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在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今天,终端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作为国内通信行业的领军者,中国移动近年来持续推进“泛全联盟”战略,致力于构建终端、业务、渠道深度融合的智慧生态。
10月11日,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暨泛全联盟智汇未来创新合作高峰分论坛顺利召开。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副总经理周武发表了题为“智慧未来,共谱泛全新篇章”的主旨演讲,系统阐述了中国移动在“AI+终端”时代的战略思考、生态布局与未来路径。
泛全联盟演进与生态成果:从“从无到有”到“从有到强”
周武回顾了泛全联盟自2020年启动至今的发展历程。六年间,联盟实现了从5%到25%的终端销售份额跨越,预计2024年销售规模将突破1300亿元。他指出,泛全联盟已正式进入4.0阶段,其核心是“以客户为根,融合发展”,构建泛终端全渠道生态合作共同体。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移动依托超过10亿的个人客户、近1亿家庭客户及2.2亿高价值用户基础,为生态伙伴提供了坚实的市场支撑。
同时,周武强调,通过“端业渠一体化”平台运营,中国移动不仅提升了终端厂家的产品竞争力,还通过引入FTTR、云电脑、中移智鸿操作系统等创新产品,为超过26万家社会渠道带来新增收路径。
此外,泛全联盟通过“框架+订单”模式缩短产品引入周期,通过“联合共建”推动渠道下沉与品牌落地,实现了从T4到T6市场的高效渗透。
未来三大机遇:消费升级、高端化、AI化引领终端新范式
周武在演讲中重点展望了未来终端市场的三大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其一: 消费新范式与政策红利。周武指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2%,成为主引擎。国家层面推动的“以旧换新”“绿色消费”等政策,为终端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预计2025年手机销量将突破2.8亿部,销售额超1.1万亿元,高端化进程持续加速。
其二:泛终端市场进入万亿级赛道。除手机外,泛终端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周武透露,今年上半年家电类产品销售增幅达30%,且越来越多产品搭载AI功能。中国移动正积极将各类智能设备纳入泛全体系,推动个性化组合与场景深耕,拓展增量市场。
其三:技术演进驱动终端“三化”发展。周武提出,终端正朝着“AI化、生态化、个性化”三大方向演进。中国移动已在空天地一体、短距连接、消费级操作系统等领域积极布局,并发布多款支持北斗短信的终端设备,定位精度将从“10米级”跃升至“米级”。
中国移动的三大战略路径:合作、能力、服务
面对未来机遇,周武提出了中国移动在泛全4.0阶段的三大战略重点。
首先, 合作升级: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共同体”。中国移动将在战略、场景、创新、生态四个层面深化合作。2025年将联合厂家建立“发展共同体”,实现从“单品类”向“全品类”拓展,从“追求份额”转向“品牌共振”,从“数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其次,能力筑基:数字化+金融双轮驱动。在基础能力方面,中国移动将优化“框架+订单”采购机制,保障渠道返利“快且专”,并推出八大服务承诺,包括“新品信息一日达”“大盘控价”等。在数智化方面,通过数据联运实现精准分货与运营提效。在金融方面,提供统一收银、供应链金融、信用分期等支持,并统筹300亿元专项资源推动线上化转型。
最后,服务延伸:温暖感与归属感并重。中国移动将拓展“守机宝”等保障产品,推出“年年换新”计划,实现“首年7折、次年4折”的换机服务。在“以旧换新”方面,整合国补券、品牌焕新券、旧机膨胀券等多重资源,降低用户换机门槛。同时,通过咪咕IP衍生品、共享充电宝等“小而美”服务,提升渠道增收能力。
生态共建与资源投入:1000亿元撬动未来增长
周武在演讲结尾头透露,中国移动将在2026年前持续投入超过1000亿元的资源,为泛全4.0战略“再加一把火”,有四个关键点值得关注。
第一,资源投向明确,分别是投入到以“九天”大模型和“灵犀智能体”为核心的AI技术栈,以及自有操作系统“中移智鸿”的研发与生态拓展上;通过专项补贴、营销资源、返利优化等方式,直接激励和赋能超过26万家的社会渠道合作伙伴;用于支持与头部厂家、互联网平台(如美团、百度、高德)的联合创新项目,如共享充电宝合作、IP衍生品开发。
第二, 线上主阵地:APP作为生态融合的“中枢神经”。周武特别强调,线上化是中国移动发力和转型的核心方向,APP被定位为 “存量运营主阵地、客户交互主平台” 。其目标是深度运营10亿个人客户、3亿家庭客户和3700万政企客户。
第三,线下新战场:社区成为“最近的1公里”。周武指出,社区是距离客户最近的“最后1公里”,也是承载爱购商城本地化服务的天然场域。一方面,中国移动将推动通信代理商从传统的“坐商、行商”向“电商”转型,并试点“包片联运商”模式。另一方面,针对所有服务社区、触客频次高、且与通信业务场景契合的千行百业开放合作,如社区便利店、连锁药店等。中国移动将提供一揽子的佣金、产品和推广资源支持。
第四, 清晰的规模目标:让生态投入“看得见,摸得着”。在AI终端层面,到2026年,力争实现超过500万台AI Pad、手表、手环等泛终端的AI化升级;在AI手机层面,2025年,将把AI定制手机作为重要战略,力争通过泛全体系发展超过1000万台;在操作系统层面,通过推动超过10款芯片、百款终端、千万级设备接入鸿蒙智联生态。
后记:智慧未来,共谱泛全新篇章
周武的演讲,不仅系统梳理了中国移动在终端生态领域的战略布局,更展现了一家央企在AI时代的前瞻性与行动力。在我看来,其核心价值不在于数据的堆砌,而在于生态逻辑的构建——中国移动正在从通信运营商向生态运营者深刻转型。
值得深思的是,中国移动提出的“碳硅共生”,本质上是对“硬件+AI+服务”融合模式的战略肯定。在大多数企业仍在讨论AI如何赋能终端时,中国移动已经通过“九天大模型+灵犀智能体+中移智鸿OS”构建了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硬件到服务的全链路能力。这种“软硬一体、端云协同”的布局,在全球运营商中实属罕见。
此外,周武多次强调联合共建与打破生态壁垒,尤其是在操作系统层面与鸿蒙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对技术路线的选择,更是在大国科技博弈背景下的战略自主之举。中国移动正试图在开放与可控之间找到一条可行路径,这或许将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新范式。
周武的演讲不仅是一场战略宣导,更是一次生态启航。中国移动正在用行动证明:在AI+时代,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能连接什么、共创什么。