子交谈了一番,谈话内容不得而知,但孙策对吕蒙很是喜爱,杀人之事一笔勾销,不仅如此,还让对方从此跟在自己身边。
原本要被执行军法的吕蒙非但屁事没有,反而还抱上了话事人的大腿,至于先前被砍杀的毒舌军吏,死了也白死,笔者认为活该倒霉,先撩者贱,打死无怨,可恨后来仍有人不信邪,干出了同样作死之事,那个倒霉蛋儿名唤陈勤,死于凌统之手,江东永远不缺二敢子。
关于吕蒙得到赦免一事,史书中记载得相对简略,表面看来是吕蒙会找关系,也找对了关系,实际上却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
诚然,吕蒙心思活泛,有那么点小聪明,但当时他的地位很低,又是戴罪之身,袁雄乃校尉级别,与吕蒙的位置天差地远,说难听点,若无特殊原因,这二人压根儿不会有交集,袁雄也完全没必要摊这趟浑水。
可他不仅趟了,还跑到话事人面前极力说情,怎么看都有猫腻对吧?笔者觉得较为合理的解释是邓当用尽了所有关系,最终才搭上袁雄这条线,只是吕蒙的传记里故意不提罢了。
照常理揣测,作为吕蒙的姐夫,小舅子犯了事,邓当肯定无法置身事外,他之前不想让吕蒙投身军旅,本意是对小舅子负责,战场上刀剑无眼,万一有个闪失咋办,这姐夫,能处儿。
而邓当之所以偷偷摸摸帮吕蒙找门路就更好理解了,自己的小舅子毕竟杀了人,明目张胆保他,部曲里难免产生流言蜚语,所以只可在暗中进行,明面上假装公事公办,背地里动用人脉资源,最后营造出一种假象:子明这小蓄生本应军前正法,我也一直派人找他,可惜找不到,怎料小蓄生神通广大,竟搭上了袁校尉的路子,又蒙主公赏识得以保全性命,邓某尽力了,我当真对不住XXX(被吕蒙砍死那人)啊!
考虑到逻辑关系及现实环境,上述分析显得更加贴切,若非邓当暗中使劲,袁雄又怎会为区区一名兵卒向主公费尽唇舌,有邓当这样的姐夫,实乃少年吕蒙为数不多的好运气。

3.一波三折
自打跟在孙策身边,吕蒙沉睡已久的主角光环由此慢慢开启,也意味着贫穷生活已成往事,又过两三年,东汉好姐夫邓当去世了,是病死的还是死在战场上并无详细记载,但他的部曲不能群龙无首,张昭很会来事儿,向上面举荐了吕蒙,孙策非常满意,当即发出官宣诏令,任命吕蒙为别部司马,正式接管邓当部曲。
江东政权,绝非很多人想象中那般只专属于孙坚一脉,它更像个家族联盟,孙策话事的时代,混得最好的依次为吴景、孙贲、孙辅,这三位都是孙策血浓于水的亲戚,且确实立下过不少军功,故而位高权重,在军职及官职方面甚至足以与孙策平起平坐。
再往下则是张昭、张纮、朱治、李术、吕范、孙河、徐琨、孙暠、周瑜、程普、韩当等人,或为孙策绝对心腹,或为孙坚留下的旧部,能打仗的那几个,军职还都不低,多是中郎将和校尉级别。
这些大人物之后,差不多就轮到吕蒙了,别部司马独立性较强,拥有数百到上千人左右的武装力量,具备一定话语权,在主公面前可以说得上话,吕蒙仅比孙策小三岁,小年轻轻的就混成这样,可见孙策是多么喜欢他,千万别再印象流的以为是孙权破格提拔吕蒙的,人家之前就风生水起了好吧。
照正常情况发展下去,吕蒙十年内升到将军基本不成问题,只可叹年轻时的他注定命途多舛,这不,好日子还没享受多久,上天又开了个玩笑,公元200年,那场刺杀事件不仅转动了历史走向,同时也改变了很多人命运,其中就包括吕蒙。
好不容易熬出了头,赏识自己的主公突然与世长辞,人生的大起大落着实刺激,苦不苦,想想红军利物浦,可跟咱小吕哥一比,利物浦都被反衬得像个幸运儿。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老主公既已远去,新主公一旦上台,预示着很多权力需要重新洗牌,吕蒙出身太差,资历又短浅,孙策和邓当的余荫无法永远庇佑他,那段时间,吕蒙的内心想必格外忐忑,日不能食,夜不能寐,连例假都不大正常了,延迟了好久,量还特别少。
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某天,吕蒙不知从哪儿听到风声:新任坐馆孙十万打算玩儿一手“轻兵简政”,要把那些个兵力较少又发挥不出多少作用的年轻将领筛出来,再将他们的部曲加以整编合并。
这条信息对吕蒙而言无异于噩耗,兵力少,年龄小,自己恰好完美契合,吕蒙顿时焦急万分,惊出了一裤裆的汗,找人说情肯定没用,贿赂上面又容易适得其反,思前想后仍无良策,他惆怅的盘腿坐到土炕上,学起动画片里的一休,手指对着自己脑袋反复画圈。
吕蒙文化程度太低,就一托儿所的文凭,惊世妙计那是想不出的,但好在有点小聪明,静下心一番冥思苦想过后,终于想出了个勉强能用的法子,当是时,只见他的嘴角边流露出一丝狡狯笑意:“就这么办,嘿嘿。”
未来几日,吕蒙异常忙碌,各大银行一趟趟的痛跑,到处贷款赊账,他信用等级挺好,东拼西凑的倒是借到了不少,然后直接梭哈,将这笔巨款换成了一堆筹码:几百件深红色的军用服装及绑腿。
“从今日起,本部上下务必统一着装、统一号令,如有怠慢者,即斩!”回到大营,吕蒙对自己部曲兵士郑重严肃的下达起紧急指示,并带领众人没日没夜操练,时刻准备着即将到来的那堂公开课。
皇天不负有心人,该来的迟早都要来,这一天,孙权夹了个小黑包,带着几名亲信巡视军中各部,一边走一边看,孙局连连摇头,直到视察起吕蒙部时,脸色才稍微好看点:“嚯,好齐整的军装呀,就像集体本命年一样,不错不错,正步迈得齐,口号喊得响。”
“这是谁的兵?”孙权向身旁左右小声问了句。
“禀主公,此乃吕蒙吕子明所部,主公请看,站在高台上那剑眉短髯之人便是吕蒙。”
“嗯。”孙权点了下头,喜不自胜:“俺哥生前就经常提及此人,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治军有方,很好,子明的部曲绝不能削减,再给加点儿!”
“是,主公英明。”
至此,吕蒙压上身家的一场豪赌以赚翻告终,老主公不在了,很快又搏得了新主公的欢心,从此成为东吴军界骨干将帅,往后岁月,他用了十来年时间又为世人展现出另一个自己:攻心大师。

作为三国时期屈指可数从底层兵卒发迹之人,吕蒙早年经历无疑有太多值得深挖的细节,胆识、果敢、贵人、机遇,所有成功素材近乎拉满,但笔者认为其中最关键的始终是决心,不甘平凡的决心,勇往直前的决心。
重要的不仅是选择哪条路,更在于是否肯迈出脚步,正如“红日”歌词里写的那般: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舍弃,我愿能一生永远陪伴你。
本篇完,感谢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