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我去新疆栽棵树”公益活动:为丝路播绿,为绿舟护航

共工新闻社11月26日电 题:“我去新疆栽棵树”公益活动:为丝路播绿,为绿舟护航共工新闻社 台湾南华报社 李洪彦在我国西

共工新闻社11月26日电 题:“我去新疆栽棵树”公益活动:为丝路播绿,为绿舟护航

共工新闻社 台湾南华报社 李洪彦

在我国西北边陲,新疆以其广袤的疆域、壮美的风光承载著丝路文明的千年记忆,却也因深居内陆的地理特性,成为生态系统极为脆弱的区域。全球气候变化的叠加、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让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危机日益凸显——这片总面积达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64%的区域正遭受荒漠化侵蚀,狂风裹挟著黄沙不断吞噬绿洲,枯立的树干成为生态脆弱的无声呐喊,守护新疆的绿色屏障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

一、策勒样本:风沙线上的坚守与突围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策勒县,正是新疆生态困境的典型缩影,也是我国荒漠化防治的前沿阵地。在这裡,沙漠与戈壁佔据了全县总面积的半数以上,恶劣的生态环境让“风沙”成为当地人最熟悉的“常客”——年沙尘暴天数介于19至64天之间,浮尘天气更是超过200天,漫天黄沙曾一次次威胁著居民的生存家园,这座县城在历史上因风沙侵袭被迫三次搬迁,每一次迁徒都镌刻著与自然抗争的坚韧。

面对绝境,当地从未停止生态治理的脚步,多年坚守换来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绿洲边缘25万亩天然植被得以恢复,风沙前沿硬生生向后撤退8公里,38个自然村的生态环境实现质的改善;森林面积从12.7万亩跃升至102.2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0.24%提升至2.16%,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无数人用汗水浇灌的希望,也为更大范围的生态修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公益行动:以众人之力,植丝路新绿

正是在新疆生态治理初见成效却仍任重道远的背景下,“我去新疆栽棵树”公益活动应运而生。2025年世界地球健康日,这项承载著生态守护使命的公益行动正式启动,以新疆和田地区为核心实施区域,聚焦土地退化这一核心问题,通过连结公众参与和社会力量筹资,规模化种植兼具强大固沙能力与抗旱特性的和田枣树。

和田枣树不仅是抵御风沙的“生态卫士”,其根系深扎土壤可有效固定沙质、涵养水源,更能在生态改善后为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良性迴圈。活动所宣导的,早已超越“栽下一棵树”的物理意义——每一株扎根戈壁的幼苗,都是对抗荒漠化的坚强战士,是守护绿洲的忠诚屏障,更是为丝绸之路上的这片热土点亮的生态希望之灯。

三、多方聚力:共筑新疆绿色未来

这项公益活动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国内外多方力量的携手支撑。活动由世界地球健康日活动组委会、中国欧盟协会、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中国生产力学会、欧洲对华关系促进协会、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中共策勒县委县人民政府、绿色方舟公益基金会、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俱乐部、绿色方舟国际联盟、中美后现代经济发展研究院、尚比亚驻华大使馆、奈及利亚驻华大使馆等众多国内外机构联合组织,形成了“政府引导、专业支撑、国际联动、公众参与”的多元合作模式。

活动的发起阵容更彰显了其广泛的社会共识,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山西和湖南省委原书记王茂林,原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中国军事科学院原院长、上将刘精松等国内领导干部,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沙祖康、国务院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刘顺达、中国人民解放军报社文艺部主任陈先义将军、西班牙前首相萨派特罗、“世界生态文明之父”柯布等国内、国际政要与知名人士,以及农业农村部原常务副部长尹成杰、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原副会长、中国欧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敬武、国家烟草局副局长杨传德等专业领域代表,尚比亚驻华副大使Alfred Sililo、奈及利亚驻华大使瓦基勒(Wakil)等国际友人宣导和参与,共同为新疆的生态保护发声。

四、全球倡议:让丝路绿脉绵延永续

在此,我们向全世界发出诚挚倡议:“我去新疆栽棵树”不仅是一场公益行动,更是一次跨越国界的生态共鸣。它承载著对丝路文明的敬畏,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更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让更多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看到新疆在生态治理中的努力与成效,瞭解新疆发展的真实面貌,进而参与到支持新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行列中来。

当越来越多的双手共同播撒绿色,当越来越多的幼苗在戈壁扎根成长,新疆的荒漠终将化为绿洲,丝路的风沙终将被绿荫阻隔,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必将在生态与发展的平衡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每捐栽一棵树100元(购买树苗、人工栽种、人工定期浇水、施肥维护,另外您捐栽的每一棵树、每一份爱心,都将得到新疆和田及策勒县人民回赠策勒县优质红枣4斤,快递到您的家裡和单位,工会年终福利、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最佳的选择)。日行益善、感恩您爱心参与!

作者:李洪彦

供图:共工新闻图片库

编辑:熊馨缘

责编:董勇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投稿邮箱:Vgong@vip.qq.com

内容转自来源:共工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